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深入推進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訪beat365体育官网朱傳棨教授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6-28

【受訪者簡介】朱傳棨,男,1928年生,山東滕州人。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家,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顧問,中國墨子學會顧問。1953年山東大學曆史系本科畢業,1956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後,在馮友蘭、周輔誠、任繼愈三位名師指導下進修中國哲學,1958年到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任教。著有《〈反杜林論〉哲學編學習綱要》《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比較研究》《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論稿》《馬克思哲學思想研究論稿》《墨家思想研究論稿》等,合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簡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綱》《馬克思主義哲學名著解讀》等近10部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承擔了“七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博士點科研項目。朱傳棨教授對恩格斯的哲學思想有獨到的研究。2020年為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編撰錄制了《卓越的恩格斯》(上下集)電視片,朱傳棨教授是該電視片的學術顧問之一,并在該片下集中接受專訪,講解了恩格斯晚年對唯物史觀的重大貢獻。

文章來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2年第6期

 

 

【訪談人簡介】康曉靜,beat365体育官网博士研究生

【關鍵詞】恩格斯 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哲學 唯物史觀 自然辯證法

 

 近些年國内外學者以舉辦學術會議、撰文等多種方式,探讨恩格斯在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等方面為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創立和世界工人運動的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充分地展現了恩格斯思想研究的當代意義。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開掘恩格斯的思想,推進恩格斯思想的研究,這既是21世紀恩格斯思想研究需要探讨的問題,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研究中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基于此,康曉靜對國内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專家朱傳棨教授進行了訪談,圍繞如何深化恩格斯哲學思想的研究這個論題,進行深入讨論。

 

一、建構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的新範式

   康曉靜:朱老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采訪。近些年,國内外學術界開展了一系列學術活動,發表了大量研究恩格斯生平和學術思想的論著,闡發了恩格斯對于馬克思主義學說創立和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充分展現了恩格斯思想研究的當代價值,其中恩格斯的哲學思想具有重要作用,您能不能基于此,談談我們今天應該如何深化恩格斯哲學思想的研究?

朱傳棨:如何深化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研究的一個大課題,它涉及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許多重大理論問題的解答。

在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中,曾經出現過兩種研究範式:一種是恩格斯與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同一論;一種是恩格斯與馬克思哲學思想的差異論。這兩種研究範式在恩格斯與馬克思哲學的同與異的關系上各持一端,看似對立,其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機械地看待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同一性和差異性,其結果都走向了否定恩格斯哲學價值的道路。先看同一論的研究範式。同一論的研究範式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早的研究範式。這種研究範式的特點是以恩格斯與馬克思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為由,隻承認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一緻性,而否定兩者的差異性。這無疑會妨礙人們對恩格斯哲學思想的深入研究。比如,我們的許多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著作就是按照這種研究範式書寫的,而從這些著作中,我們是很難讀出恩格斯哲學的個性特征和獨特價值的。再看差異論的研究範式。差異論的研究範式區分了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指出了兩者之間的差異,但是,差異論提出的本意是隻承認馬克思哲學,否定馬克思之後的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中也包含否定恩格斯與列甯的哲學。很顯然,在這種研究範式下,人們是不可能完整、準确地把握恩格斯的哲學思想的,更談不上深入研究恩格斯的哲學思想。因此,我們今天要深化恩格斯的哲學思想研究,就需要揚棄這兩種研究範式,建構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的新範式。這個新的研究範式就是把恩格斯的哲學思想置于人類思想史的語境之中,辯證地看待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的創造上肯定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之間的一緻性,另一方面要從思想史創造的規律上研究恩格斯哲學的個性特征,闡發恩格斯哲學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創造與發展的獨特貢獻。

康曉靜:朱老師,您提出要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理解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辯證關系,請您具體分析一下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之間的同一與差異的辯證關系。

