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比較哲學的理論與方法工作坊——兼論《判教與比較:比較哲學探論》”成功舉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0-10

本網訊(通訊員:張業康)2019年9月28日上午,比較哲學的理論與方法工作坊——兼論《判教與比較:比較哲學探論》在beat365体育官网B301會議室成功召開。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BEAT365唯一官网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戰略研究中心主辦。來自澳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湖北大學、溫州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上午9:00,在開幕式中,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吳根友教授在介紹了與會的專家學者并表示歡迎後,回顧了BEAT365唯一官网比較哲學研究的曆史,并介紹:武大的比較哲學研究和比較哲學教育開始比較早,2000年創辦比較哲學實驗班,2004年成立BEAT365唯一官网校級比較哲學研究中心,2008年創辦《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2017成立“BEAT365唯一官网比較哲學與文化戰略研究中心”,該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19年6月成立“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這是比較哲學研究由自發向自覺,由個體行為到成規模的團隊研究的轉變的體現。

會議由beat365体育官网中國哲學教研室廖璨璨副教授主持。

在會議上半場中,南開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周德豐教授對吳根友教授的《判教與比較:比較哲學探論》一書的出版表示祝賀,認為該書有“立意高遠”“架構宏闊”“研判精湛”“模式開放”等四個特點,并賦詩一首表示祝賀:珞珈老樹久蒼青,後發枋楠漸蔥茏。為傳薪火苦心力,敢标格調奏奇功。深山采銅尋富礦,砻岩鑄劍鼓鞴風。書生報國惟勵志,霜鬓依舊蘊初衷。吳根友教授和詩一首:嘤其鳴矣自天津,久違德音慰客情。天地不分南北際,人心合道四方通。聚沙僥幸成新塔,積腋紛纭待神形。明月中秋共見證,馨香丹桂表深衷。

中國人民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姚新中教授認為,雖然對于“什麼是比較哲學”難以給出一個明确的定義,但可以從四個方面思考。其一,比較哲學是一種方法,是一個宏觀的視野。其二,比較哲學是一個領域,它是與比較法學、比較文學等領域相區别的獨特領域。其三,比較哲學是一個過程,它把不同的哲學觀念、概念、思想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是一個逐漸由淺入深的過程。其四,比較哲學是一種思維方式。姚教授還指出,目前比較哲學的方法論問題和邊界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澳門大學哲學與宗教系王慶節教授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比較哲學。其一,從特定情境出發的道德兩難問題,比如電車難題就是功利主義跟康德哲學之間的兩難。兩難問題實際上揭示了某一個哲學系統或哲學立場的邊界或偏見。其二,全球化時代人們面臨着一個世界,對世界性的難題,如果能從中國傳統出發給出與西方文化傳統不同的經驗和說法,那中國哲學自然而然就成了世界哲學的一部分。因此,要将中國哲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結,将古老的資源激活,運用到現實社會中。其三,要承認各自的邊界和局限,不要動不動就要去比較,有時候硬去比較就可能會是比附。

北京語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杜運輝教授認為,吳根友教授的新著充盈着反思意識和批判精神,站在比較哲學的立場上來審視中國傳統哲學,注重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西方哲學的深度對話和義理融通,這本書不僅标志着比較哲學和比較文化研究的最新境界,而且體現了珞珈哲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吳根友教授在理論與實踐雙向運動的艱難求索中,堅持和運用了曆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的精髓,實際上是把比較哲學和比較文化研究奠基于人類實踐活動發展的現實生活之中。這種研究特色代表着比較哲學和比較文化研究、也代表着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正确方向。

