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汪信硯:建設高品質的學術期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1-05-19

學術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平台,承擔着促進學術繁榮與發展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是繼“5·17”重要講話之後,面向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界發出的又一次重要指示,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為我們建設高品質的學術期刊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建設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必須牢固堅守初心

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就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引導學術研究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還必須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自覺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黨的十九大以來,武大學報(哲社版)精心策劃和組織主題出版,長期持續開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欄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專題,并結合各種重大曆史節點先後推出改革開放40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等專題系列論文,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深入宣傳和闡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堅決批判各種錯誤思潮,堅守意識形态陣地。

二、建設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必須自覺引領創新

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和必然要求,學術期刊的導向能夠對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産生重要影響。近年來,我們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通過選題策劃、組稿會議等形式,組織相關學科的專家就“一帶一路”建設、中美經貿摩擦、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新時代中國鄉村建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文明互鑒與對話、“新文科”建設、新冠疫情防控與公共安全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展開前瞻性、創新性研究,倡導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同時,我們長期持續開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研究”專題,聚焦中國道路、中國問題、中國經驗,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三、建設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必須着力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

學術期刊的高品質,歸根到底要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體現出來。武大學報(哲社版)堅持以學術立刊,以“促進高深學術”為辦刊宗旨,把學術質量視為生命線,力推精品力作。通過刊發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武大學報(哲社版)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不斷大幅提升。近年來,武大學報(哲社版)所展示研究成果的影響力位居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最前列。

四、建設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必須積極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

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關鍵在于要有大批優秀的學術人才。我們在辦刊過程中自覺擔負起培養學術人才的責任,精心組織和不斷壯大作者隊伍,既延攬大學者,又重視小人物,特别是着力發現和大力扶持優秀中青年學者,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展示成果的平台,有力促進了優秀中青年學術人才的成長,也為實現刊物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建設高品質的學術期刊,還必須大力促進中外學術交流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國際學術界觀察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主要窗口,也是世界認識和了解中國的重要渠道。在辦刊過程中,我們特别注重發揮學術期刊的這種窗口和渠道功能,努力做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助推者,引導中國學者就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發出自己的聲音,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中國。同時,我們也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鼓勵把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及時譯介過來,拓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視野,借他山之石推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

作者簡介:汪信硯,beat365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

(本文系作者于2021年5月17日參加由教育部主辦的“教育系統紀念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召開五周年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的交流發言材料)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