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格蘭谷州立大學倪培民教授講“儒家思想與當代西方價值觀”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9-29
本網訊(通訊員:丁銘)2019年9月25日晚,beat365体育官网B214會議室座無虛席,美國格蘭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倪培民教授繼續為我院師生帶來系列講座第二講,本次講座的主題為“儒家思想與當代西方價值觀”。講座由中國哲學教研室廖璨璨副教授主持,來自校内外的30餘名教師、學生參加了講座。
講座伊始,倪培民教授具體就“自由”、“民主”、“法制”、“理性”等方面觀念進行了闡述,并指出儒家核心價值觀與近代西方價值觀都包含着豐富的内容。在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年少感悟哲學,以及求學海外的學習經曆的同時,講到了由“小和尚取經”到體會中國哲學的深刻之處,進而以中國哲學補充西方哲學的不足。
倪培民教授首先認為儒家哲學沒有“自由”的概念是值得讨論的。他認為從伯林的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的區别來看,西方自由主義的自由觀更強調消極自由,儒家思想中也有消極自由的觀念,但是是将其視為一種通過修養達到的成就,而不是指沒有外來的社會限制和壓迫。他強調,儒家的自由是自發性的,這種自發性不隻是從對真和善的知識而來,更是将知識變成自身傾向性或者德性的結果,是理性與情感的統一。他指出儒家追求自由的方式是通過修身實現的,沒有修煉,作為基本權利的自由是盲目無能的,不知何去何從,導緻失落。
同樣的,諸如“民主”、“法制”、“理性”等觀念在儒家思想中都有着豐富的資源。倪培民教授認為民主政治要求參與者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基本道德素質,儒家恰能培養民主主體,提供制度的土壤。
就“民主”方面,倪培民教授指出,傳統儒家的君主制由于缺乏産生明君清官的制度保證,未能确立作為政治主體的“民”。他認為傳統儒家的理想是對民意與人民利益的結合,随着社會進步,君主制應被更為民主的制度取代。
就“法制”方面,倪培民教授認為儒家重視“德治”和“禮治”,但不排斥“法治”,德治和禮治需要法治保障,法治需要德治和禮治補充。他在回應“親親互隐”的問題中指出,儒家“援禮入法”是保護“為仁之本”,一味強調規範性的“公正”可能造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針對“理性問題”,倪培民教授從曆史的維度說明,雖然西方哲學對概念清晰、邏輯嚴格的強調,但不得不面對笛卡爾“心物二元論”和休谟觀念論的困境。他認為,儒家思想可以在直覺、象思維、間性思維、功夫思維等方面吸收西方的理性觀念,同時也能夠對理性加以補充。
在提問交流環節,倪培民教授就儒家自由的普遍性、民主法制操作層面等問題和與會師生進行了熱烈讨論。
(攝影:宋柏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