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印度學專家胡海燕研究員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9-20
本網訊(通訊員:馮炳彰)2019年9月17日下午,德國埃爾福特大學韋伯高等研究院胡海燕(Hu-von Hinüber)研究員應邀在beat365体育官网B214報告廳舉行學術講座,主題為“一帶一路的先行者——東晉高僧法顯的天竺之行”。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教授主持講座。beat365体育官网部分師生到場聆聽并與胡海燕交流讨論。
胡海燕研究員首先介紹了高僧法顯天竺求法之行的曆史概況,并重點介紹了法顯所著《佛國記》的兩個版本以及其在西方的早期翻譯情況。
接着,胡海燕研究員着重圍繞三個學術難點進行了講解。第一,她對《佛國記》中出現的“傍梯”一詞考察認為,“榜梯”很可能就是印度古代深山裡經常使用的“楔子路”,《漢書》稱為“懸度”。第二,胡海燕研究員對法顯稱天竺為“中國”,稱本國為“邊地”這一現象進行了解答。她認為法顯這種說法是沿用了佛教早期律藏的術語習慣的結果,即将當時佛教弘化的中心地域稱為“中國”,此外的地區稱為“邊地”。第三,胡海燕研究員對觀世音被視為航海保護神這一文化現象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佛國記》中法顯遭遇海難時祈求觀世音護佑是相關信仰的最早曆史記載。
随後,胡海燕研究員對高僧文化與“一帶一路”的關系進行了探讨。她指出古代中國通向中亞、南亞和歐洲的商路也是佛教東漸之路,因此漢文大藏經“史傳部”對“一帶一路”的重大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
在最後的提問環節中,胡海燕研究員與大家就治學的方法展開了互動。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