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江蘇人民出版社】陳望衡、範明華主編:《中國古代環境美學史》(全七卷)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1-07


書名:《中國古代環境美學史》(全七卷)

主編:陳望衡、範明華

作者:陳望衡、範明華、張文濤、丁利榮、聶春華、陳國雄、李軍、徐駱、黃俊、張娅薇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作者簡介 /


陳望衡: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大阪大學文學博士,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評審委員,曾應邀在哈佛大學頓巴敦橡樹園高級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講學。從事美學本體論、中國美學史和環境美學研究多年。出版《文明前的“文明”》《中國古典美學史》等專著40餘部,3次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文明前的“文明”》為一等獎。


範明華: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美學學會中國美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美學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學原理、中國美學、造型藝術美學。出版《〈曆代名畫記〉繪畫美學思想研究》《生命之鏡——中國美學與藝術散論》等專著6部,主編《美學與藝術研究》等文集6種15冊。


/ 内容簡介 /

本書以不同時代的主要人物、天人關系、宇宙觀念、家園意識、人居環境建設、環境美的鑒賞和體驗等主要問題為線索,按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六個曆史階段進行分述,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環境美學的發生和發展曆程,揭示了不同曆史時期環境美學的基本内容和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觀點,明确了中國古代以農耕文明為基礎、以寄寓家國情懷、構建和諧自然的天人關系為目标的環境美學思想特色,同時結合城市、鄉村、園林、建築等實物遺存或考古發掘資料,對中國古代人居環境建設中的審美意識進行了具體的解讀。



/ 前 言 /

總序:中國古代環境美學思想體系

中國古代有着豐富而又深刻的環境美學思想,這思想可以追溯到距今約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而其奠基則主要在距今2000多年的先秦時代,其中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争鳴”對于中國古代環境美學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漢、唐、宋、明、清是中國曆史上存在時間較長的朝代,它們于中國環境美學的建構與完善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體上,漢代主要體現在家國意識的建構上,唐代主要體現為山水審美意識的拓展與提升,宋代主要為新的城市觀念的建構,明代主要為園林思想的成熟,清代主要為中國古代環境美學的總結以及向近代環境美學的過渡。探查中國古代環境美學的發展曆程,我們認為中國古代有一個完整的環境美學思想體系。

中國古代的環境美學是中國人在自己的生産實踐與生活實踐中創立的。這一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在進入文明時代之始,曾有過以大禹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與特大洪水鬥争的偉大事迹。正是這場漫長的、最終以人類勝利告終的鬥争,讓“九州攸同,四奧既居,九山栞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史記•夏本紀》),中華民族美好的生活環境由此奠定,而治水的諸多經驗也成為中華民族環境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時代久遠,我們隻能憑現存的祖國山河,憑有限的文字記載,想象那場氣壯山河的鬥争如何再造山河。中華民族長期以農立國,以地為本,以水為命,以家國為據,以和諧為貴,以道德為理,以天地為尊,以動植物為友,以安居為福,以樂天為境。所有這些,是中國人基本的生活狀态。中國古代的環境美學思想就寄寓在這種生活狀态之中,并且是這種生活狀态的經驗總結。雖然由古到今,中國人的生活狀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仍然保持着諸多傳統的基因。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所面對的一些關涉環境的主要問題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文明與生态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家與國的關系、國與世界的關系,仍然困擾着當代的中國人。從中國古代環境思想中尋找美學智慧,以更好地處理當代環境問題,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當代全球正在建設的生态文明與農業文明有着重要的血緣關系。如果說生态文明是工業文明批判性的發展,那麼,可以說生态文明是農業文明蛻化性的回歸。生态文明建設,核心是處理好環境問題,實現文明與生态的協調發展,共生共榮。這方面,農業文明會給我們諸多有益的啟迪。有着五千年農業文明的中國,為我們準備了智慧的寶庫,值得我們深入發掘、認真學習。


/ 目 錄 /

先秦卷

引論:中華環境美學的奠基

第一章 老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二章 莊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三章 列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四章 管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五章 孔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六章 孟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七章 荀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八章 墨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九章 韓非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章 《周易》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一章 《尚書》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二章 《周禮》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三章 《禮記》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四章 《呂氏春秋》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五章 《詩經》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六章 屈原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七章 《山海經》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八章 《逸周書》的環境美學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兩漢魏晉南北朝卷

引論

第一章 黃老之學與環境修治

第二章 《淮南子》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三章 獨尊儒學與環境擴張

第四章 《春秋繁露》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五章 民生政論與環境美化

第六章 三代之學與環境複古

第七章 《氾勝之書》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八章 谶緯符圖與環境設計

第九章 《論衡》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章 兩漢生活環境及災異救治

第十一章 玄學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二章 陶淵明田園詩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三章 謝靈運山水詩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四章 道教的環境美學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唐代卷

引論

第一章 唐代城市建設中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二章 唐代園林營造中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三章 唐代道教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四章 唐代佛教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五章 唐代田園詩中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六章 唐代山水畫中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七章 柳宗元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八章 白居易的環境美學思想

參考文獻


宋代卷

引論

第一章 宋代理學環境審美觀

第二章 宋代自然環境審美觀

第三章 宋代農業環境美學

第四章 宋代城市環境美學

第五章 宋代園林環境美學

第六章 宋代建築美學思想

第七章 宋元山水畫中的環境美學

第八章 蘇轼的環境審美觀

第九章 陸遊的環境審美觀

參考文獻

後記


明代卷

引論

第一章 明代環境美學的基本背景及主要特色

第二章 明代城市環境美學(一):北京紫禁城

第三章 明代城市環境美學(二):江南城市

第四章 明代園林環境美學

第五章 明代江南的生态環境與農業景觀

第六章 明代山水小品中的自然審美觀

第七章 明代山水繪畫中的環境美學

第八章 明代科技典籍中的環境美學

第九章 明代陵寝建築中的風水美學

主要參考文獻


清代卷

引論

第一章 清代環境美學思想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 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三章 清代中晚期思想家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四章 顧祖禹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五章 李漁《閑情偶寄》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六章 沈複《浮生六記》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七章 袁枚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八章 《紅樓夢》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九章 清代繪畫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章 清代園林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一章 清代民居的環境美學思想

第十二章 晚清時期的工商業城市環境審美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環境與城市形态圖釋

引論

第一章 先秦兩漢時期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三章 隋唐時期

第四章 兩宋時期

第五章 元明清時期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