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森林湖學院楊效斯教授應邀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06-27
本網訊(通訊員:張業康)2018年6月19日下午3點,應我院邀請,美國芝加哥森林湖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楊效斯教授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作了題為“中西家庭教育之異同比較研究”的精彩講座。講座由儲昭華教授主持。
楊效斯教授認為,中國和西方都具備人類生活的六大維度:個人、家庭、國家、天下、上帝、自然。東亞以家庭、天下、自然見長,以家為中心,國家中領域、個人獨立性比較薄弱。西方以個人、社會、上帝(宗教)見長,以國家(社會)為中心,家庭、天下文化均薄弱。從這六大維度的對照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家庭文化一般的勝過西方的家庭文化。
楊效斯教授指出,家庭小領域生活、社會中領域生活、天下大領域生活本三足鼎立,但是西方僅突出中領域生活。這種對中領域文化的突出,使得西方文化中有一種成人中心主義。孩子被認為是缺乏理性,不自由的。西方人對于孩子更樂于當成“小成人”看待,于是既尊重孩子又疏遠他們,使其親密生活不夠。希臘開創了西方輕視,貶低、警惕、無視家的傳統。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對家庭做了非常簡單化的理解,家不多于一筆私人财産,是武士的後顧之憂,會影響國家利益。西方教會認為神家高于人家,生父如果太重要,神父聖父的重要性就會受到影響,教會是在人家破敗後,常變成“替代性精神家園”,是一種中領域“團體之家”。中國人關注家庭依賴性與個人獨立性的均衡,西方人隻知道社會依賴性與個人獨立性的均衡。因此在西方,家成為培訓孩子走向社會的暫時過渡基地,家庭生活有暫時性。
楊效斯教授強調,文化的差異導緻了家教的差異。西方人隻強調學校教育。認為教育是一種職業,教師是社會分工。老師與學生是因錢與知識的交換而平等。而道德品質教育,以前專屬于教會,而現在的教會有衰落的趨勢。西方的家教基本上是“落入家中的學校教育”或者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其目的是為孩子離家後的生活做準備,教會孩子獨立生活。這樣,西方人把家庭依賴性“粗化”成了社會依賴性,低估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楊效斯教授講到,中國人對家庭的認識最深刻,中國曆史上家庭文化最發達,最成功。中華家教的實質是對人進行家庭化。家庭是人的生存單位、生活單位,是人的生活習慣、倫理道德、秩序規矩的産地,人的道德、政治智慧、生活幸福,都離不開家庭。中國人從來隻是暫時離家,經常回家。人的父母之家也是精神家園,不依靠教會。家是人的生命共同體。
楊效斯教授也指出了中華家教純粹的家庭化,使孩子不大善于中距離人際關系的處理藝術。而西方家教文化在培養孩子獨立性、公衆講話上有優點。最後,楊教授提出了切實的建議,認為我們應該尊重中華儒家的重家傳統,堅信中華文明的家文化豐富、偉大、成功、普世、為教育所必須。應該警惕西方文化的問題,包括教育文化的偏頗,防止僅僅社會化、個人化孩子而廢棄家庭化;幼兒園方、校方要樂于鼓勵、全面配合、設法強化家教等。
楊效斯教授在講授中,結合親身經曆,用生動、貼切的例子精彩地講述中西方家教文化的不同,給聽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場講座也啟發我們,既要看到西方文化的長處,也要看到其短處,在學習西方的同時,也應警惕西方文化中的問題,同時善于發掘、提煉、運用中國傳統中的優秀文化資源,複興中華民族。
(供圖:崔明揚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