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經濟科學出版社】吳根友等著作《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闡釋和實踐路徑研究》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3-08


/ 出版信息 /

書 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闡釋和實踐路徑研究》

作 者: 吳根友等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首席專家簡介 /

吳根友,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哲學、中國政治哲學與比較哲學。已出版《中國現代價值觀的初生曆程——從李贽到戴震》、《戴震、乾嘉學術與中國文化》等十餘部著作,在《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Asian Philosophy、《學術月刊》等 外重要學術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先後出訪過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美國威士裡安大學,德國特立爾大學,慕尼黑大學、澳大利亞拉托貝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大學,英國阿伯丁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


/ 内容簡介 /

本書分成三個大的部分,其思維邏輯是這樣的:第一編是觀念的回顧與再評價,即通過近代初期歐洲部分傑出思想家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評價的再反思,和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的仁人志士對于自己傳統的反思、批判的再反思與再批判,為本書提供新的、 切合中國傳統道德文化自身發展邏輯的新認知,從而奠定本書的新思路與理論基礎。 第一編還專門就傳統道德文化中的六個核心觀念——仁、義、誠信,忠、孝、廉恥的現代轉化做了較為詳細的論證。第二編扼要闡述了儒家的禮制精神、君子道德人格形象,道家尊重生命的道德與倫理觀, 佛家的慈悲倫理精神,墨家的“兼愛”道德情懷,民間的風俗、節慶生活中所體現出的 道德精神。這一部分還特别就儒家孝的倫理精神如何在傳統社會各項制度中得到體現這一人類學視角的考察,為當代中國如何落實傳統 道德文化精神提供了一種參照系。第三編的主要内容是湖北黃石市下陸區的調查報告,簡化版提供的僅是 與企業的調查數據及其簡要的分析與對策,學校部分沒有再列出調查的數據,隻是提供了帶有結論性的意見。第三編的一章,也是本書的第十一章提出“新五倫”的一點設想,其具體結論可能還有相當大的商榷餘地,但其所揭示出的新倫理建設的問題,卻具有相當強的現實針對性。

該書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首席專家:吳根友;主要成員:劉固盛、李翔海、楊華、徐水生、郭齊勇,總計54.8萬字。



/ 圖書目錄 /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傳統”的基本含義與道德文化的一般特征

第一節 “傳統”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  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現代性視域中的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及其再評價

第一節  現代西方文化鏡像中的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及其重省

第二節  新文化運動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批判與重省

第三章  傳統“六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節  仁義誠信三德及其在當代的意義

第二節  忠孝廉恥及其在當代的轉化


第二編

   傳統優秀道德文化的觀念形态與實踐途徑研究


第四章  儒家道德文化的主要觀念及其現代闡釋

第一節  傳統禮制對當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積極意義

第二節  君子之道與現代生活

第五章  道家的尊生道德與生命倫理

第一節  道家生命哲學及其貴生重身的價值取向

第二節  道家的尊生道德、生命倫理及其在當代的意義

第六章 佛教的慈悲倫理與墨家的“兼愛”情懷

第一節  大乘佛教慈悲觀的内在邏輯及其現代闡釋

第二節  佛教心性論與道德“同情說”

第三節  墨家尚同、尚義的追求與“兼愛”的倫理情懷

第七章  其他優秀道德文化與社會良俗

第一節  民間宗教和民間信仰的社會教化功能

第二節  節慶民俗與中國傳統優秀道德文化的傳承與實踐


第三編

   傳統優秀道德文化與當代多元實踐的途徑


第八章  國家公務人員與傳統優秀道德文化的實踐路徑

第一節  國家公務人員對傳統優秀道德文化的認知現狀

第二節  基于現狀的多元實踐路徑的探索

第九章  現代企業與傳統優秀道德文化的實踐路徑

第一節  企業員工對傳統道德的認知現狀

第二節  現代企業中傳統優秀道德文化的多元實踐路徑探索

第十章  學校教育與傳統優秀道德文化的承揚和創造性轉化

第一節  傳統優秀道德文化在學校層面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傳統優秀道德文化在學校層面的多元實踐路徑探索

第十一章 傳統道德文化與新時代多元的人倫關系

第一節  傳統“五倫”與新的“六倫”“九倫”之探索

第二節  傳統職業道德與現代社會的職業道德建設


參考文獻

後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