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 連凡著作 | 建構與诠釋:《宋元學案》哲學思想研究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0-24
書名:建構與诠釋:《宋元學案》哲學思想研究
作者:連凡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作者簡介】
連凡,湖北孝感人,beat365体育官网副教授,日本九州大學中國哲學史專業博士,朱子學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陸九淵研究會理事等。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比較哲學、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已在《哲學與文化》《日本中國學會報》等海内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及譯作百餘篇。獲得2020年度湖湘文化研究突出貢獻獎(“南軒獎”)。 出版專著3部:《〈文獻通考·經籍考〉研究》(BEAT365唯一官网出版社2018年版),《建構與诠釋:〈宋元學案〉哲學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思想與文獻:〈宋元學案〉綜合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譯著2部《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宋明哲學的本質》(重慶出版社2023年版);主編高中國學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六冊(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參編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教材《中國哲學史學科地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參與整理新編《朱舜水集》(甯波出版社即将出版)。 主持各種項目共10項,其中國家級2項(“《宋元學案》綜合研究”及“比較視域中的宋明儒學诠釋路徑研究”)、省級2項(“明末清初以來海内外宋明儒學的研究範式及其轉型研究”及“诠釋與建構:《宋元學案》中的學案及其學派研究”),校級5項(“黃百家哲學思想研究”“楠木正繼學術思想研究”等),以及民藏工程項目1項(“《五種遺規》民論”)。參與教育部重大基地課題“陽明心學的曆史淵源及其近代轉型”及貴陽孔學堂重大項目“日本陽明學名著譯叢”等。
【内容簡介】
本書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以《宋元學案》中的學案及其學者為點,以《宋元學案》中的學派及其思想史脈絡為線索,圍繞《宋元學案》及其相關原典,探讨了《宋元學案》的思想史建構及哲學诠釋諸方面。在思想史的研究上,本書分析了《宋元學案》中的學派概念及地域特征,進而依據師承、宗旨、地域等要素将《宋元學案》中的學案及其學派分成八個階段和九個部分,探讨了《宋元學案》中宋元儒學思想史的總體脈絡及各學派的學術源流,并闡明了思想與政治之間的互動影響。在哲學诠釋的研究上,本書以編纂者對思想資料的诠釋和評價為中心,結合海内外相關研究,除對北宋五子、朱、陸等重要學者的哲學诠釋進行重點分析之外,又從理氣論、心性論、道德觀、工夫論、朱陸異同論、異端論、鬼神論、西學影響等方面出發,對黃氏父子的哲學诠釋及其思想立場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目 錄】
緒論
一、《宋元學案》中的學派概念及其地域特征
二、《宋元學案》中的學案、學派及其思想史建構
第一章 宋學的創立與學派的形成
第一節 宋學開山胡瑗、孫複及其弟子的評價
一、胡瑗的明體達用之學及其分齋教學法
二、徐積的《荀子辯》及其批判
三、孫複與石介的思想評價及其道統論
第二節 宋學的興起及其地域學派的展開
一、範仲淹的思想史地位及其教育貢獻
二、歐陽修的佛教批判及其學術評價
三、陳襄的誠明說與人才舉薦
四、地域學派的興起及其思想史地位
第二章 北宋六先生與道學的創立
第一節 司馬光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第二節 邵雍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邵雍的學術淵源與思想史地位
二、對象數易學的批判——以八卦生成說與八卦方位圖為中心
三、太極說——“道為太極”與“心為太極”
第三節 周敦頤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周敦頤思想的定位及其評價
二、《太極圖說》的诠釋與評價
三、《通書》的诠釋與評價
四、黃宗羲、黃百家父子對周敦頤思想的綜合評價
第四節 二程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二程思想資料的編纂及其特色
二、程颢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三、程頤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四、二程思想的評價及其異同
第五節 張載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正蒙》的結構層次及其學術意義
二、《西銘》的哲學诠釋——追求萬物一體之仁的人生境界
三、《東銘》的哲學诠釋——“自明誠”與“自誠明”的為學徑路
四、“太虛”的哲學诠釋——虛氣相即、體用不二的宇宙本體論
五、人性論與工夫論
第三章 兩宋之間的道學傳承
第一節 司馬光弟子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劉安世的思想評價
二、範祖禹的思想評價
三、晁說之的思想評價
第二節 謝良佐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謝良佐的思想史地位及其與楊時的比較
二、謝良佐的哲學宗旨及其诠釋
第三節 道南學派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楊時——對北宋道學思想的初步總結
二、羅從彥——靜坐體認未發氣象的工夫
三、李侗——黃宗羲對《延平答問》的诠釋
第四節 二程其他弟子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尹焞——居敬涵養的工夫
二、王蘋——心學傾向與全祖望的評價
三、呂大臨——呂、程“中和之辯”及其思想史意義
四、陳瓘與鄒浩——學術淵源及其思想評價
第五節 湖湘學派思想的源流及其诠釋
一、胡安國的師承關系與學術淵源
二、胡寅的佛教批判及其評價
三、胡宏的《知言》及其诠釋
第六節 東萊呂氏之學的诠釋與評價
一、宋元儒學世家與東萊呂氏之學的源流
二、東萊呂氏學者的師承關系及其特色
三、呂希哲與呂本中的思想特色及其評價
第四章 南宋儒學的興盛與論争
第一節 朱熹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思想資料的編纂及中和說的诠釋
二、性論——以四因說及魂三品說為框架
三、魂魄說——以黃宗羲《論魂魄》為中心
四、道德觀——以《仁說》為中心
第二節 張栻與呂祖謙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張栻的主敬窮理與“觀過知仁”說
二、呂祖謙的學術評價與婺學的變遷
第三節 浙東學派的源流與評價
一、永嘉學派的學術源流及其評價
二、永康學派代表陳亮的評價:道德與事功兼顧、人品與學問并重
三、永嘉學派同調唐仲友:經制之學功不可沒、朱唐交惡平攤責任
第四節 江西陸學的評價與朱陸異同之辯
一、陸九韶、陸九齡的家族背景及思想特色——全祖望兼顧人品與學問的立場
二、陸九淵思想的評價——編纂者折衷朱陸異同的心學立場
第五章 朱陸的後學與思想界的整合
第一節 朱熹弟子思想的诠釋與評價
一、黃榦的思想史地位及其立場
二、輔廣的思想傳承與黃氏父子的思想史觀
三、陳淳思想的诠釋及其評價
四、魏了翁與真德秀的學術地位及其評價
第二節 宋代陸學的傳承與四明陸學的評價
第三節 浙東朱學的學術源流及其評價
一、金華朱學的學術源流及其評價
二、四明朱學的學術源流及其評價
第四節 元代儒學與朱陸合流
一、元代北方朱學——許衡與劉因
二、元代南方朱學——吳澄與鄭玉(朱陸折衷者)
三、元代陸學的發展脈絡及其評價——陳苑與趙偕
第六章 思想與政治的互動影響——以黨禁與雜學為中心
第一節 思想界的周邊——道學與反道學的政治鬥争
一、“元祐黨禁”(附“紹興學禁”)的經過與“元祐黨人碑”
二、“慶元黨禁”的經過及其影響
三、周密的道學批判
第二節 新學、蜀學及其餘波金朝儒學的評價
一、新學與蜀學的評價
二、金代儒學的評價——以李純甫和趙秉文為中心
結論
一、《宋元學案》中的思想史建構及其觀點
二、《宋元學案》中的哲學诠釋及其思想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