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心性問題的現代性闡釋”研究團隊舉辦第五次學術工作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06-18
本網訊(通訊員:曾召苗)2018年6月16日,由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心性問題的現代性闡釋”研究團隊、教育部項目“陽明心學的曆史淵源及其近代轉型”課題組以及珞珈青年人文講座讀書會主辦的主題為“從孟子到王陽明——儒家心性之學的诠釋與界定”的學術工作坊在beat365体育官网召開。
來自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BEAT365唯一官网傳統文化研究中心、BEAT365唯一官网台灣研究所、安徽師範大學哲學系、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武漢理工大學哲學系、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15位學者在講座中圍繞“儒家心性哲學”的論題,分别提交了相應的論文并且報告其最新研究成果。武大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教授與武大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教授作為嘉賓在開幕式緻辭。
郭齊勇教授以王陽明和曾國藩為例,指出從心學的本位來講,“不為聖賢,便是禽獸”,在現代多元的時代,人可以有很多的選擇,但有君子和聖賢志向的人,還是需要提撕自我,在生活日用中推緻良知。良知之心是人的定盤針,是人當下的是非判斷。良知之心可以分解地講,也可以合一地講。吳根友教授則以其閱讀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體會為出發點,分享其最近的研究心得與學術觀點,并指出當代中國哲學界應通過理性概念、邏輯架構等,以現代的哲學語言闡述心性之學,并且講述了中國哲學、儒家心性之學在世界哲學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本次研讨會共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場,每場有5位學者報告自己提交的論文,每次報告後都有充分的讨論互動。武大beat365体育官网李健君博士以“自欺”與“僞善”為中心,讨論了黑格爾哲學與儒家心性之學的關系;劉樂恒博士則以“仁心感通和道德生成”為問題中心,重新分析和探讨了孟子“恻隐之心”的論題;廖璨璨博士通觀宋明理學以及清初王夫之、方以智等對于孟子性善論的闡發,并試圖展示其中的哲學史脈絡;連凡博士以黃宗羲的心學理學觀與《宋元學案》為論述的重點,系統總結了謝良佐的心學思想;beat365体育官网畢業的劉依平博士則細緻辨析了朱子的禮的思想,得出朱子有“攝仁歸禮”的思想取向。國學院沈庭博士别具一格,細緻探讨了佛家唯識學與孟子心學互動交融的可能性;武大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張昭炜博士分享了其對孔孟儒學的“緘默”之維的探究;王林偉博士辨析了孟子心學與義務論、德性論倫理學的異同,指出孟子的倫理學是一種蘊涵情感與價值的“廣義倫理學”; 武大台灣研究所的謝遠荀博士系統論述了以孟子心性論為基礎的教育哲學思想;安徽師大餘亞斐博士讨論了儒家心性論中的“習”、“心”、“情”三維度;華中科大哲學系廖曉炜博士則重估當代學界對于荀子人性論的各種新論,并指出“性惡”論仍是荀子人性論的最合理定位;武漢理工大學哲學系楊傑博士則探讨宋明理學家對于道家的“無為”說的批判,以及其對道家“自然”說的吸收;嶽麓書院楊柳岸博士通過文獻疏證的方式,辨析王夫之的“造命”說以及當代學界對“造命”說的誤讀;中南财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黃燕強博士則以梁啟超的觀點為中心,梳理了清代學術思想界對于宋明理學的“反動”之說。
參會學者的報告簡潔而系統,其觀點有理有據,圍繞各個論題,從多方面、多角度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讨論環節亦是熱火朝天。
會議結束時,團隊負責人劉樂恒老師對參會學者表示了感謝,對此次講座進行了總結,并且詢問了旁聽講座的部分學生的感想,同學表示收獲頗豐,此次學術工作坊在熱烈的氛圍中落下了帷幕。
據悉,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心性問題的現代性闡釋”研究團隊成立于2016年,該團隊以學術工作坊以及讀書會為主要培育形式,除本次工作坊外,團隊曾主辦了“心性問題與世界哲學”(2016年12月3-4日)、“性情與道德”(2017年1月16日)、“良知·感通·工夫:陽明心學新诠釋”(2017年6月4日)、“唐君毅心性論思想解讀”(2017年11月26日)等四場學術工作坊。
(攝影:宋柏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