朱傳棨:我認為,在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關系上,一方面要從思想史創造的規律上講清楚恩格斯哲學的個性特征。我們知道,在人類思想史上,任何一個大思想家的思想都帶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恩格斯作為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思想家,當然也不例外。恩格斯哲學思想的個性特征與他的經曆有着十分密切的關系。恩格斯早年遵從他父親的意願去英國曼徹斯特紡織廠工作。在那裡,恩格斯接觸到最早的大機器生産,接受并研究了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說,對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這些研究和調查活動對他的哲學思想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首先,他從對工業的研究和對工人階級狀況的調查中提出曆史是工業的曆史,創造了批判的曆史觀念;其次,他通過對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說的研究來批判黑格爾哲學和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創立了融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學說和工業、工人階級的鬥争于一體的理性哲學,突破了舊哲學的理性結構。有的學者常常把這一理性結構的首次闡發歸功于西方馬克思主義,其實,這是恩格斯最早提出來的。這兩點貫穿于恩格斯哲學研究的始終,構成了恩格斯哲學思想的個性特征。

另一方面,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來看,恩格斯的哲學始終是圍繞着探究人類曆史規律,創立曆史唯物主義理論這個主題展開的,而這個主題是恩格斯與馬克思共同制定的,是他們共同的事業。這一點決定了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根本一緻性,表明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之間的差異隻是表明了兩者各有自身的特點,并不表明兩者的對立。相反,正是由于有了各自的特點,才有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知識結構上的互補和研究中的分工合作。在政治經濟學領域,恩格斯早年的著作《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就對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産生過重大的影響,不僅如此,馬克思寫作《資本論》也得到了恩格斯的許多幫助,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整理發表了《資本論》第二、三卷。在哲學領域,恩格斯與馬克思合著了《神聖家族》和《德意志意識形态》,創立了曆史唯物主義學說。之後,恩格斯與馬克思分工合作,共同發展和完善了曆史唯物主義學說。例如,1848年革命後,在對唯物史觀的補充和完善上,馬克思側重于對法國革命的理論總結,恩格斯則側重于對德國革命的經驗總結,但總結得出的結論和對唯物史觀的補充和完善卻是一緻的。再如,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上,恩格斯比馬克思開始得早,持續的時間更長,而且研究的具體學科門類也多。馬克思大量從事地質學、進化論及數學方面的研究,恩格斯則對當時所有自然科學的各個門類都作了研究。但兩人研究的目的則是相同的,即都是為了揭示科學技術對社會曆史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從而把自然科學的基本論點融入科學的世界觀。如果我們運用這一觀點來研讀恩格斯的著作,就會發現,無論是在曆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創立中,還是在自然辯證法的研究中,恩格斯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個性特征,同時又與馬克思分工合作、相互補充,共同創立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這兩個方面關系的有機結合,就是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之間的同一性與差異性的辯證關系,從而證明,那種以差異論來否定恩格斯哲學價值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二、以宗教批判為切入點探尋恩格斯哲學思想的形成

康曉靜:朱老師,您在論述恩格斯哲學思想形成過程時,建構了一個新的視角,這就是,以恩格斯的宗教批判思想為切入點,探尋恩格斯的理性哲學思想的形成及其特點。請問,我們為什麼以及應當如何把宗教批判與哲學批判結合起來考察恩格斯哲學思想的形成?

