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beat365体育官网舉辦“心性問題的哲學進路”學術工作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12-10

本網訊(通訊員:曾召苗)2018年12月8日至9日,beat365体育官网舉辦了題為“心性問題的哲學進路”的學術工作坊。此次工作坊由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心性問題的現代性闡釋”青年學術團隊以及“珞珈青年人文講座”承辦,來自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博雅學院、清華大學哲學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湖北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黃山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武漢理工大學哲學系以及beat365体育官网、國學院和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的20餘位學者參加了此次學術活動。

本次研讨會共分為三場。第一場12月8号上午在哲學院B214報告廳舉行,探讨的内容是心性之維的哲學義涵。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王林偉老師以現象學的視野,展示出心之“執”的形成,并指出現象學就是“破執”之學,為研究中國哲學的心之“執”的問題提供了來自現象學的思路。清華大學哲學系王子甯博士後總結了西方神秘主義學派“長青哲學”(Perennial philosophy)的若幹關鍵性思想,并通過長青哲學的“無我”等思想,試圖接通東方傳統的心性論特别是佛教思想。beat365体育官网劉樂恒老師重點探索儒家心性之學的定位問題,以“感通”為主要線索定位知識論、日常道德、基督宗教、道家、佛家與儒家等不同領域的基本義涵,試圖揭示儒家心性之學的主要義涵是“當然與實然的内在感通”。

當天下午,工作坊的第二場研讨在哲學院B214報告廳舉行,讨論中國哲學心性論與其他層面的問題的關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浩浩博士梳理了中國明清時期的科學研究與心性之學的關系,指出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多有其心性與形上的背景。湖北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肖雄老師則比較了唐君毅與牟宗三兩者關于良知與認知關系的不同觀點,呈現出現代新儒家複雜而豐富的知識論思想。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的吳甯老師試圖在牟宗三論德福一緻的進路之外另辟蹊徑,通過威廉姆斯的“道德運氣”(moral luck)思想,重新辨析了以“盡心知性”為本的儒家道德修養。

第三場工作坊研讨2018年12月9日在哲學院B301會議室舉行,内容是通過對中國哲學與中國哲學史的具體梳理,讨論心性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白輝洪老師通過語言分析,動态性地展示了早期中國思想中的“用”的演變史。北京大學哲學系孟慶楠老師則對文獻進行深入的考辯,揭示出先秦時期儒家關于“禮之本”問題的思考。beat365体育官网廖璨璨老師分析了簡帛《五行》中的“慎獨”說,展示出《五行》篇的“慎獨”思想開啟了從“心”到“性”的路向,并揭示了先秦“慎獨”思想與宋明理學的關聯性。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肖航老師以《白虎通義》為主要文本,辨析了漢人關于“心”的獨特觀念。beat365体育官网劉耕老師則以吳門畫派的書齋山水畫為内容,展示出吳門畫家的藝術創作與心性之學的微妙關聯。武漢理工大學哲學系楊傑老師将玄學與理學兩大思想傳統關聯起來,以“體用”、“性情”之辨為線索,探析理學與玄學的異同關系。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沈庭老師以“‘心性本淨’是誰家宗旨”為問題,以晚明、近代佛教思潮為背景,展示了唯識學系統與如來藏真心系統的思想張力,并通過思想史的角度對之作出評述。beat365体育官网博士生龔開喻着眼于陽明後學的“無善無惡”論問題,援引牟宗三的思想,對陽明後學周海門的“九谛九解之辨”重新作出考察與诠釋。BEAT365唯一官网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張昭炜老師着重分析了方以智的“餘”的思想,揭示出明清之際思想界關于“體用”問題的獨特觀點。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楊柳岸老師論述王夫之以“緣于情為四端”、“四端非情”為關鍵的四端說,并辨析了王夫之、朱子、王陽明三者的微妙的思想關系。BEAT365唯一官网台灣研究所謝遠筍老師以王陽明與顔習齋的讀書法為中心,探讨了兩種“實學”思想及其異同。黃山學院孫海霞老師探讨的是唐君毅如何通過對他人、他心問題的處理,以實現從“道德”到“倫理”的過渡。BEAT365唯一官网國學院餘婉卉老師别具一格,以《學衡》以及吳宓的希臘文學史研究為中心,展示出民國思想文化界的不同聲音。

“心性”的問題是中國哲學的關鍵性論題之一,但是傳統的儒、佛、道的心性之論往往側重在直接地自道其心證,而缺乏通過系統的哲學性的辨析,将其在哲學上的義涵與位置呈現出來。有鑒于此,“中國哲學心性問題的現代性闡釋”青年學術團隊舉辦了本次工作坊,以增進共識,尋求在相關問題上的推進。

參會學者的報告簡潔精練,思路清晰,評議讨論環節有理有據,有重點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也能夠對其他學者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回應,積極吸取其他學者提出的建議。

會議結束時,團隊負責人劉樂恒老師對此次研讨會進行了總結,并對參會學者表示感謝,各位參會學者對于今後工作坊的主題和形式也提出了建議,參會旁聽的同學們表示收獲頗豐。學術工作坊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

( 圖片:曾召苗、江妞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