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吳根友 黃超主編:《哲學前沿問題與方法論》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10-29
書名:《哲學前沿問題與方法論》
主編:吳根友 黃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0年
内容簡介:
beat365体育官网組織編寫的這部《哲學前沿問題與方法論》研究生教材,編輯整理了學院在崗教師和部分外籍學者發表的關于哲學前沿問題與方法論的系列論文,希望這樣一種就地取材的編輯思路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零距離”的鮮活文本,而且能夠方便學生随時發起與原作者面對面的讨論。
在哲學前沿問題部分,我們選取了10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陶德麟在1981年的《哲學研究》第1期發表的《邏輯證明與真理标準》,在該文中,陶德麟以一個哲學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參與改革開放初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的大讨論,作者從理論與實踐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出發,既敏銳地抓住了改革開放時代的重大哲學前沿問題,又成功運用和充分展示了邏輯證明的雄辯力量,使得該文成為一篇既具有時代價值,又具有典範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文獻。我們還選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另外兩篇重要文章:何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内史與外史的書寫》、汪信硯的《西學東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一文。
與自然科學類似,越是基礎性的哲學問題往往越具有前沿性。哲學與哲學史的關系問題就是這類問題。我們選取了朱志方的《哲學不是哲學史》,該文強調,哲學的特殊性不在于它與曆史的特殊關系,而在于它的題材、問題和方法。與之對應,吳根友的《即哲學史講哲學——關于哲學與哲學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一文指出依托哲學史提供的哲學智慧,結合現實給哲學提出的理論問題,從事哲學創新,是哲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哲學與宗教的關系問題是一個古老又常新的問題。段德智在《哲學的宗教維度與哲學動力學》一文中從哲學的精神意境、理論品格和緻思路向視角界定哲學的宗教維度。
長期以來,beat365体育官网十分重視研究生培養教育的國際化拓展,吸納衆多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西方學者來校任教和講學。本教材也選取了這些學者發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四篇論文,希望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鑒作用。Paul Patton的Deleuze’s Political Philosophy(《德勒茲的政治哲學 》)一文詳細考察了德勒茲政治哲學的時代背景 ,尤其是 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運動。Paul Patton的Foucault on Power and Government(《福柯論權力和政府》)一文旨在揭示當下已經出版的福柯法蘭西學院演講集所呈現的福柯在 1976—1982年間權力觀的轉變。Eleonore Stump在The Sunflower: Guilt,Forgiveness,and Reconciliation(《向日葵:愧疚、寬恕與和解》)一文中探讨人們對于作惡者贖罪行為的直覺。Bradley Monton的“Against Maximizing Expected Utility”(《反對最大化預期效用》)通過分析聖彼得堡悖論(St.Petersburg game)和帕斯卡搶劫(Pascal's Mugging)兩個例子,讨論預期效用最大化的不足。
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學科曆來重視哲學方法論的研究與教學,相關學術成果非常豐富,我們大緻按照二級學科的區分收錄了13篇文章。彭富春在《哲學的主題與方法》中探讨哲學主題與方法的關系問題。汪信硯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範式》指出,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為範式開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的本質要求和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何萍的《文化哲學視野中的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當代最重要的哲學思潮的地位要求我們把它作為一個整體的對象加以研究。李佃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次方法論變革及其意義》指出,從19世紀到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形成和發展的不同曆史時期,經曆了三次重大的方法論變革,由此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每個時期所面臨的主要理論困難,大大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發展。
中國哲學史學科一直開設有本二級學科的方法論課程,繼往開新,形成了深厚的研究與教學傳統。郭齊勇在《中國哲學史方法論問題》中,強調經典诠釋、創造轉化的基礎仍在于訓诂與考據等處理文獻的基本功,而在義理上則主張古今中西的兼通。吳根友在《再談哲學史研究的“純化”與“泛化”》一文中,結合其明清哲學思想的研究,讨論了作者對“純化”與“泛化”這一新哲學史觀和方法論的回應與實踐。李維武的《“以哲學史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刍議——對19—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思考》一書則反思中國哲學研究面臨的問題:如何通過方法論上的探讨與創新,進一步拓展這一研究的思維空間,使這一研究具有更為廣闊的視域和更為深刻的闡釋。
除了馬哲、中哲比較集中的方法論讨論外,我們也選取了其他二級學科的重要方法論文章。郝長墀在《胡塞爾與黑格爾:政治現象學何以可能?》中比較胡塞爾與黑格爾的現象學文獻。麻天祥的《宗教哲學方法論的理論探索》一文,從疑慮、诠釋、比較和體悟四個方面概括了宗教哲學的研究方法。石長平的《批判性融會與創造性建構——劉綱紀先生學術方法論略》一文指出,劉綱紀的實踐本體論美學的理論形态屬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哲學美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賦予了劉綱紀美學思想特色鮮明的理論品格。
目錄
第一部分 哲學前沿問題
邏輯證明與真理标準 陶德麟
Deleuze’s Political Philosophy Paul Patton
The Sunflower: Guilt, Forgiveness, and Reconciliation Eleonore Stump
Foucault on Power and Government Paul Patton
Against Maximizing Expected Utility Bradley Monton
哲學的宗教維度與哲學動力學 段德智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内史與外史的書寫 何萍
哲學不是哲學史 朱志方
即哲學史講哲學——關于哲學與哲學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吳根友
西學東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汪信硯
第二部分哲學方法論
哲學的主題與方法 彭富春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問題 郭齊勇
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研究的理念與方法 麻天祥
“以哲學史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刍議——對19—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思考 李維武
關于“以哲學史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的再思考 李維武
再談哲學史研究的“純化”與“泛化” 吳根友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次方法論變革及其意義 李佃來
文化哲學視野中的東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 何萍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範式 汪信硯
宗教哲學方法論的理論探索 麻天祥
胡塞爾與黑格爾:政治現象學何以可能? 郝長墀
如何寫作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博士學位論文——以馬克思的博士論文為範文 何 萍
批判性融會與創造性建構——劉綱紀先生學術方法論略 石長平
- 附件【 20200922_哲學前沿問題與方法論_序言.pdf 】已下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