朱傳棨:我們知道,恩格斯和馬克思開始從事哲學研究時的德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宗教問題是恩格斯和馬克思必須面對的問題,恩格斯和馬克思一樣,都是通過宗教批判完成自己世界觀的轉變,進而創立曆史唯物主義哲學的。因此,我們要研究恩格斯哲學思想的形成,要了解恩格斯理性哲學的個性特征,就不能簡單地用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轉變的語句來表述,而必須曆史地考察恩格斯對于宗教的态度,闡明恩格斯是如何從擺脫宗教信仰到批判宗教,進而創立他的理性哲學的。而且,不隻是要把宗教批判與哲學批判結合起來,還要與政治批判結合起來,與此同時,還要結合恩格斯的社會實踐考察他的理論活動,這才能夠完整地勾勒恩格斯哲學思想形成的過程,揭示恩格斯理性哲學的個性特征。具體地說,恩格斯的宗教批判同他的實踐生活、世界觀和政治觀的形成過程是分不開的。在這一過程中,恩格斯從擺脫宗教信仰到批判宗教、到哲學思想形成,大緻經曆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對家庭的憎和愛的矛盾生活中向往自由,鄙視宗教虔誠主義的僞善,但還未能從正統宗教信仰中解脫出來。恩格斯的父親是當地學監和教會學校的校長,是革新教區的教會負責人。在父親的嚴厲管束下,恩格斯深感虔誠主義扼殺了人的一切,對基督教義的精神枷鎖極為憎惡。母親和外祖父對他循循善誘的教誨,不僅使他感受到了家庭中的幸福,而且為他向往自由的美好世界給予了啟迪和幫助。此外,恩格斯向往自由從現實社會的政治生活中也受到了激勵,特别是烏培河谷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環境,時時促使他去關注和思索複雜的社會生活。在“青年德意志”的“時代觀念”影響下,恩格斯寫了第一篇政治評論性文章《烏培河谷來信》,深刻揭露了烏培河谷一帶社會生活的種種黑暗面,抨擊了宗教虔誠主義的僞善,駁斥了先天論的荒謬。

第二階段是在信仰與知識、宗教與理性的矛盾中,告别了宗教信仰。寫作《烏培河谷來信》時,恩格斯雖然揭露了宗教虔誠主義僞善的面紗,但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聖經》和理性的矛盾,使恩格斯真正認識到《聖經》和理性的矛盾的,是1835年出版的施特勞斯的《耶稣傳》。在《耶稣傳》中,施特勞斯從各個方面對《聖經》中一些神奇故事所作的具體分析和生動批判,啟迪了恩格斯,使他認識到《聖經》中關于耶稣救世的神奇故事不過是人們的傳說,并不真實,從而動搖了他對基督教的信仰。于是,恩格斯開始從理性、科學與現實來重新考慮耶稣的生平和《聖經》中的故事,發現了其中的許多矛盾。在這一思考中,恩格斯着重考察了宗教教義同理性、科學之間的矛盾,認識到這種矛盾是根本性的矛盾。此外,科學和現實的實際生活也使恩格斯認識到基督教的原罪說、贖罪論的荒謬性,他以生動的現實事例批判了原罪說。在發現了這些種種矛盾和謬誤之後,恩格斯對自己的宗教信仰更加懷疑了。之後,他莊嚴地宣告:自己告别了宗教信仰。

第三階段是在政治批判和哲學批判中形成了科學無神論。1841年,恩格斯在反對謝林啟示哲學的鬥争中受到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主義宗教觀的積極影響,徹底地轉向了無神論。1841年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一書出版,費爾巴哈在書中反對宗教和神學把世界二重化,認為天國、彼岸是人們的主觀想象,是不現實的。恩格斯接受了這個觀點,認識到世界本來就沒有天國與塵世之分,隻是到了中世紀才被人為地分為天國與塵世,因此,宣揚什麼天國與塵世區分、人與神的差别及矛盾,并把它提升為思想原則,是極其荒謬的。這樣,恩格斯就在費爾巴哈的影響下,徹底地樹立起無神論的觀點。從1842年3月之後,恩格斯在《萊茵報》上連續發表了許多政治性文章,抨擊普魯士封建專制制度。他尖銳指出,威廉四世所力圖建立的國家“就是一個基督教國家”,進而揭露、批判了其反動實質。他堅信革命必将到來,普魯士國家的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基督教神學必将被人民革命的力量徹底摧毀,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國一定會實現。這一堅定的态度構成了他的無神論思想的精華。1844年,恩格斯在《德法年鑒》上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和《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恩格斯批評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基督教就是共産主義”的神學公式。在他看來,共産主義和宗教神學是完全不相同的,共産主義學說不是宗教教條,共産主義運動不是教派的迷信活動,共産主義社會不是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天國。在《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中,恩格斯着重批判了卡萊爾的神學宗教觀,深刻揭露了卡萊爾鼓吹有神論和主張曆史倒退論的荒謬,并進一步指出,宗教的荒謬性在于輕視曆史,無視人類曆史的現實發展。

