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人民出版社】汪信硯著作《當代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4-25

書名:《當代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作者:汪信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3月


内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的特殊性質和基本特征,着力探索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的形成和發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發展之間的關系,并因此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論域不僅指向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而且也指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現時代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反思”,主要研究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所含蘊的時代精神,同時以這種時代精神來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此過程中,作者探讨了近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倍受關注且關系重大的若幹理論問題,并就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有關方法論問題提出了有自己的學術見解。下篇為“全球化、全球問題及社會發展理論研究”,主要研究當代全球化和全球問題的特殊性質及其對當代人類社會發展、特别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對全球化的價值意蘊及其帶來的價值沖突、全球問題産生的根源及其克服途徑、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穩定與社會發展等問題作了深入探讨,并由此彰顯了本書緻力于當代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現實關切。

 

多年來,我的學術研究方向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即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總是處于一定時代中的,并且總是随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着的。因此,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也包含并内在地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特征相結合。所謂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特征相結合,既包括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密切關注時代的變化和發展,特别是密切關注實踐的新發展和科學的新成就,及時總結和概括時代精神中出現的新内容,也包括根據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來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經驗教訓,探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未來方向。本書的内容雖然并沒有刻意追求嚴整的邏輯體系,但它體現了我在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特征相結合方面的一些努力,書名中的“當代視域”就内含着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兩個向度。從這個方面看,本書也是我所緻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部《當代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曾于2004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次收入《人民文庫》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前,我對書中的内容作了較大篇幅的修訂,并對有關體例作了調整。其中,上篇第七章、第十一章分别是與程通、王雨辰合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和人民出版社馬列編輯部主任崔繼新編審對本書的修訂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beat365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生高欣雨、楊小葉、鄧志坤幫助我仔細核對了書中的引文。在此一一并緻以誠摯的謝忱!

汪信硯

2021年3月30日于武昌珞珈山

 

目 錄

 

導 論 現時代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現時代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反思

一、實踐的時代發展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當代形态

(一) 實踐的現代發展和當代特點

(二)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及其當代發展

(三)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當代形态

二、科學的時代發展與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當代形态

(一) 科學的現代發展和當代特點

(二) 馬克思主義科學觀及其當代發展

(三) 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當代形态

三、從人文學科的視角看哲學

(一) 一個基本而又困難的問題

(二) 人文學科與科學的分野

(三) 哲學不同于其他人文學科的規定

四、人學與哲學的本真關系

(一) 哲學就是人學

(二) 哲學是一種反思的人學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價值哲學

(一) 哲學隻有作為價值哲學才是可能的

(二) 舊哲學作為價值哲學的缺陷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價值哲學發展中的變革

六、馬克思的“自由個性”概念

(一)“自由個性”與“個性自由”

(二)“自由個性”與人的自由發展

(三)“自由個性”與人的全面發展

七、馬克思的“人的本質”概念

(一) 什麼是“在其現實性上”

(二) 什麼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三)“人是其所唱”對“人是其所吃”的超越

八、社會理想與人的全面發展

(一) 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理想的核心内容

(二) 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性質及其決定因素

(三) 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理想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九、恩格斯的自然觀及其當代意義

(一) 哲學自然觀的性質和恩格斯自然觀的形成

(二) 恩格斯自然觀的基本内容

(三) 恩格斯自然觀的當代意義

十、羅莎·盧森堡的民主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一) 盧森堡關于無産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的民主思想

(二) 盧森堡關于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民主思想

(三) 盧森堡的民主思想對當代中國民主建設的意義

十一、現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一)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四種解讀模式

(二)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基本特點

(三)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的時代蘊含和文化選擇

十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應有的自覺意識

(一) 強化民族意識,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二) 強化世界意識,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走向世界

(三) 強化人類意識,自覺捍衛和維護人類的共同利益

十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研究的視野、論域和方法

(一) 開闊視野,揭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完整内涵和深刻意義

(二) 擴展論域,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的豐富内容

(三) 創新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的研究提高到總結規律的水平


下篇 全球化、全球問題及社會發展理論研究

一、全球化與反全球化

(一) 什麼是全球化

(二) 全球化的當代特點

(三) 當代的全球問題

(四) 當代的反全球化運動

(五) 如何走出當代全球化的困境

二、全球化中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觀沖突

(一) 全球化中的價值認同

(二) 全球化中的價值觀沖突

(三) 全球化中應有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觀沖突的消釋

三、人類中心主義與當代生态環境問題

(一) 人類中心主義的三種曆史形态

(二) 人類中心主義與當代生态環境問題的形成

(三) 走入生态人類中心主義與當代生态環境問題的克服

四、現代人類中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學基礎

(一) 何為人類中心主義

(二) 何為可持續發展

(三) 現代人類中心主義何以構成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學基礎

五、環境倫理可以可能

(一) 現代西方環境倫理學的主流觀點

(二) 道德擴張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辨祈

六、保持生态平衡與構建和諧社會

(一) 構建和諧社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共同價值取向

(二) 保持生态平街對構建和諸社會的重要性

(三) 構建和諧社會對保持生态平衡的意義

七、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論審思

(一) 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目标

(二) 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本位

(三) 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追求

八、新冠疫情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設若幹問題再思考

(一) 生态文明的本質

(二) 生态文明建設的價值取向

(三) 生态文明建設的正義追求

九、社會穩定:治國安邦的根本前提

(一) 社會穩定的本質和特征

(二) 現代化與社會穩定

(三) 改革、發展與社會穩定

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真意涵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全球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

(三) 從實然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到應然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一、價值共識與和諧世界

(一) 價值共識的兩種基本形式

(二) 價值共識與社會和諧

(三) 價值共識與世界和平

十二、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想境遇的反思

(一) 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想的境遇

(二) 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想境遇的根源

(三) 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想境遇的經驗教訓

十三、中國文化走出去:意涵、目的和路徑

(一)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涵

(二)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三)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路徑


附錄一 探尋真善美的統一

——訪汪信硯教授

附錄二 治學态度、治學方法和學風

——汪信硯教授訪談

附錄三《李達全集》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

——《李達全集》主編汪信硯教授訪談

後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