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鄧曉芒教授受邀在2018年全國美學博士生學術論壇上作報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06-13


本網訊(通訊員:楊陽)6月9日晚七點,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湖北大學資深教授鄧曉芒先生在beat365体育官网報告廳,作題為“《傳情論》與美學的三大資源”的學術講座。這是BEAT365唯一官网“2018年全國美學博士生學術論壇”知名學者系列學術報告之一,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鄒元江教授主持。

在講座中,鄧曉芒教授切身分享了個人的思想經曆,少年時代起便對哲學與文學有着濃厚興趣,這為他後來提出新實踐論美學與傳情論奠定了審美經驗的基礎。他指出,新實踐論美學是針對美和藝術的起源問題,而傳情論則進入藝術與審美本身,是關于審美的情感傳達問題。在此基礎上,鄧曉芒教授具體回答了“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感”這三大問題,其中美就是對象化了的情感,藝術是情感的對象化,美感是由對象化所引起的同樣的情感和共鳴,反之不同的情感之間則構成了交換關系。除此之外,鄧教授還區分了情緒、情感和情調:情緒是由本能、疾病或環境等因素導緻的下意識的情緒波動;情感如愛、恨、憐憫等,是有意識的并且指向一個對象;情調是由情感引發并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是更高層次的、形而上的感動,甚至可以提升為人生感、世界感。現代藝術便不再是直白的情感傳達,而是緻力于傳達情調。

鄧曉芒教授指出,傳情論的提出可以作為對他美學思想的概括,它與移情說、感覺論是不同的,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直接的來源即為審美經驗。他認為哲學思考要和審美經驗關聯在一起,不管是音樂、戲曲、繪畫、雕塑,不管是對文學感興趣也好,懂得體悟詩的美感與小說的經驗也好,能用思想體系解釋自己的審美經驗并被他人接受,才是對的。


整整兩個小時的講座現場氣氛熱烈,講座結束後,鄧曉芒教授又耐心詳細地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儒家之禮與情感的關系、傳情論與李澤厚先生情本體、威廉斯情感結構的異同等問題。

(攝影:宋柏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