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郭齊勇著作:《傳統文化的精華》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12-11
書 名:《傳統文化的精華》
作 者:郭齊勇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2020年11月
内容簡介
《傳統文化的精華》一書是郭齊勇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思考,主要内容為:中華人文精神及其當代意義、中國古代的“和諧”思想與核心價值、關于“國學”與“國學熱”的反思、中國哲學資源的當代價值、儒釋道的人生智慧與心理調節、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及中國現代化、論文化變遷中的涵化與整合、文化的比較類型學研究、文化傳統新解、中國文化的評價尺度與诠釋維度、中國文化研究的勃興、現代化與傳統文化刍議等。
序
本書主要搜集了個人關于中華人文精神、文化學的若幹研究性成果。這些成果大多數原曾收入2011年在北京師大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國哲學為中心的思考》一書。本書反映了個人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21世紀前十年的緻思取向,從對“文化熱”早期的辨析與對文化哲學的探讨,到個人對國學、中國文化的思考與建構,都立此存照,請讀者評說。本書也依稀反映了個人從西化回歸到中國文化立場的過程。我回到以中國文化為主體的立場的時間,約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個人漸持開放的新儒學的觀念,即主張創造性地繼承、弘揚與轉化以儒家為主幹的儒釋道、諸子百家的思想智慧,吸納西方乃至世界各大文明的精義,在相互碰撞融合中,重建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與哲學思想,并貢獻給全人類。個人主張古今中外文化的融會與貫通。去冬今春以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人類面臨着極大的危機與挑戰。從總體形勢來看,包括中醫學在内的中國文化應對這場大災難,最有智慧、力量與韌性,相對而言是比較成功的。在這裡,我們也體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中國文化的未來前景,雖難免曲折周章,但肯定是光輝燦爛的。楊萬裡詩雲: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承蒙商務印書館商印文津丁波總編不棄,本書此次由商務印書館出版。2015年,商務印書館曾出版過我的《儒學與現代化的新探讨》以及我與吳根友兄合著的《諸子學通論》兩本書,此次商務又出版了本書與我的另一本書《中國哲學的特色》,這些書的出版都與丁波先生有緣。本人衷心感謝商務印書館,感謝文津公司丁總和魏雪平編輯的悉心支持與幫助,希望能繼續與商務合作。
是為序。
郭齊勇
2020年4月下旬于南溟BOAO觀海樓
目錄
中華人文精神及其當代意義
1.中華人文精神的産生及其内核
2.中華人文精神的特點
3.中華人文精神的當代意義
中國古代的“和諧”思想與核心價值
1.和平、和諧是中華民族長期融合過程中形成的民族性格
2.中國文化關于“和諧”的幾個向度
3.創造性地轉化傳統,建構以“仁愛”為核心的價值系統
關于“國學”與“國學熱”的反思
1.何謂國學?國學的四層面及國學與儒學、漢學
2.試說國學的草根性
3.體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所謂國學熱隻能是假熱
4.國學的再發現
論中國哲學資源的當代價值
1.達用篇:中國智慧與現代企業管理
2.立體篇:中國哲學與現代人安身立命
3.分析、轉化傳統文化資源
儒學: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
儒釋道的人生智慧與心理調節
1.儒家的人文關懷與價值信念
2.道家的理想人格與超越精神
3.佛家的菩提智慧與人生解脫
儒學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中國現代化
1.儒家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土壤
2.儒家文化與中國現代化
3.儒學資源在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可能的貢獻
論文化變遷中的涵化與整合
1.文化的時空屬性與文化的累積和變異
2.文化的調适與沖突
3.文化的涵化或潛移
4.文化的整合機制
5.文化的溝通與融合
文化的比較類型學研究
1.文化類型學及西方學者的研究
2.我國學者研究文明的比較類型學的意義
3.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類型學及其方法論
文化傳統新解
1.揚棄關于“傳統”的傳統觀念
2.傳統的“活”與“死”,認同與創新
3.傳統的解構與重構,離異與回歸
4.文化遺産繼承的不同形式
論中國文化的評價尺度與诠釋維度
1.考察東方文化現代化的焦點
2.各種視域、方法、評價理應共存互尊
3.現實批判有不同的方式
中國文化研究的勃興——對近年來我國一個文化新潮的評述
1.方興未艾的“中國文化”研究熱潮之背景
2.中國傳統文化再估價的價值尺度
3.“中國文化”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現代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刍議
1.評析三說
2.新的綜合
3.現代化與傳統文化
王船山思想的内在緊張與價值沖突
孫中山論心性文明與人格建國
1.物質文明、制度文明與道德文明
2.國粹的重光與民族精神的恢複
3.改良人格,立國立人
4.孫中山文化觀的啟示
五四的另一個被人忽略的傳統:文化守成主義的形成、發展及其意義
1.文化反省的多維性與五四傳統的另一面
2.文化守成主義的發展線索及其基本内容
3.中國現代文化保守主義的利弊得失
現代新儒家的易學思想論綱
1.熊十力:以“乾元”為中心的本體—宇宙論
2.馬一浮:以“性理”為中心的本體—工夫論
3.方東美:以“生生”為中心的形上學
4.牟宗三:從自然哲學到道德形上學
5.唐君毅:天人内外相生相涵的圓教
6.現代新儒家的易學觀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