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資本論》與中國”學術研讨會在我院成功舉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6-18

本網訊(通訊員:張鐘玥、陳靜)為深入探讨《資本論》的當代意義、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2019年6月14日至16日,由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BEAT365唯一官网馬克思主義資本批判理論研究團隊、BEAT365唯一官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研究團隊共同舉辦的“《資本論》與中國”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唯一官网振華樓B107報告廳召開。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央編譯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财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廈門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深圳大學、揚州大學、安徽财經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湖北工業大學和BEAT365唯一官网等院校的40多位學者出席了此次會議。

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助理吳昕炜副教授主持開幕式,beat365体育官网副院長李佃來教授在開幕緻辭中闡明了《資本論》研究對于當代中國的意義,并熱烈歡迎各位學者的到來。

本次研讨會共分為六場專題讨論。在第一場“《資本論》與社會批判理論”的讨論中,BEAT365唯一官网教授、湖北大學特聘教授蕭詩美老師指出,隻有以政治經濟學和法哲學的雙重視阈看待《資本論》及其相關問題才能更好地認識馬克思理論的深刻思想及豐富内涵。南京大學周嘉昕教授認為,如若存在“物化”批判理論,那麼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篇是用來“蒙太奇”手法的文獻,它時時提醒着《資本論》的讀者要從抽象上升到具體,在曆史和邏輯的統一中,實現對資本主義社會形态經驗現象的呈現方式或生産方式的把握。南京大學李乾坤博士認為,從馬克思的原始語境和西方批判理論兩個向度看待社會勞動概念,有助于我們更為完整地把握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理論意義以及思想史意義。上海财經大學康翟博士認為,馬克思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那種自然的、永恒的價值轉換成辯證的、曆史性的概念,從而為科學地解剖價值、交換價值等範疇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場讨論是“《資本論》與政治哲學”。BEAT365唯一官网李佃來教授認為,馬克思的政治哲學的研究應該從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出發,特别是從《資本論》的文本出發。中央民族大學劉梅博士認為,馬克思的政治學批判是内在于政治經濟學批判之中的,二者互為支撐,共同構築着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論基石。複旦大學林青副教授從階級、意識形态和共同體建構等三個方面指出,在揭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得以理解的可能前提時不能忽視對《資本論》的形式分析。華中農業大學王晶博士認為,《資本論》蘊含了三個相互勾連的政治哲學問題,即正義問題、所有權問題和剝削問題。通過澄清這三個問題,即可發現,馬克思的正義範疇不僅是事關市民社會的法權概念,也指向人類社會的規範概念。

第三場讨論圍繞“《資本論》與現時代”而展開。中國社會科學院楊洪源副研究員認為,文獻學研究不能等同于文本學研究,文本學研究是版本考證、文本解讀和文獻學研究三者的有機統一,遵循文本學研究的路徑和方法,有助于客觀且全面地闡釋出隐藏于《資本論》大衆化語言形式中的複雜思想世界。複旦大學魯紹臣副教授結合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基于國家治理的主體性自覺選擇,是既有現代文明的基本框架又不同于西方現代文明的新現代文明類型。揚州大學周露平副教授認為,《資本論》通過唯物史觀視角澄清了貧困的現代思想起源,詳細考察了世界貧困與資本增殖的内在關聯,必須超越資本,即從資本批判的高度才能真正終結貧困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薛睿将思想史嵌入傳播史,探讨了《資本論》從19世紀中後期到21世紀在法國的傳播與接受過程。

第四場讨論的主題是“《資本論》與辯證法”。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張梧認為,在資本自我運動的實在主體基礎上,《資本論》完成了對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重構。BEAT365唯一官网劉建卓博士認為,隻有對《資本論》辯證法的真實意義即作為曆史的内涵邏輯的辯證法達到自覺的認識,《資本論》辯證法的當代合理性才能夠獲得真實的彰顯。安徽财經大學王程副教授結合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技術創新談論了資本在中國發展的特殊性。首都師範大學黃志軍副教授以銀行為切入點展開對《資本論》的研究,認為貨币、信用與銀行的辯證關系,可以被視為理解現代人的存在方式即現代社會存在方式的自我否定和變革的思想線索。華中師範大學戴聖鵬副教授指出,“資本”的誤讀與濫用,是當前國内外較為普遍的現象;在當今,資本的形式雖然因為商品形式的新發展而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但資本的内涵及其本質并沒有因此發生改變。

在第五場讨論中,學者們圍繞“《資本論》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這一主題展開争論。西南大學薛俊強教授認為,當代中國社會呈現的問題比《資本論》所處時代所面對的問題更加複雜,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需秉持《資本論》的精神旨趣、問題意識及其跨學科特質,深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從而真正書寫出一部反映新時代中國發展變化和解答時代之問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南京大學孫樂強副教授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曆史考證版(MEGA2)第二部分已經全部出齊,這為全面深化對《資本論》的形成史提供了堅實的文獻支撐,然而編輯原則與研究原則的差别、馬克思手稿與恩格斯定稿之間的差别等問題值得我們警惕。深圳大學張守奎副教授指出,就當代中國而言,資本邏輯批判自身的限度和邊界十分明顯,隻有把資本邏輯批判推進到人類解放的革命邏輯之原則高度,才能真正領會馬克思曆史唯物主義的根本意涵。BEAT365唯一官网吳昕炜副教授認為,在閱讀《資本論》的過程中加深哲學維度的研究非常必要,從理論與現實的張力中研究《資本論》去構建中國的話語體系應是努力的主要方向。

第六場讨論圍繞“《資本論》哲學思想的多重意蘊”這一主題而展開。湖北工業大學馮旺舟副教授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梳理了《資本論》三卷本之間的差别。重慶大學陳飛副教授認為,馬克思把機器的本質和人的存在内在地聯系起來,機器的資本主義使用不可能最終解決人的自由個性實現的問題,隻有在機器的共産主義使用中才能根本上消除機器對人的奴役和支配。廈門大學唐瑭副教授結合馬克思的衆多經典文本,遵循從抽象到具體原則,探讨了馬克思和黑格爾的理論差别。華東師範大學陸凱華博士從葛蘭西、施密特和齊澤克等哲學家的曆史主義理論入手,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曆史理論跟傳統史學理論存在巨大差别。

六場專題讨論分别由《哲學研究》編輯部韓蒙博士、《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編輯部史清竹博士、BEAT365唯一官网盛福剛博士、郎廷建博士、江漢論壇雜志社陳金清社長和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劉明詩教授主持,由BEAT365唯一官网李志教授、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方珏副教授、南京大學周嘉昕教授、複旦大學魯紹臣副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何萍教授和西南大學薛俊強教授進行評論。在研讨會上,與會學者圍繞上述六個專題展開了熱烈的争論。

在閉幕式上,BEAT365唯一官网何萍教授緻辭。她認為此次會議論題集中,意義重大,讨論熱烈,闡明了《資本論》哲學研究的若幹重要問題,取得了圓滿成功。BEAT365唯一官网周可副教授代表主辦方對與會學者表達了感謝和期待。最後,本次研讨會在與會代表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