第四階段是1844年之後與馬克思共同建立了與實踐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相一緻的科學宗教觀。1844年秋,剛24歲的恩格斯在巴黎同馬克思會見時,商定并着手合作寫了第一部著作《神聖家族》。僅就恩格斯執筆的部分來看,他的科學宗教觀表現得非常鮮明:第一,他尖銳地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鮑威爾兄弟的倒退,即以神學的觀點背棄和批判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主義。第二,他揭露了鮑威爾兄弟對費爾巴哈的“征讨”沒有任何新東西,隻不過是其宗教神學觀點更加進一步暴露而已,并以科學的無神論批判了鮑威爾一派的宗教神學觀點。這兩點充分表明,此時的恩格斯不僅完全形成了自己的科學宗教觀,而且成功地運用這個科學宗教觀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宗教觀,确立了自己的理性哲學,即他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之後,在《德意志意識形态》中,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宗教的社會根源、宗教的本質和宗教的社會作用,以及宗教發生、發展和消亡的一般規律等系列問題,對他的科學宗教觀作了理論的說明和科學的論證。此外,恩格斯還在《德國農民戰争》《布魯諾·鮑威爾和早期基督教》《啟示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論早期基督教的曆史》等論著中全面地闡發了他的科學的宗教觀。這些都成為唯物史觀的一個主要内容,也是他對馬克思主義的宗教批判學說的獨特貢獻。

朱傳棨教授

 

三、曆史唯物主義視角下的《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

康曉靜:差異論者認為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這兩部著作,表明了恩格斯哲學的自然唯物主義傾向,并以此否定恩格斯哲學思想的價值。對此,您怎麼看?

朱傳棨:這裡存在一個從什麼視角來閱讀《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這兩部著作的問題。差異論者是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視角來閱讀這兩部著作得出了恩格斯哲學具有自然唯物主義傾向的結論,但是,如果從曆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來閱讀這兩部著作,我們就會看到,這兩部著作同樣是曆史唯物主義的著作,并且與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是根本一緻的。

從曆史唯物主義視角和辯證唯物主義視角解讀是不同的。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辯證唯物主義視角是指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科書的視角,這個視角的特點是以物質本體論來解讀《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的基本原理,當然會把《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看作闡明自然唯物主義原理的著作。與之不同,曆史唯物主義的視角是以曆史辯證法來解讀《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的基本原理,自然會把《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看作是闡發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的著作。我認為,在這兩種視角中,後者才是恩格斯寫作《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的本意。我的這一觀點是有文本根據的。這個文本根據就是《反杜林論》的第一章“概論”和恩格斯于1892年為《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寫的英文版“導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其實是《反杜林論》的第一編第一章和第三編第一、二章的内容。在這部著作的英文版“導言”中,恩格斯寫道:“本書所捍衛的是我們稱之為‘曆史唯物主義’的東西”,又說:“‘曆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達一種關于曆史過程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曆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産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産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鬥争”。這個觀點與《反杜林論》開篇第一章“概論”中強調的嚴格按照“徹底發揮唯物主義”原則,即用“社會存在來解釋社會意識”的原則,曆史地考察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産生和發展、科學地分析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産生和發展、闡明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合理思想及其曆史局限性、揭露并批判這種學說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理論基礎的觀點是完全一緻的。根據這些論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不是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視角下的自然唯物主義理論的著作,而是曆史唯物主義視角下的曆史辯證法的著作。既然如此,那麼,我們隻有采用曆史唯物主義視角,才能讀懂這兩部著作中的唯物主義思想。

康曉靜:朱老師,您能不能給我們詳細地講解一下何謂曆史唯物主義的視角,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來重新閱讀和領會《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這兩部著作的思想?