在會議下半場中,湖北大學beat365体育官网戴茂堂教授認為,在全球化時代,比較哲學是大勢所趨,從比較一定會走向對話。當我們把比較上升到一個哲學的态度去理解的時候,這就已經假設了我們所說的這個世界是貫通的、會通的,所以比較哲學的前提是我們有一個基本的世界觀,有一個基礎性的對人與世界之間關系的理解。比較哲學不僅僅是哲學的比較,比較的基礎在于萬有相通,萬事萬物各不相同,又相互聯系,正是在比較中,萬事萬物得以呈現自身。萬事萬物之間的關聯性構成了展開比較的基礎條件。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方旭東教授認為,區分比較與判教、以求“通”作為比較哲學研究的目标是吳著的特識,在此基礎上,方旭東教授提出了商榷意見,即懸置價值評價的“客觀”或“中性”比較如何可能?在“比較”和“對話”中,如何避免“雞同鴨講”的“形式對話”或“虛假對話”?方旭東教授進一步提出,“比較哲學”的完成形态就是“世界哲學”。即不再以諸哲學家之間的比較作為一般形式,而是以普遍哲學問題作為思考方向,不問中西古今。這樣,比較哲學研究最終會歸入哲學研究。

beat365体育官网儲昭華教授認為,吳根友教授之前出版的《比較哲學視野裡的中國哲學》一書将比較哲學作為中國哲學研究的一種全新範式加以倡導,而《判教與比較:比較哲學探論》一書對比較哲學的出發點、宗旨和目标加以定性、定位,從比較哲學自身的内在邏輯和發展趨勢,以及全球化和文明對話這一更大的時代背景和客觀需要兩個層面展開,闡明了比較哲學研究的使命、發展方向——即求通,從比較哲學通達世界哲學。這為全球化中人類文明的健全發展提供正确的導向,奠定了深層的理論基礎。同時,為中國哲學的轉化、發展和世界化展示出無限廣闊的空間,并指出清晰的路徑,即最終走向中西哲學會通。儲昭華教授還以張君劢和錢穆對中國傳統政治的不同觀點為例,提出比較哲學中的“比較”其實包含着一定的價值評判。

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孫邦金教授認為,在比較哲學和文化對話視野下,人們在對于西方現代性的反思日漸深入的同時,諸多民族-地方性哲學體系割據與聚訟的現實也将會再次突顯。對于中國哲學而言,我們有必要一方面通過“歐洲地方化”的視角來繼續祛魅哲學界的歐美中心主義教條,建立中國哲學的自信;另一方面,則應該通過“中國外地化”的視角着力闡釋中國哲學的世界性意義。通過這種基于地方性知識之間的雙向互動與交流,最終建構一種充滿在地色彩的、能夠凸顯“多元的”、“在地的”、“混合的”現代性的中國哲學,并以此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文明間的對話與交流。

《判教與比較:比較哲學探論》一書的責任編輯、beat365体育官网劉旭博士生認為,吳根友教授新著代表了當代中國哲學發展進程中比較哲學興起的一種理論自覺。全書對比較哲學元理論問題、中西哲學史中具體的比較研究問題以及“世界曆史”中比較哲學的願景——如何通達“世界哲學”的問題進行了抽絲剝繭的探讨。吳根友教授所提出的“比較哲學是中國哲學的命運”的理解,以及應當以“道論”超越“判教”思維的比較哲學方法論,推動中國哲學從地方性哲學走向世界哲學等構想,極大推進了當代中國比較哲學的研究,但其中“以道觀之”的方法論構想,以及對“世界哲學”概念的解讀等理論問題則需要進一步闡明與論證。

在讨論環節中,吳根友教授對各位的發言進行了總結和回應。他認為在做哲學研究時應盡量做到平實,首先把哲學作為一種知識來對待,這時候要避免一種強烈的價值上的取舍,把比較哲學作為一個知識上的分析,讓人類曆史上那些可能有價值的哲學思想首先呈現出來,讓人們從自己的背景出發來進行選擇。

本次工作坊中,與會專家對比較哲學以及文明對話的意義以及方法進行了深入讨論和切磋,特别是針對具體如何看待不同哲學以及文化、如何做好比較哲學的研究實踐等問題,為今後的比較哲學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與方法參照。

(攝影:宋柏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