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魯品越教授做客李達講座:唯物史觀新形态與中國道路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09-11

本網訊(通訊員:龐豔賓)2018年9月7日晚,應beat365体育官网邀請,上海财經大學首批資深教授、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魯品越教授做客我院李達講座,在振華樓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作了題為“唯物史觀新形态與中國道路”的學術報告。這是學院“李達講座”系列報告會之一,也是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學者學術發展計劃“馬克思主義資本批判理論研究”學術團隊的學術活動之一。本次講座由beat365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趙士發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魯品越教授贈與了趙士發教授獲獎佳作《鮮活的資本論》并合影留念。魯品越教授以自己的著作導入,圍繞“唯物史觀新形态與中國道路”這一主題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首先,魯品越教授以實踐為基礎引申出對曆史本質的不同理解,概述了唯物史觀的三種形态,即舊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唯物主義新形态。他認為,如果把實踐僅僅理解為客觀物質過程,會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舊唯物主義化,嚴重缺乏科學性。如果把實踐僅僅理解為個人對象化活動,會衍生出以異化勞動為核心的實踐哲學,雖然解放了主體能動性,但是陷入了以人性論為基礎的個人範式,仍将哲學局限于主客關系内。他講到,隻有通過實踐把“自然物質”與“社會關系”相聯系才能建立真正的唯物史觀,即主體意志與客觀規律相統一的唯物史觀,這才是馬克思最根本的偉大發現。魯品越教授還全面論述了唯物史觀新形态的五大論點:第一,曆史價值目的論取代了曆史終結論;第二,社會的物質性是在人類實踐的過程中生成的;第三,社會規律不是服從的而是在人類的實踐過程中生成的;第四,勞動群衆史觀取代了英雄史觀;第五,勞動價值論取代社會契約論,社會關系和權力都是由勞動創造的。最後,魯品越教授圍繞唯物史觀新形态闡明了中國道路。他指出,唯物史觀新形态決定了中國既不能走僵化封閉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要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趙士發教授對魯品越教授的報告作了點評。他認為魯品越教授的報告内容豐富、風趣幽默,幫助學生激發了理論興趣,拓寬了理論視野,撞擊了理論思維,進而提高了理論境界。

魯品越教授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現場氣氛活躍,學生受益匪淺。

(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