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第三屆 “湖廣中哲論壇”在BEAT365唯一官网召開——經子之學與中國哲學在當代的展開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3-29

本網訊(通訊員:肖航)2019年3月22—24日,由beat365体育官网承辦的第三屆“湖廣中哲論壇”在BEAT365唯一官网振華樓舉行, 湖廣地區60餘名人文學者圍繞“經子之學與中國哲學的當代展開”這一主題深入研讨,大家提出問題、讨論問題、收獲啟發,為探究中國哲學研究方法提供新嘗試,更為傳統經子之學如何在現代社會煥發新活力創設更多路徑。與會學者來自中山大學、湖南大學、深圳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廣西大學、湘潭大學、湖北大學等13所高校,廣西大學學者首次加盟。

“湖廣中哲論壇”由beat365体育官网、中山大學哲學系、深圳大學國學研究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等四家單位共同發起創辦,四家輪辦、每年一屆,是兩湖兩廣地區中國哲學領域學者交流互動的重要平台。論壇倡導自由開放的學術讨論之風,與會學者不撰論文,以主題座談的形式自由發言,切磋讨論,旨在努力形成一個帶有域性特征的學者、思想者的共同體,以思考當代中國、當代世界學術與思想的問題。

前兩屆論壇由湖南大學(2017年)、深圳大學(2018年)主辦,分别圍繞“國學學科建設”、“中國哲學史學科”等議題展開。承接前兩屆論壇主題,此屆論壇以“經子之學與中國哲學的當代展開”為主題,關注的焦點從“國學”“哲學”延伸并深入到中國固有的“經子之學”,學者們圍繞“經學與儒學”、“經學與史學”、“經學、子學與哲學”、“當代中國哲學方法”、“中國哲學、宗教哲學與外國哲學”、“現代性問題讨論”等六個議題展開研讨。

23日上午,第三屆“湖廣中哲論壇”在beat365体育官网拉開帷幕。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吳根友教授緻辭。他認為,地方性與世界性是當今國際學術界一個重要的議題與話題。在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中,兩湖兩廣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而思想與學術影響卻不如經濟增長的影響力,湖廣地區的人文學者應該有特定區域學者的自覺意識和文化承擔。但湖廣中哲論壇并不是一個封閉性的地域學術思想,也從不固步自封,而是要從地域傳統出發,闡發出帶有世界性、普遍性的思想精神,從而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從世界哲學的視野看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研究必須體現出中國學者獨特的視域。從中國固有的學術傳統與近代的學術傳統出發,結合國際學術界與漢學界的研究成果,在當前的形勢下将中國學術與文化的精神予以新的闡發。

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的在動态的發展中的共殊關系

中山大學哲學系陳少明教授為理解中國哲學與哲學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他認為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的關系,實際上是講中國哲學的發展前進的過程,我們怎麼讓傳統觀念對當代生活及世界文化有解釋力,它包含兩部分,一是本來就是普遍性概念,中西哲學所共有的必然邏輯,另一種是中國哲學特有,西方哲學沒有。比如“理”“氣”,這不是抽象推導能解決的。湖南大學陳之斌教授從史華慈《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中得到啟示,認為要從比較的視野來審視中國哲學,将先秦諸子文化與其它文明相互溝通、相互闡釋,深入其思想内部,展現思想的特殊性與複雜性。中山大學李長春教授認為,當代中國哲學必須要闡發中國古代價值世界的整體,而不是碎片化的研究。要讓中國哲學不再為自己的合法性辯護,就要做到展現中國哲學在現代世界中普遍性意義,要打破經史子集之間的狹隘的界限。傳統經學與中國哲學的研究,應該立足于生命本身,重在研究内在根本指向和内在理路問題,而重建古典研究應該建立在整全視域的基礎之上

中國哲學與經學有何關系?如何處理兩者關系?現代學科中經學的”安頓“問題

BEAT365唯一官网吳根友教授指出,中國哲學的研究不能脫離經學,經學由作為聖典的經和作為解釋的傳、記等文本構成。以往我們将經學看做僵化的東西,其實經學内容極具生命力,具有很多創造性思想。比如《文心雕龍》作為子學巨作,不僅體現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也突出了儒家思想為價值取向的基本立場,文藝審美上具有儒家的中庸之道,包含了很多創發性的思想。而經學諸子及其著作,如程頤及其《程氏易傳》,王夫之及其“《周易》外傳、内傳”、《尚書引義》等,均體現了經學諸子及其著作的創發性思想。

