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邀教授金聖賢教授來我院講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4-28
本網訊(通訊員:陳傑)2019年4月25日下午3點,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邀教授金聖賢(Dr. Sung Kim)應邀在beat365体育官网振華樓B214舉辦題為“西方視角和亞洲視角下的亞裡士多德與亞裡士多德主義”的講座。我院外國哲學教研室楊雲飛老師擔任講座主持,全院40餘位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金教授簡要介紹了亞裡士多德及亞裡士多德主義何時及如何傳入中國,随後金教授重點讨論了在廣義的神學意義上,亞裡士多德在西方的接受史,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亞裡士多德主義的形成史或變遷史。
金教授首先談到在中世紀及随後的宗教改革過程中,西方對亞裡士多德的接受。他認為,在此過程中,西方對亞裡士多德的接受既包括早期教會及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等人對亞裡士多德的抵制與批評(尤其是亞裡士多德的形而上學與倫理學),也包括托馬斯·阿奎那、梅蘭希頓(Melanchthon)等經院哲學家與宗教改革者為亞裡士多德所做的辯護。
随後,金教授讨論了亞裡士多德的學說(以倫理學為代表)在近代哲學中的遭遇。金教授以康德和施萊爾馬赫作為近代哲學中批評亞裡士多德倫理學的代表,他指出,在康德看來,亞裡士多德倡導的幸福學說(eudaimonistic)不足以為他所尋求的批判倫理學提供堅實的基礎;施萊爾馬赫則把亞裡士多德倫理學與柏拉圖倫理學放在一起比較,得出了與康德類似的結論,即亞裡士多德倫理學不足以為當時的倫理學奠定基礎。
接下來,金教授探讨了部分當代學者對待亞裡士多德學說的立場。金教授選擇摩爾(G.M.Moore)和麥金太爾(MacIntyre)為代表,認為二者都批評了康德式的義務論倫理學,也批評了功利主義倫理學,他們都在某種程度上主張回到亞裡士多德的美德倫理學與基督教倫理。不過,金教授也認為,這種回歸并非真正回到亞裡士多德的學說,隻不過是對亞裡士多德理論資源的借用,因而至多隻能稱為某種版本的亞裡士多德主義。
最後,金教授談到我們如何以西方亞裡士多德主義形成與變遷的過程為參照,從東方視角來研究和接受亞裡士多德的思想。金教授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他本人也尚未有成熟的結論,希望與在座師生共同努力探究。
在讨論環節,金教授就亞裡士多德倫理學與康德倫理學的差異等問題與現場師生進行了熱烈探讨。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