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新時期美學藝術發展走向高端學術研讨會”在我院舉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4-17

本網訊(通訊員:劉耕)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以來關于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堅持文化自信等一系列指示精神,4月13日上午,“新時期美學藝術發展走向高端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大報告廳召開,湖北省美學學會三十餘名學者出席。研讨會由會長鄒元江教授主持。

大會上,九位教授就美學和藝術領域的一些前沿問題發表了自己見解。

資深教授劉綱紀先生說他應上海人民出版社約請,正在修訂《中國美學史》第二卷準備出版。這本著作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第一部中國美學史,修訂後有利于廣大青年閱讀。同時,他也在進行《藝術哲學》的再版修訂。

彭富春教授發言指出,我們當前美學的研究和發展,必須做到如下兩點:一是認識到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學科,應回到中西美學史的基本問題,對重要的哲學家、美學家展開更深入的研究。二是要回到當下現實,提出新的哲學美學問題并加以解答。彭老師還提到,自己正計劃重譯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張玉能教授介紹了他新近出版的《實踐轉向與美學》和《深層審美心理學》兩部書的主要内容。他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所開辟的實踐哲學轉向之路,在當代仍在進行之中,并對哲學、美學、文藝學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實踐美學以實踐本體論為其哲學本體論的基礎,可以涵蓋身體美學、環境美學等美學分支。

陳望衡教授則主要就自己剛出版的《文明前的文明》一書談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問題,二是史前文明中審美意識的作用問題。他列舉了大量考古材料,證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審美意識在早期的文明中有原初性、母體性的特征。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的彭修銀教授就民族美學問題的前沿問題作了介紹。他說田野調查是民族美學研究的特色方法之一。中南民族大學每年都會組織研究人員去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田野考察,積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在理論探索上,民族美學一則試圖将經典的美學轉換為适用于民族藝術研究的理論體系,二則從少數民族審美文化中來提煉概念和範疇,形成言說民族藝術的一套話語,具體運用民族詩學、口頭詩學、民族志、審美人類學、藝術人類學等方法。

湖北美術學院的徐勇民教授就美術創作與理論的新動向作了發言。他說藝術創作一直有兩條線:一條更強調功能性的、社會身份的表達;另一條則更強調個人情懷的、個人身份的表達。前者更需要知識儲備,後者更需要心理資本。好的作者需要将兩者結合起來。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潘長學教授就藝術設計美學的前沿問題作了介紹。認為當前設計美學與商業、技術的聯系更為密切。這主要涉及到以下六個方面的前沿問題:1、對民主平等意識的共識。2、對情感、人性、社會秩序、關愛、綠色的思考。3、對文化的依托。4、重視中國民本智慧。5、關注經典與時尚的關系。6、科技的植入。

湖北大學文學院的梁豔萍教授就東方美學的前沿問題作了介紹。她着重對日本美學大師今道友信的思想作了分析,并探讨了東方美學對西方美學的影響,東方美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等問題。

BEAT365唯一官网藝術學院的王傑泓教授主要就藝術美學理論的前沿問題作了發言。他認為藝術美學既要探讨一般藝術美學問題,也要探讨各門類藝術美學的問題。當前國内藝術美學研究主要有三個基本方向:一是對藝術學學科定位和基礎理論的探讨。二是關注全球化和中國化問題。三是如何面對審美泛化、趨時尚新的挑戰。關于藝術學學科的定位和基礎理論的探讨有四個路向:1、面向本體,建構系統;2、面向傳統,探詢中國特色;3、面向曆史,考察理論來源;4、面向當代,建構本土話語體系。

(圖片提供:宋柏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