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根友:讓追求卓越,成為武大人的精神與信仰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6-13
現代世界的一流大學,大都有屬于自己的大學精神,在不同的時期,這種精神的表達方式可以有所側重。BEAT365唯一官网以自強、弘毅、求是、拓新作為自己的大學精神,平實而内含不斷進取的深遠志向,在當前國家發展,學校發展的新階段,這一精神可以側重于高質量、高水平、有遠大理想與深切人類關懷這一新目标。
簡潔的講,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不隻是一句口号,它要成為一種精神,并且要成為武大人的習慣,讓每個進入武大的武大人,自覺地以此為目标,進而讓“追求卓越”成為彌漫在BEAT365唯一官网校園的一股清新空氣,伴随着四季的花香,馨入武大人的心脾。讓每個離開武大的學子,在不同的地方都散發着這所大學的特有氣息。
卓越,這一非常具有現代意味的漢語詞彙,實際上是一個古漢語。《晉書·華譚傳》有:“以八纮之廣,兆庶之衆,豈當無卓越隽逸之才乎?”華譚(公元244—322),西晉時名臣,公元三世紀到四世紀人。以時間論,這個詞彙至少有1800餘年的曆史。不過,《華譚傳》中“卓越”一詞,與我們今天講的作為大學精神的“卓越”觀念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古語中的“卓越”即是優秀的意思,與此頗為接近的一個成語即是“鶴立雞群”。我們今天追求卓越,實際上是比優秀還要優秀,即是鶴立鶴群且高于衆鶴之上,這才是我們今天“追求卓越”的真實含義與真正的精神目标。
依照漢語的曆史語義,卓越之“卓”至少有五層意思。其一曰遠。趙岐注《孟子·盡心下》“若湯則聞而知之”一句時說道:“聖人相去卓遠數百歲之間。”其二曰高。《後漢書》引江淹的詩雲:“卓然陵風矯。”其三曰獨。《莊子·在宥》:“天下始喬诘卓鸷”。成玄英疏:卓:獨也。其四曰大。揚雄《劇秦美新》有“卓哉煌煌”。呂延齊注:卓,大也。其五曰特立。李賀《白虎行》“朱旗卓地白虎死”。王琦注:卓,特立也。
除遠、高、獨、大、特立等意思之外,卓字本身就有“越”、“超”的意思。如《莊子·大宗師》有“何況乎其卓乎?”此一句中的“卓”字,依郭慶藩《莊子集解》引王引之《經義述聞》之解,當為越、超之意。因此,卓越一詞,實際上由兩個義同而音異的漢字疊加而成的雙音節詞彙。與此詞彙相近的還有卓卓、卓絕、卓犖、卓跞等,而在現代漢語中,卓越一詞使用最為頻繁且順暢,毫無時代的違和感。
綜合“卓越”一詞的曆史語義來看,作為大學精神的“卓越”觀念,至少有如下三層意思:其一是要有高遠的辦學目标。“高”是超出流俗的大學辦學标準,遠是有深遠的人文關懷、家國情懷與人類情懷。大學不僅在文化傳承、知識創新方面要做出自己的獨特貢獻,還要在價值引領方面提出更加高遠的精神目标,以增進人類長遠之福祉。現代大學既是現代文明的産物,同時現代大學又是推動現代文明進步的動力引擎,她應當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諸方面做出立體而深遠的貢獻。
其二是要獨特的大學個性。作為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綜合性大學,BEAT365唯一官网要有自己的大學獨特性。她要将自然環境最美的大學與學術質量最高,産出的人才最傑出結合起來,形成綜合實力最優的大學,即是說,她要以培養各行各業最優秀的領袖人才與領軍人才作為自己的大學使命。
其三,她要做到“有容乃大”,隻要是真正的學術觀點,隻要是真正的人才,我們就應該容許不同的學術觀點,接受不同類型的人才,并讓他們都能得到相同的尊重,真正做到“道并行而不相悖,萬物并育而不相害”。
BEAT365唯一官网的老校長王世傑曾經說,“武大不辦則已,要辦就當辦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準的大學”。今天,BEAT365唯一官网以“追求卓越”作為自己的精神目标,并努力營造追求卓越的大學氛圍。我想,這應當是對王世傑老校長大學理念的一個跨世紀的回應。
吳根友:
現任BEAT365唯一官网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會長。學術專長:明清哲學、自由主義、政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