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長江論壇第六十一講在我院舉行

長江論壇第六十一講開講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06-11

本網訊(通訊員:黃丹陽)哲學理論的交織如細密春雨,創新思想的迸發引掌聲雷動。201868日下午,beat365体育官网107報告廳迎來了精彩的長江論壇第六十一講。北京師範大學吳向東教授、複旦大學鄒詩鵬教授和南京大學張亮教授共同帶來了主題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回顧與反思”的講座,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趙士發教授主持,現場氣氛活躍,讨論熱烈。

三位教授以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曆史進程為背景,分别從價值哲學、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不同維度多方位解讀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路徑、研究問題與研究成果,并各自闡發了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展望,邏輯論證嚴謹,思想闡釋深刻。

吳向東教授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研究進行了總結。他聯系中國具體實際指出,近四十年價值哲學研究經曆了從“價值”到“評價”、再到“價值觀”研究的曆程,呈現出四個特點:第一,實現了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的統一;第二,價值論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第三,深刻體現了各學科的交叉;第四,關注對傳統價值思想與國外價值理論的研究。吳向東教授提出,價值的本質、價值評價的标準和合理性問題、價值觀的結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都是當代價值哲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哲學的發展任務應當與時代相結合,由此,價值哲學研究的新趨向在于探究新文明形态的價值原則與價值理念,以及對科技發展的價值反思。

鄒詩鵬教授以德國古典哲學與德國人的文化自覺為切入點,闡明了馬克思思想産生的時代背景,并由此類比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時代主題和具體實際的關系。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别好地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現實發展,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就在于變革與創新。他還指出,我們應關注二十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前輩學者的理論,尤其應當重視并學習他們很強的哲學問題意識。

張亮教授主要闡述了他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總結與展望。他介紹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初傳情況與時代背景,并分析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逐漸興盛的主觀與客觀原因。張亮教授接着由理論回顧轉向問題反思。他提出,當前我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存在着過于求“新”的問題,即過于追求對新流派、新人物、新思想的闡釋,而喪失了曆史方位感,失去了此理論研究的初心,也造成了學術判斷力與鑒賞力的下降。針對此問題,他提出了對我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三點展望:第一,應回到中國立場,進行自我理論建構;第二,應走向對話與批判,即平等地與當代國外激進思潮進行對話并批判;第三,應從學理上回到二十世紀更經典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傳統。

随後,在交流與提問環節,各位老師對新文明形态、無産階級概念、現代的民粹主義等問題進行了一一回應與解答。

吳向東教授、鄒詩鵬教授和張亮教授的講座内容既包含了對改革開放四十年裡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曆程的回顧,凝練了對具體理論、研究方法的反思,也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研究與發展寄予了展望,提出了思想的創新方向。本次長江論壇激發了大家對相應哲學問題的思考,為我們開拓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也為大家樹立了多維度思考和學術創新的典範。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