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趙士發:美國抗疫的主要問題與哲學審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9-02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内的不斷蔓延,世界215個國家卷入到這場戰疫中來。這場戰疫的規模和影響實際上已經稱得上人類面臨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讓人們明确這場戰疫的定位,有助于全人類團結起來。同時,也要對這場戰争有個明确的定性,在性質上它是一場人類與自然準确地說是與病毒之間的戰争。這個定性有助于人類分清敵、友,從而減少人類的内耗,防止付出不必要的犧牲與代價。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凸顯。正确處理局部利益與人類整體利益的關系,協調好局部抗疫與全世界整體抗疫的關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關鍵。

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作為反思的智慧,作為體系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這次疫情中應當發揮重要的作用。從哲學角度來講,各國抗疫背後都隐藏着各國的哲學與智慧。今天,中國成功扭轉疫情,體現了中國智慧,并正向世界貢獻着自己的智慧。這裡,我想聯系自己在美國的切身體會與觀察思考,從哲學角度談談美國的抗疫問題,希望有助于全世界的人們在觀念上覺醒起來,也希望人類早日取得抗疫的勝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共同擁有一個和諧美麗的世界。

從物質層面說,美國是世界上的頭号強國。其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實力與美元霸權沒有其他國家能夠與其相比。但美國的人口才3億多,還不到中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從這點來講,美國抗疫應該比中國更為容易,也更為高效。但從現狀來看,情況正好相反,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住疫情,而美國卻進入了持久戰。數據表明,截至美國時間5月24日晚上6時,美國新冠确診新增病例17424例,共達1678640例。新增死亡病例543例,達98126例。其感染人數為中國的20倍,死亡人數是中國的21倍。美國确診數在全球名列第一,死亡數也是全球第一。

從哲學角度看,經濟實力強大的美國抗疫的問題已不是一個單純的物質問題,在一定意義上它主要是一個觀念問題,準确地說是制度與觀念問題。具體而言,美國抗疫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政治上存在着關于權力、話語和思維方式的沖突,導緻政治選戰和抗疫戰争糾纏,嚴重幹擾了戰勝疫情,不能高效及時采取措施。二是經濟結構與發展觀念層面的沖突,導緻過早重啟經濟直接影響了抗疫的效果。三是文化上實用主義、民粹主義、自由主義、後現代消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多元紛争,阻礙了抗疫力量的團結,滞緩了抗疫進程。四是社會層面結構性矛盾,市民社會中産階級兩極分化問題日益嚴重,影響抗疫效果。五是生态環境方面人類與病毒的關系成為生态問題的重要維度,但美國政府沒能正确認識處理這一關系。限于篇幅,這裡主要講三個方面問題,美國抗疫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政治問題:選戰與疫戰的糾纏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在積極地為選舉造勢,各種競選集會、演說、募捐活動十分頻繁。所以在美國,一開始人們對新冠肺炎未引起充分的重視。直到三月份疫情暴發,特朗普認為它不過是個大号流感,随着變暖就會自動消失。所以美國政府都是将選戰放在疫戰之前。直至全美進入緊急與重大災難狀态以後,選戰和疫戰則相互纏繞,兩黨雖然被迫取消了一系列的競選集會演說與募捐活動,但選戰一直影響着美國抗擊疫情的戰争,有時甚至左右了疫情防控。這部分談三個關鍵詞:權力、話語和思維方式。

第一,美國大選兩黨對權力的争奪影響了抗疫。一個最為典型的表現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舉行的疫情每日通報。這是美國防控疫情的重要窗口,本應在此客觀地向公衆傳遞疫情的真實情況以及政府抗疫的情況,以動員美國人民共同努力,戰勝疫情。但實際上,這個疫情通報卻成了一個競選舞台。特朗普十分得意它的觀衆多、收視率高,是競選的好舞台。在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反複強調一個中心,他領導的聯邦政府做得非常出色,有關不好的一切都是中國與WHO的責任。沒想到“特朗普怼記者”成為新聞最大看點,結果造成了他的民調一路下滑。民調反被沒有什麼機會露面的民主黨人拜登反超。所以這個疫情通報會一度中斷并重新設計,由白宮新聞辦主任負責疫情通報會,特朗普則負責作秀,接見一些小企業家、新冠康複者、志願者等不同的人群,讓他們上台發言,自然都是對他的感激之言。民調顯示,特朗普與拜登的支持率差距在不斷縮小。一個客觀指數即亞馬遜指數表明,特朗普已經遠遠領先拜登。它指的是民衆在亞馬遜網站上訂的關于慶祝美國總統選舉或當選的标語、旗幟、帽子、牌子等,據說這個指數特朗普已經領先十倍以上。所以,現在美國總統選舉還處于一個兩黨競争的關鍵時期,不可能團結一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抗擊疫情中去。