朱傳棨:在馬克思、恩格斯那裡,曆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主要是指曆史辯證法。曆史辯證法不僅僅是考察曆史現象、揭示曆史規律的方法,同時它也是考察自然現象,揭示自然界的運動規律的方法。事實上,曆史辯證法的創立與用曆史辯證法考察曆史現象和自然現象,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以《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為界,可大緻分為兩個階段:在《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之前,曆史辯證法的創立主要是通過考察曆史現象,研究曆史規律實現的,其中包括了對工業、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說的研究,《德意志意識形态》就是這一系列研究的偉大成果;《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主要是通過總結自然科學的成就,研究自然界的運動及其規律,并将其提升為思維科學的高度來豐富曆史辯證法,論證曆史辯證法的普遍性。這便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注自然科學的成就,研究自然界的運動及其規律的理論價值。這一觀點,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的序言和《自然辯證法》中都作過明确的說明。

在《反杜林論》的序言中,恩格斯寫道:“馬克思和我,可以說是唯一把自覺的辯證法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出來并運用于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曆史觀的人。可是要确立辯證的同時又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需要具備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馬克思是精通數學的,可是對于自然科學,我們隻能作零星的、時停時續的、片斷的研究。因此,當我退出商界并移居倫敦,從而有時間進行研究的時候,我盡可能地使自己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來一次徹底的——像李比希所說的——‘脫毛’,八年當中,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這上面。”[3](P13)從恩格斯的這一論述中,不難看出,恩格斯在這一時期研究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目的,在于完善他和馬克思共同創造的曆史辯證法,因此,在這部著作中,恩格斯對杜林的自然哲學的批判和對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原理的闡發,都應該看作是在進行豐富他和馬克思共同創造曆史辯證法的工作。

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主要是從理論思維的高度豐富他和馬克思共同創造的曆史辯證法。在《自然辯證法》的“曆史導論”中,恩格斯論述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于人類思維變革的偉大意義,論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體論》對于打破近代僵化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的偉大意義,論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地理學、細胞學、生物學、生命科學的出現對于現代辯證思維形成的意義,指出,正是這些自然科學的發展,使思維科學成為了曆史的科學,證明了曆史辯證法的科學性。據此,他闡發了思維科學的曆史辯證法的特點和性質。他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曆史的産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關于思維的科學,也和其他各門科學一樣,是一種曆史的科學,是關于人的思維的曆史發展的科學。”本着這一觀點,恩格斯比較分析了人類思想史上出現的三種辯證法形态:一種是古希臘哲學的辯證思維、一種是從康德到黑格爾的近代德國古典哲學的唯心主義的辯證法、一種是他和馬克思共同創造的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恩格斯強調,他和馬克思創造的唯物辯證法的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把辯證法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的可靠基礎之上,并且是對現代自然科學規律的抽象。進而,恩格斯從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相互作用中論述了自然科學的三大規律和範疇,說明“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的曆史和人類社會的曆史中抽象出來的。辯證法的規律無非是曆史發展的這兩個方面和思維本身的最一般的規律”。此外,恩格斯還論述了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的運動形式。在論述從自然界的運動到社會的運動形式的轉化時,他批評了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反對用生物運動的規律來說明人類社會的運動,也批評了政治經濟學家把勞動說成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觀點,提出“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财富”的觀點。恩格斯将這一觀點貫穿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一文中,從勞動與自然界變化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闡明了勞動對于人的形成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了人的勞動對于自然界的依賴性。在闡明勞動對于人的形成的作用時,恩格斯強調勞動是人與自然界之間的斷裂點,闡明了勞動對于自然界的能動作用。在指出人的勞動對于自然界的依賴性時,恩格斯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兩次提升”的思想,強調人要從必然王國進到自由王國必須經過兩次提升:一次是學會“正确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習常過程的幹預所造成的較近或較遠的後果”;一次是學會認識我們的行為“在社會方面的間接的、較遠的影響”。這個思想是恩格斯研究自然辯證法的最高成就,恩格斯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就,得益于他的曆史辯證法。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這些思想亦是他的曆史辯證法的完整表達。從今天來看,這個思想包含着豐富的生态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生态理論的重要思想資源。

