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報道  >  正文

麥考瑞大學卡特裡奧娜·麥肯齊教授來我院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0-15

本網訊(通訊員:張天雨)2019年9月26日,麥考瑞大學教授卡特裡奧娜·麥肯齊(Catriona Mackenzie)應邀來我院講座,講座題目為"神經技術、相關自主性和本真性"。

麥肯齊教授首先介紹了背景信息和相關概念。神經技術(neurotechnology)的應用引發了學界關于“本真性”的思考:當患者表達“我更像真正的自己了”或者“我不像真正的自己了”時,他們究竟在表達什麼?肯齊教授認為,當今對“本真性”(authenticity)的規範框架過于個體化,為了更好地應對現有的争議,應該通過理解“自主性”(autonomy)來重新把握這個概念。以此為目标,麥肯齊教授将整個講座分為了四個部分:1、介紹關于神經技術的道德争論;2、介紹有關真實性的現存理論;3、理解自主性與真實性之間的關系;4、完成新框架的構建。

在第一個部分,麥肯齊教授列舉了四個相關的倫理關懷:神經技術對患者帶來的改變是被動的,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患者的本真感;神經技術有可能造成寂靜主義;神經技術還可能造成社會的守舊傾向;人們是否應該放棄幹預、接受所有的自然改變。

随後,麥肯齊教授解釋了本真性的概念。通常,本真性意味着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或标準來生活。學界對真實性的解釋主要有:前現代概念、現代概念、實質本真性、過程本真性和極端存在主義本真性等。這些觀點都有各自的缺點,這表明本真性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這就引入了講座的第三部分。

麥肯齊教授主張從自主性的角度來理解本真性。她認為,我們可以通過三個不同的層次來把握自主性的概念,分别是:自我決定、自我管理、自我賦權。自我決定強調了自我性的社會屬性,因為人們隻有擁有了足夠的機會和資源才能實現自我決定。自我管理需要個人“内在的、關系性的條件”。自我賦權要求人們同時擁有适當的自尊和社會認可。麥肯齊教授認為,本真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一起才能讓人們實現自我管理,因此本真性隻是自主性的一個部分。在透徹的分析後,麥肯齊教授回顧了前面提到的問題,用新的框架解決了一些問題。

互動交流環節,麥肯齊教授針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麥肯齊教授的講座極具啟發價值,在師生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