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教授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12-21
本網訊(通訊員 趙歡)2018年12月13日晚,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教授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報告廳為beat365体育官网師生們帶來一場主題為“《論語》诠釋與儒學建構——以曆代學者對《論語》中兩段材料的诠釋為例”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吳根友院長主持。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黃超,以及30餘名學生參加了講座。
首先,肖永明教授從論述中國的經典诠釋傳統出發,希望透過曆代學者的《論語》诠釋考察思想學術建構、演變的過程。他認為,導源于“述而不作”的治學傳統以及崇拜聖賢的心理慣性,儒家學者往往是在注疏、訓解、闡釋經典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思想觀念并建構其理論體系。《論語》成為曆代諸多學者建構其理論體系的重要诠釋資源。肖永明教授詳細闡述了曆代諸多學者對《論語》中“今之學者為人”這段語句的诠釋,并分析這些诠釋對宋代儒學的内傾取向所産生的影響。他指出,先秦漢唐時期學界對“為人”的理解大多以荀子之說為基調,對“為人”進行了否定性的理解,但也存少數正面理解。北宋至南宋初,學界對“為人”的理解存在很大差異,但大多數學者并不将“為人”作貶義理解,即使存在貶義理解,其貶斥色彩也不強烈。但後來,随着朱學的興盛與傳播,朱熹對“為人”之學的否定理解逐漸占據主流地位,為衆多學者所認同。肖教授認為,對“為人”诠釋的這種變化,與時代思潮與學術風尚有密切聯系。北宋政治改革失敗及當時學者圍繞北宋政治事件所進行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者們的理論思考方向,導緻宋代儒學發展的“内傾”,即儒學的重心從對外在的現實世界、社會政治實踐的關注,轉向了對内在的精神世界、心性道德修養的探讨。對“今之學者為人”诠釋的變化,反映了宋代儒學内傾的過程。
随後,肖永明教授列舉闡述了曆代學者對《論語》“攻乎異端”章的诠釋及其儒學建構。他認為,自漢代以來,這些诠釋大緻分為三類:一是認為學習、專攻異端是有害的;二是認為應攻擊消滅異端以避免異端之害;三是認為攻擊異端是有害的,主張昌明儒學則異端自不能為害。肖教授從曆代“異端”内涵的變化考察儒學的演進,以及曆代學者對儒學發展方式的思考。
最後,肖永明教授強調,儒學的發展、演變離不開對經典的不斷诠釋。但是,采取的思路應該是透過曆代學者的經典诠釋成果,去發掘作者思想觀念的形成與時代學術環境、學術思潮的關系,進而把握儒學的曆史演進與時代脈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