另一個典型表現就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在疫情問題上相互攻擊而分散了抗疫力量。特朗普攻擊民主黨無能與混亂,因為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州州長都是民主黨人,如重災區紐約、加利福尼亞、新澤西等州。他指責民主黨試圖将病毒政治化,試圖以疫情嚴重為政治工具來攻擊他。在他看來,正因為民主黨寬松的移民政策,導緻了大量外來人口帶來病毒。民主黨的官員們則抨擊特朗普撒謊成性,抗疫失誤,無所作為,為了選票表演總統,是任意專斷的國王。民主黨人提出生命至上,攻擊特朗普不顧人民的死活,重啟美國經濟。特朗普為代表的共和黨則攻擊民主黨人不顧美國人民的安危,讓更多的美國人民失業餓死。民主黨主張禁足、暫停經濟以抗疫,而共和黨反對這樣。特朗普甚至肯定了密歇根州民衆持槍上街遊行,以及占領市政府大樓的行為。這自然會進一步惡化疫情。

第二,美國政府十分注重控制疫情的話語權。在彭斯被任命為抗疫小組領導人後,首先要求收回關于疫情的信息發布權。沒有經過他允許的有關信息,國家疾控中心、傳染病研究所、衛生部門都不得發布。美國主流媒體對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報道是十分不夠的,一些醫護人員抱怨物質不夠或網上求援助等,不僅沒有進行及時的公開報道,有的甚至直接被開除。但在甩鍋中國這件事上,則動用了官方網站與主流媒體,而且以國務卿、總統特朗普、副總統、國防部長為代表的政府重量級官員在不同的場合已經說過不止100遍。謊言說上100遍就會成為真理,這需要引起中國人民的警惕。習近平同志說過,中國解決了挨打、挨餓問題,但現在面臨着挨罵的問題。确實如此,在話語權特别是政治話語權的把握上,中國學者與官方還要進一步研究,中國需要把握抗疫戰争的政治話語權,避免被動。

第三,美國黨派政治體現了一種單向度的哲學思維,而這種思維正在損害美國的民主。民主黨和共和黨基本上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唯一正确,沒有什麼反思。美國政府已經沒有了反思的哲學精神,或者是已經喪失了反思的能力。隻有表揚政府的媒體才是真新聞發布者。美國特朗普政府絕對是一個已經喪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單向度的“極度自戀”的政府,這種單向度的思維,必然給美國和整個世界帶來災難性後果。這種單向度的思維,體現在“美國優先”的競選口号中,體現在美國“逆全球化”的操作中,體現在“唯我獨真、其餘皆假”認識論中。這是一種獨斷論哲學在政治上的症候表現。而這種獨斷論哲學是壟斷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的哲學基礎,值得我們重視與批判。

二、經濟問題:結構與理念上的沖突

自疫情在美國暴發,美國股市短短數天内兩次下跌到熔斷。這種情況在過去的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股市是特朗普上台以來最值得驕傲的政績,而短短幾天就跌到了上任前。另一個政績是失業率低,自疫情以來美國現有3600萬人失業,遠超過了特朗普任前的水平。新冠疫情不僅打擊了美國經濟,更重要的是暴露了美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這從兩個關鍵詞“結構”與“觀念”可窺見一斑。

第一,美國經濟問題不是細枝末節的問題,而是一種結構性問題,即私有制經濟基礎上的虛實結構失衡。美國社會經濟主要是私有經濟,主要集中在科技産業、金融領域、文化服務業。雖然這都是高端的産業領域,主要靠智慧、知識、信息進行生産,獲取超高額的壟斷利潤。無論是科技、金融還是文化領域,實際上都有一個不斷符号化的趨勢,因為符号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獲取超額利潤。結果必然導緻美國經濟結構脫實向虛。在疫情的打擊下,美國經濟受到重創,特别是股市暴跌,顯示了符号經濟的虛弱性。符号經濟必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否則就是毛主席說的紙老虎。美國疫情暴發後社會一開始陷入了混亂,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物資奇缺。這次疫情,美國政府也看到了産業的結構性問題,提出了産業回歸,主張美國自己生産醫療物資。但這種結構性問題是資本追求超額壟斷利潤的結果,一些産業回歸美國将面臨利潤下降的問題。列甯在《帝國主義論》中明确分析過,資本對超額利潤的追求導緻生産集中,生産集中必然導緻壟斷,獲得超額利潤意味着這是一種不公平的腐朽的寄生經濟。今天,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正是壟斷帝國主義的必然邏輯。今年是列甯150周年誕辰,他的帝國主義理論并沒有過時。

第二,發展理念上物本與人本的沖突問題。雖然美國政府的官員們疫情中提出了生命至上的口号。但具體分析不難發現,美國倡導的生命至上不過是有錢人的生命至上。一些富人先于窮人得到檢測與治療。在紐約和西方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放棄老人的情況。美國一些老人在養老院裡甚至被迫簽下了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自願放棄治療或将資源讓給年輕人的協議。看起來這十分理性,理由充分,但背後的真實邏輯不容忽視。因為老人不能再為資本創造剩餘價值,相反卻要社會供養,成為多餘的人。這裡,生命的平等權已經失效了。生命已經成為經濟的一個部分,不過是創造剩餘價值的工具,發展經濟的最高目的是獲取超額剩餘價值。正因為如此,特朗普把重啟美國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現在疫情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美國50個州都已經進入重啟。那些受各種賬單壓制的人民,也願意重啟。這裡又涉及美國人的消費觀念,那就是超前消費,這同樣十分符合資本的利潤邏輯。雖然政府在疫情期間給個人與小企業發放了一些現金與貸款。但平時不愛存錢的美國人和企業根本解決不了長遠問題。這從一定意義上限制了美國防控病毒的時間與空間,國家、企業和人民都沒有多少回旋餘地,迫不及待地需要重新工作。這自然也降低了疫情防控的效果。

