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郭齊勇著作:《中華文化根脈》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5-03-10
書名:中華文化根脈
作者:郭齊勇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8月
—— 作者簡介 ——
郭齊勇,beat365体育官网與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學院院長及beat365体育官网院長、國際中國哲學學會(ISCP)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主席等。2006年被評為國家教學名師,2017年被評為“世界儒學研究傑出人物”。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和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專長為中國哲學史、儒家哲學。著有《中國哲學通史-先秦卷》《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熊十力哲學研究》等。
—— 内容簡介 ——
中華文化的根底在五經,禮樂文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産。四書涵養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是平民百姓安身立命之本。諸子以及儒釋道的争鳴,表現出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内在張力與融合取向。中華文化的核心問題是天人之際與性命之源。中華文化也是學習的文化,有深厚的“勸學”傳統,人文教化、做人做事之道是文化傳承的主要内容。中華文化不僅内涵豐富,而且在治世傳統中形成了燦爛的制度文明。王道仁政是儒家的社會理想,也是現實批判的精神武器與目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的根基和發展的源泉。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放包容,并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應有之義。
—— 前 言 ——
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在民間,重點還是做人做事之道
從文化的傳承來看,民間生活的多樣化促進了各地書院的勃興。這些書院繼承傳統書院而新創,一般是政、商、學界和合而成,對今天民間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承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就個人管見所及,北京中國文化書院、三智書院、四海孔子書院,山東尼山聖源書院、曲阜洙泗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汨羅屈子書院,貴陽孔學堂,湖北經心書院、武漢問津書院,鄭州本源社區書院,山東嘉祥曾子研究院等,都非常活躍,接地氣、聚人氣,獲得了成功的經驗,讓老百姓了解了中國文化的曆史與現實,在民間推動了傳統文化精神和價值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文化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時,也是将來時,還要面向未來。時代背景在變化,文化也要變化。不管我們現在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交往方式等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我們的現實關懷還在于人。中國文化其實也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它講的是平實的做人做事之道。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其實還是講做人做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當代的創造性轉化,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做一個現代的中國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新時代的人的精神人格、精神面貌、安身立命提供了一些思想背景、根源性的東西。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兩創”的過程中,我們既反對複古主義,又反對崇洋媚外。
時代變了,我們的精神追求也在變化。但是,變中還有不變的東西,我們曾經宣揚過很多道理,但做人的原則是不會變的。做人要有底線,我們至少要遵守底線倫理,要具有基本的健全人格,以及對理想和境界的追求。健全人格的過程,可以從傳統的文化資源如諸子百家、宋明理學中找到一些精神根據。中華傳統文化處于現在這樣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在求富求強的大背景下,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如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給我們提出的挑戰。但是不管怎樣變化,有一條是不變的,就是人要與時俱進,要有真、善、美的追求和健全的人格。孫中山先生當年就提出以人格建國、立國立人,我們要培養一代又一代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這一點上,我認為,關鍵就是做人做事之道。
中國文化的知識系統、價值系統、信仰系統是合在一起的,也是可以分開講的。在知識系統上要有建構,要打基礎。所以,中西馬的基礎知識都要有,然後再分别看知識系統中蘊含着哪些價值系統,在價值系統中哪些屬于信仰系統,要一層一層地了解。學者要走出書齋,深入人民大衆,要了解人民大衆在想什麼。
人民大衆首先關注的是自己怎麼生活,如衣食住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民大衆也有精神需求,這個精神需求不是一些假大空的話,而是中國的、西方的、馬克思的對自身做人做事有益的格言、有益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在哪裡?我認為就是真、善、美的統一,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思想。這也是前面我說到的它和西方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有共通性的一面。因此,既要懂得理論,又要能夠用人民大衆的語言宣講出來,這需要一點本領,還要有一個實踐過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 “兩創”本身并不是目的,仍是過程,活生生的人的培育與成長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就是現代中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是目的”,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一切為了人民的自由與創造。我們要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結合馬克思主義與西方近現代文化中的精華,對中國文化予以重建。當然,對人民大衆有一個提升、教化的過程,但更多的是人民大衆的自我教育。現代書院就是人民自我教育的很好的形式,它是提高人們的科學、人文與道德素養,引導人們安身立命,實現人民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新學校。中國文化提供的價值導向,既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可以為各文明提供參鑒。
—— 目 錄 ——
五經:凝結中華人文精神
禮樂:安頓人的心靈
四書:熔鑄中國人的共同意識
諸子:整合自然宇宙、道德世界與藝術天地
儒道:找到人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
佛禅:彰顯個體内在的價值
天人:走出現代科技的困境
勸學:培養創新意識與創造性建構的能力
制度:促成社會的和諧
王道:堅持“民為邦本”和“天下為公”
問題:探讨中國哲學的問題意識
附:我的學思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