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吳根友:秉承蕭萐父的子學思想,參與世界性的百家争鳴——比較哲學的思想目标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09-01

作者簡介:吳根友,哲學博士,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比較哲學翻譯與研究叢書》主編。

文章來源:東方1978公衆号https://mp.weixin.qq.com/s/wCj7KDaVfn_Jce5jP12SQA


本文系作者在2023年8月19日由東方出版中心舉辦的“比較哲學與跨文明之間的深度對話”學術研讨會上的發言。

非常感謝東方出版中心以非常積極而嚴肅的态度,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給力支持,讓《比較哲學翻譯與研究叢書》得以順利出版。自2019年7月份出版第一本之後,2020年又快速地出版了第二本。接下來,在三年疫情裡,克服了種種困難,連續又出版了四本,目前已經出版了八本,另外三本也将很快在今年裡推出。三年的疫情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對于出版業而言,又多了一層出版環境的困難。東方出版中心的領導在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終于讓一些很難面世的譯著最終也出版發行了。在此,我既要代表作者、譯者,也要代表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感謝東方出版中心的領導對此套叢書出版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另外,我還要特别感謝本套叢書的第二位作者張世英先生,他老人家雖然于2020年疫情期間去世了,但為了支持本套叢書,以98歲的高齡,快速地整理出自己的著作——《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于2020年初出版。張先生這本書的出版,為本套學術叢書增添了巨大的學術含金量。

我們這套叢書的主要特點是:對焦于中外哲學著作中有關“比較哲學”研究的主題,從而與其他出版社的漢譯哲學著作區别開來。同時,我們将外文的翻譯與中國學者自己研究的著作結合在一起,既不是泛泛地翻譯外文的哲學著作,也不是純粹地翻譯外文中的比較哲學一類的著作。叢書設計的思路是:将業師蕭萐父先生“敢于參與世界範圍内的百家争鳴”的思想落實在叢書之中,即我們一方面要了解、研究外國學者關于比較哲學研究的已有成果,另一方面自己也應該積極地參與到這樣的學術争鳴之中,表達我們關于“比較哲學”研究的認識與主張。因此,在人文學術領域的分支之一哲學領域裡,我們也需要保持中國比較哲學研究的主體性、能動性,發出自己的聲音,從而展示中國哲學在比較哲學領域裡的話語權。

從現代中國哲學的發生史來看,現代中國哲學一開始就是比較哲學的。我曾經說過,比較哲學是中國現代哲學的命運或天命。這一點,楊國榮教授也在其他場合不約而同地說過類似的話。因此,做比較哲學研究,對于現代中國的哲學研究者來說,實際上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現當代英美學界中的很多哲學研究者不屑于做比較哲學,他們非常自信地認為,哲學就是古希臘以來的哲學,他們的哲學系也沒有中國哲學的位置。而中國的一些從事西方哲學研究的學者也認為,哲學就是哲學,并沒有所謂的比較哲學。這些否定比較哲學的觀點與力量,雖然也影響到比較哲學的成長,但不會也不可能阻止比較哲學作為哲學研究的一支力量蓬勃地發展。這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客觀社會的需求,即深度的全球化運動呼喚着人類在精神層面的相知相通。這一客觀的需求在刺激着比較哲學的發展與壯大。而我們自覺地從事比較哲學的研究與翻譯工作,實際上是順應這一時代的要求而做一點輔助性的精神活動。近三四年來,逆全球化的勢力顯得非常的強大,但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一些政治勢力所導緻的,全球化的形式會發生變化,但其整體趨勢仍然将會持續,全球不同民族文化、哲學之間相互交流的要求與需要也在不斷地增長。因此,本人有信心與東方出版中心的同仁一道,繼續克服各種困難推進這套叢書的出版,為推進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盡一點綿薄之力。

比較哲學的研究與翻譯,看起來與現實生活比較遠,但文明的交流互鑒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哲學與比較哲學,因為人類文明的核心精神和最高的精神表現是哲學,不在哲學的層面去展開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是不可能很好地實現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鑒的。最深層次的精神差異與猜忌、不信任,甚至是相互否定,是我們現實各種類型矛盾沖突的最深刻,最隐蔽,也是最激烈的沖突。差異、矛盾可能會導緻沖突,但不一定會導緻現實的沖突,這是我批評亨廷頓“文明沖突論”的一個學術理由。文明之間的差異,甚至是矛盾,通過合理的、深入的交流,特别是在現實的利益層面作出很好的調節、調适與調解,是可以化解文明與文化觀念之間矛盾的。羅爾斯在《正義論》與《政治自由主義》兩部著作中反複強調,在一個憲制的民主國家内是可以實現各種完備性理論之間的調和的。那麼,本着人類和平的理想與願望,不同民族國家之間雖然存在着文化與根本哲學之間的差異與矛盾,但還是可以實現和平的交流與對話的。而比較哲學作為一種精神的橋梁,它在溝通不同民族的文化與文明的過程中,将會發揮其他精神現象所不能發揮的作用。如果把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或各大文明體之間的根本觀念的差異比喻成兩大高深的峽谷,那麼比較哲學将是架設在這峽谷兩岸之上的精神之橋。我們希望這套叢書中的每本著作,都是不同精神峽谷之上的橋梁,從而讓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暢達地通向世界不同民族的精神領域,領略不同民族的精神風景。

再次感謝東方出版中心,感謝我們叢書的每位作者與譯者。

------------------

附:《比較哲學翻譯與研究叢書》(第一輯)書單

《判教與比較:比較哲學探論》(吳根友 著)

《中西哲學對話:不同而相通》(張世英 著)

《哲學的價值:一種多元文化的對話》(萬百安 著)

《家庭美德:儒家與西方關于兒童成長的觀念》(柯愛蓮 著)

《無為:早期中國的概念隐喻與精神理想》(森舸瀾 著)

《為什麼要有道德:二程道德哲學的當代啟示》(黃勇 著)

《孟子與早期中國思想》(信廣來 著)

《自然道德:對多元相對論的辯護》(黃百銳 著)

《善一分殊:儒家論形而上學、道德、禮、制度與性别》(南樂山 著)【即出】

《從慷慨外推到文明對話》(沈清松 著)【即出】

《道德地理:道德的多元可能性》(弗拉納甘 著)【即出】

比較哲學翻譯語研究叢書(第一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