深圳大學國學院王興國教授則認為中國哲學的研究必須要走出經子之學。經學雖然不是哲學,但與中國哲學有着密切的關系,中國哲學的研究離不開子學和經學,但也必須和子學經學有所區分。中國哲學問題不能局限于傳統經學和子學,必須敞開自身,研究範式和學術方式要走出經子之學,走出漢宋之争。在現代哲學的多元格局中,中國哲學要實現自身範式轉移。而中山大學張豐乾教授則認為,中國哲學研究必須要走進經子之學,從經子之學中發掘哲學議題、哲學思想。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李清良教授圍繞張之洞、康有為及王國維的中國哲學觀論述經學視域下的現代中國哲學,既以經學方式講儒學,亦以子學方式(将儒學作為諸子之一)講儒學。暨南大學劉依平老師認為,經學解體之後分别進入哲學、文學和史學之中,導緻道術割裂的結果,但經學具有自己本根性的内在動力體系,我們應當從經學發展動力和結構的角度讨論經學内在的東西,他提出将經學分為經文學、經義學、經用學,探求三者之間的互動。

經學研究既是經學史研究,也是現代新經學研究

如何思考傳統經學、經學史研究、經學史研究方法的發展,其中有怎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針對這些問題,與會學者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深圳大學國學院院長景海峰教授指出當代經學研究的視域與邊界還處于初級階段,甚至未達成共識。我們對經學的理念是在西學沖擊和經學解體後新建構的,對經學史的研究基本上是離場者的口吻和姿态。因此今天的經學研究,既是經學史也是現代新經學研究,還有很多重新梳理工作要做。

BEAT365唯一官网任慧峰老師通過反思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今的經學史書寫,展現了經學史書寫和經學史研究的脈絡,他指出“學随術變”,取消了經學史的獨立性。到21世紀有學者指出經學史應當是經學思想史,應當注重其中的義理和價值。如今出現了很多具有個人特色的經學史研究,比如關注社會底層的學者的經學狀況,擴大了經學研究的範圍。

貴州師範大學周春香老師通過傳統經學研究方法論的梳理,思考傳統經學研究中的常見問題:傳統經學是否具有最一般、最基礎的思維方式?傳統經學中有沒有一個内在的理路?今天用如何的方式來展開對經學的研究?在開放的世界中如何實現經學的交流?經學本根是生命問題,由此形而下是生活本身,形而上是世界本原。經學研究既要走進去也要走出來,走進了解經學的生成發展,走出跳出框架經學。

中國哲學與宗教哲學、外國哲學的比較研究新發展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青山大介介紹日本近世諸子學的研究情況,通過研究《呂氏春秋》了解先秦時期的學術概況、社會風情,直接理解經典的含義。他展示了日本大量保存完整的《呂氏春秋》、《老子》等材料,為域外諸子學的研究能夠為國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視野。

BEAT365唯一官网孫勁松教授認為,政教關系本來是一個相互支持的制度設計,在很多時候卻變成了相互傷害。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心中的貪、嗔、癡,這個問題的形成與解決伴随着佛教中國化的始終,禅宗的形成與發展亦于此息息相關。城市佛教的衰落與山林佛教的興起,僧人的官度與私度問題都與此有關系。

中山大學鄭淑紅教授分享了自己跨文化比較的思考,禮儀是身體規範之系統化和社會化的含義,但如何讓中國的 “三年之孝”、“父子相隐”、“男女授受不親”等傳統禮儀觀念為西方所接受?這需要看到中國傳統禮儀與儒家傳統中的性情、理欲之辨的關系。以“男女授受不親”為例,它表現了古代的“身體”概念是人與人相區分的邊界,這就與西方的mind、body有着相似的内涵。

另外,還有學者或以具體的《老子》、《莊子》、《墨子》、《周易》、《四書》等文本為例,或以董仲舒、朱子、康有為等思想家為例,讨論了經學與史學、子學互動的具體演繹方式和特點。還有不少學者從儒釋道三家互動的視域展開讨論,關注到道家内丹修煉中的元神與識神、儒者成神與夷夏交融、士大夫參禅學佛對思想發展的影響、僧侶對子學經典的佛學性闡釋等問題,引發了與會學者熱烈的讨論。

20190323第三屆“湖廣中哲論壇”合影 (1)

24日中午,第三屆“湖廣中哲論壇”圓滿結束。與會學者普遍認為,經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世俗之學,也不是單純學科分類意義上的某種分科。作為中國傳統學問的母體,經學是生命之學,蘊含着中國曆代古聖先賢為中國人确立根本價值觀。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傳統經學研究,處理好經學與諸子學、與哲學的關系。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