三、文化問題:觀念矛盾的集中暴發

美國抗疫的最核心還是文化問題。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的頭号文化強國,是因為它是開放且多元一體的文化。美利堅合衆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包容與多元一體是美國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但疫情暴露出美國文化的深層問題。美國政府所持的實用主義為基礎的民粹主義,以及有廣泛影響自由主義、後現代主義思潮在美國疫情下内在矛盾集中暴發,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有了一定的影響。

實用主義是美國人的哲學,也是特朗普的哲學。實用主義哲學強調具體、事實與多元化,認為真理是引發行動、産生實際效用的理論。實用主義反對從抽象的前提出發,主張從現實出發。但特朗普把實用主義和民粹主義結合起來時,形成了一種狹隘與保守的民族主義。

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過程中,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民粹主義大行其道。在美國疫情暴發前,美國政府先是認為中國疫情有利于制造業回歸美國;疫情暴發後美國政府不斷地甩鍋中國和世衛組織。因為按照實用主義的真理觀,無論什麼言論,隻要産生滿足美國政府需要的客觀效果,對他們而言就是真理。為了實現美國利益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不惜損害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利益,可以不顧人類的整體利益。特朗普執政以來的一系列操作,從退出伊核協議、退出氣候協定、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退出萬國郵政聯盟、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現在要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等。在5月21日,美國政府宣布了“有原則的現實主義”這一對華戰略。所謂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其實就是實用主義。這些操作背後,正是實用主義哲學與民粹主義結合起來形成的一種狹隘民族主義。

這種保守狹隘的民族主義價值觀與自由主義的普世價值觀是矛盾的。我們知道,美國精神的核心與美國在世界上傳播最廣的就是自由人權普世價值觀,美國好萊塢電影就靠傳播自由人權的文化輸出了大量動人的故事與話語,賺取大把的錢。但這次疫情的發生,美國政府和人們的作為,完全颠覆了人們對普世價值看法。所謂的自由成為在疫情蔓延情況下不戴口罩與持槍上街聚集遊行的短視自由,這種自由與人們的安全和生命自由相矛盾。所謂的人權則隻是有錢人的人權,有錢人可以優先檢測和治療,沒錢的人也許染病死去也沒人管,特别是在疫情中染病的老年人被放棄,老年人受病毒打擊最重,死亡人數比例最大,因為老年人的剩餘價值已經榨幹,成了多餘的人。

這種保守狹隘的民族主義價值觀與後現代主義也是矛盾的。美國社會後現代主義的影響比較大。美國疫情下的口罩問題其實是一個後現代主義問題。人們過于注重個體的自由與權利,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很難達成共識。同時,後現代的消費主義文化,注定美國抗疫不能打持久戰,短期内就必定要重啟經濟。但這是一個二律背反,因為過早重啟經濟反過來又造就美國當今抗疫形勢不容樂觀,隻能走向持久戰。

在以上思潮矛盾重重的情況下,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在美國有了一定的影響。其代表人物是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桑德斯。其實,另外一個華裔總統候選人楊安澤雖然說自己不是社會主義者,倡導“以人為本”的資本主義,但從他的競選綱領來看,深受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還有一些馬克思主義者與所謂的激進左派,也主張民主社會主義思想。桑德斯和楊安澤都是2020民主黨的候選人,參與競選,在美國的影響很大。桑德斯是一個社會主義者,并為自己的目标奮鬥,對馬克思主義有所研究。試圖通過競選在美國實現社會主義,最後失敗了。他相信群衆,所以在參選募捐的過程中,他始終堅持不接受大額,不接受資本家的政治獻金。他的政治主張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他認為,美國抗疫失利證明私利政治正被曆史抛棄,他相信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美國人民必将覺醒,他的事業終将實現,因為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美國。另一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楊安澤提出了普遍基本收入政策(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承諾他當選後會給美國成年人每人每月1000美元作為基本生活保障,這是建立在人工智能等科技進步基礎上的自由福利。這次疫情,使不少美國人都向往實現他的政策。

總之,美國疫情下出現了兩位有社會主義思想傾向的總統候選人,這是很能說明社會主義在美國的影響的。我認為,這是曆史的必然。它既是美國文化價值觀念層面矛盾集中暴發的結果,也是美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态矛盾作用導緻的結果。

作者簡介:趙士發,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普渡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社會曆史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毛澤東哲學。

原文載于《湖北社會科學》2020年第6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