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編輯角度看研究生論文寫作與投稿的常見問題”講座在我院舉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10-23
本網訊(通訊員:田昶奇)2019年10月22日下午,《雲南師範大學(哲社版)》肖國榮教授與《雲南大學學報(哲社版)》資深編輯張瑞臣副研究員應邀在beat365体育官网B107報告廳作了一場主題為“從編輯角度看研究生論文寫作與投稿的常見問題”的講座。此次講座由我院外國哲學教研室蘇德超教授主持。外國哲學教研室楊雲飛副教授、潘磊副教授以及學院内外150餘位研究生共同聆聽了此次講座。
肖國榮教授首先分析了當前研究生投稿面臨的一般問題,然後概括了綜合性期刊審稿的一般性特征,最後對研究生的寫作與投稿提出了建議。肖國榮教授介紹說,當前一些學術期刊發表文章主要以約稿為主,自由來稿為輔,而自由來稿的數量逐年增加,且自由來稿主要是博士生的稿件,這就使得博士生的投稿文章錄取率較低。然而,了解期刊的采稿偏好,能提高稿件錄用率。肖國榮教授分析了以大學學報為代表的綜合性期刊采稿的六大特征:1.不采用泛泛而談的綜述性文章;2.一般不采用書評類文章;3.一般不采用以碩士研究生個人署名的文章;4.一般不采用單篇篇幅少于8000字的文章;5.一般不采用教學方法類、較偏專業類的文章;6.同一專欄文章的作者一般不在同一個單位或同一個課題組。針對第一個特征,肖國榮教授補充說,如果是全面、有深度的綜述性文章,那麼綜合期刊是願意采用的。
肖國榮教授提醒同學的論文選題要新穎,搜索期刊的年度重點選題可以知道什麼觀點較為新穎,搜索新近的論文可以知道什麼材料較為新穎。論文的題目要簡潔,具有宏觀性,并能表達明确的主題。論文的摘要需要條理清晰,明确表達出論文的研究問題、回答及創新之處。論文的關鍵詞要有代表性,确保易被檢索。論文的正文需要論證嚴密,其中序言要突出研究價值、文獻綜述以及論證結構,而行文需要用次級标題體現論文的條理性。在論文投稿環節,肖國榮編輯建議同學要有耐心,認真對待編輯提的修改建議,并能冷靜對待拒稿。
資深編輯張瑞臣老師就研究生論文寫作的準備、撰寫、投稿環節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由于當前博士生的論文錄稿率較低,且期刊審稿周期長,因此博士生需要提前籌劃,在博士生一年級就開始選題并撰寫初稿,在二年級修改初稿并準備投稿。張瑞臣老師特别強調論文摘要的重要性,編輯往往通過摘要的好壞來決定是否錄稿。許多作者往往将正文的導言、結語等部分的内容複制粘貼到摘要,這種做法會讓摘要顯得缺乏條理性。摘要既要簡潔,又要充實,用最少的字數完整地說明論文的觀點、理由及創新點。論文的結語也不能隻是回顧全文,還應該升華主題。例如哲學史文章,作者的結語應該對自己的闡述的主題進行述評,才能升華主題。
張瑞臣老師指出,參加學術會議能收到同行建議并有機會結識編輯,因此論文初稿寫完後可以先投給學術會議,根據學術會議的反饋,修改後投稿。在投稿之前,需要熟悉期刊的采稿興趣。比如,如果目标期刊的審稿興趣集中于哲學史,那麼,研究分析哲學的同學可以投用分析哲學方法研究哲學史的論文。另外,編輯們也較喜歡商榷性文章,因此可以搜索相關領域一到兩年内的權威性文章,對這些文章提出商榷。隻有了解期刊的審稿興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論文的錄稿率。搜索期刊編輯近年内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把握期刊的審稿興趣。
互動環節中,同學們就如何拟論文标題、如何體現論文的專業性等問題踴躍提問,兩位老師給予了細緻的回答,并鼓勵同學們要多讀文章,勇敢下筆,保持論文寫作習慣。講座最後,蘇德超教授代表哲學院對兩位老師的到來再次表示感謝,并歡迎他們再次到哲學院交流。
(拍攝:丁雨珊 編輯:鄧莉萍 審稿:劉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