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珞珈講壇】澳洲院士主講歐洲大陸政治哲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05-11

五月的珞珈惠風和暢,哲學的講壇哲思飛揚。五月八日下午,珞珈講壇第二百三十五講在BEAT365唯一官网櫻頂老圖書館順利開展。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院士、新南威爾士大學哲學講席教授保羅·帕頓(Paul Patton)帶來主題為“當代歐洲大陸政治哲學路徑”的演講。BEAT365唯一官网黨委副書記沈壯海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教授出席了本次講壇。

帕頓教授主要從20世紀60年代後的法國當代批判理論出發,通過比較後結構主義哲學與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和實用主義政治思想之關聯來論述當代歐洲大陸政治哲學路徑。他通過概述德勒茲(Deleuze)、加塔利(Guattari)、德裡達、福柯等法國後結構主義者的理論,進一步闡明了後結構主義理論的獨特性,以及後結構主義與政治哲學的内在關聯性等問題。

首先,帕頓教授比較了後結構主義政治思想與羅爾斯正義思想的差異。後結構主義哲學家們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引入了哲學的新方法和新概念。而在同一時期,羅爾斯的《正義論》被看作是政治哲學的複興之作,他的規範性思想的基礎是作為一個公平的合作體系的社會,發展支持自由民主體系的清楚融貫的理論是首要目标。相比之下,後結構主義哲學家緻力于更加激進、更具批判性的活動。對于他們來說,政治哲學的目标在于創建個人和集體生活的新形式,其成就是由其概念對社會變化的有效作用的能力來評判的。後結構主義否定一切總體性的進步标準,在這一點上,他們偏離了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歐洲經典馬克思主義的方法。

接着,帕頓教授逐一分析了這些法國哲學家如何開展自身哲學的批判性實踐。

德勒茲與加塔利關注社會變革的條件,尤其是在公共政治領域下的個人與集體身份的質變。在他們看來,政治同時是一種宏觀政治與微觀政治:宏觀政治包括社會階級和政治統治機構,微觀政治包括感性、情感和忠誠的隐蔽運動。他們的理論關注欲望的個體和集體形式,即“欲望政治學”。他們提出了一種非目的論的曆史概念,認為社會變革的動力在于資本主義的解域(deterritorialization)而非階級矛盾。在《什麼是哲學?》一書中,德勒茲和加塔利将哲學定義為概念的創造,認為哲學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當下的批判。

德裡達發展了一種解構主義的哲學分析方法,其中包括對現有概念的重新描述,以區分概念的偶然或有條件形式和概念的必然或無條件形式。在《法律的力量》中,德裡達将法律與正義進行了對比,以論證法律是可以通過精确參照無條件的正義概念來解構的。這并不是說無條件的概念為正義概念提供了超驗的内容。相反,他認為正義概念本質上包含了相互矛盾的要求:既要平等對待每個人,又要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特性。在《馬克思的幽靈》和後來的文章中,德裡達在民主方面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在民主中也存在着一種平行的張力。

如果說德勒茲、加塔利和德裡達追求對當下的一種哲學的、概念性的批判,那麼福柯則有所不同:他的譜系學研究充分運用曆史材料和檔案。福柯的曆史哲學旨在通過揭露當代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曆史和偶然特征,來推進社會變革運動。他關注轉變當下的可能性,試圖将他的批判性研究與社會變革的運動聯系起來。福柯對政治思想的獨特貢獻,可以概括為他對當下永久批判的一種态度或哲學精神的闡述。

然後,帕頓教授通過比較羅爾斯的“現實的烏托邦”理論,說明了為什麼後結構主義哲學可以被合理地視為政治哲學。現實的烏托邦呈現出政府和公民的未來可能性形式。在德勒茲和加塔利那裡,他們将哲學定義為概念的創造,認為正是烏托邦思想将哲學政治化,并把對自己時代的批判升華到最高點。保羅教授指出這可以闡釋民主概念,因為他們所說的“烏托邦”并不代表對更好社會的超越願景,而是體現了擁有變革可能性的特定社會中的内在進程。在德裡達那裡,解構主義繼承了啟蒙運動精神,而這反過來又證明了對當下“激進和無止境”的批判的合理性。至于福柯,他将自己的譜系學描述為“研究當下的界限”,以培養公衆對變革可能發生的地點、方法和形式的意識。總之,雖然他們并沒有直接回應羅爾斯所定義的公共理性,但他們推進了政治文化背景的研究,在此意義上,保羅教授認為後結構主義思想家的作品可以被恰當地視為政治哲學。

最後,在提問環節,帕頓教授就分析的政治哲學與歐陸政治哲學對概念的不同理解、福柯關于康德對啟蒙運動見解的觀點、宏觀政治與微觀政治的界限等問題進行了逐一回應。現場掌聲雷動,讨論熱烈。吳根友院長評論表示,政治哲學研究路徑豐富,除了帕頓教授講述的法國政治哲學傳統以外,還有以施特勞斯、法蘭克福學派為代表等不同的歐洲大陸政治哲學研究路徑。現代社會民主政治的内涵極其豐富,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帕頓教授的演講體現了清晰的邏輯思考,激發出深刻的學術問題,不僅讓同學們獲得了學術上的進益,也為我校政治哲學的學術研讨帶來了活力。(通訊員黃丹陽)

  • 附件【 44.jpg 】已下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