值得提出的是,恩格斯不僅重視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而且還與馬克思一樣,強調科學技術對于人類社會變革的作用。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恩格斯在稱頌了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後,專門指出了馬克思看到了科學是一種在曆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看到了每一門理論科學的每一次新發現,都會對工業、對曆史産生革命性的影響。在這裡,恩格斯既是對馬克思的科學技術觀的一種稱頌,也是對自己的科學技術觀的表達。如果把這一思想與《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這兩部著作中的曆史辯證法思想聯系起來解讀,我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以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來研究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的辯證運動,從中提煉出自然界的、社會的和思維的規律,可以豐富曆史辯證法。

 

四、時代的變化與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

康曉靜:在恩格斯的哲學思想研究中,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想也成了“差異論”的文本根據。伯恩施坦曾經以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想來制造恩格斯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的對立,以此否定馬克思的革命學說,當然也否定恩格斯先前的革命學說;一些主張恩格斯與馬克思哲學“差異論”的學者也以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想來區分馬克思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把馬克思之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說成是“馬克思哲學思想的恩格斯化”,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根本上背離了馬克思哲學,從而否定恩格斯的哲學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對于這些觀點,您怎麼看?

朱傳棨: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想的确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但是,我們要準确地把握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想,也有一個建立新的研究範式的問題,這就是,要從時代的變化與新問題的提出的角度來思考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想。按照這一研究範式,我把恩格斯晚年哲學思想的研究歸結為兩個問題:第一,要肯定恩格斯晚年的哲學思想是有變化的;第二,要闡發這個變化與他早年的哲學思想、與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之間的關系。

我先講一下第一個問題。我們知道,馬克思逝世之後,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資本主義進入繁榮時期。如何看待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如何看待這個時期的工人運動,如何看待無産階級革命,是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者面對的新問題。恩格斯要領導這一時期的無産階級革命運動,就不能不研究這些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恩格斯的哲學思想發生變化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恩格斯對資本主義變化的新認識和提出的新觀點。在這個時期,恩格斯看到了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一些顯著變化:資本主義開辟了殖民地市場、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生産發展注入了活力,使得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産生了神奇般的速度;資本家為了追求較高的勞動生産率,為了保持和增強在市場上的競争力,對工人階級的要求和反抗采取以緩和的辦法來處理,作出一些讓步,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從而增大資本,形成壟斷力量,等等。而對這些新變化,恩格斯改變了原來認為的資本主義制度會迅速崩潰的觀點。恩格斯認為,科學技術的新發展使英國和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比革命的反抗顯得更為有力量,就連工業落後的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是如此;資本主義發展初級階段所造成的工人極度貧困、小生産者大批破産、社會動蕩等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甚至連資本主義周期性的危機也被人們習以為常,看成是自然的事情。總之,整個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進入相對穩定、和平發展的時期。與此同時,恩格斯也看到,随着資本主義發展進入相對穩定發展時期,資産階級民主制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普遍推行議會民主制,實行普選制。為此,晚年的恩格斯十分重視研究資産階級國家的民主制度,他在執行馬克思的遺言而撰寫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不僅詳細考察了國家産生和發展的曆史,揭示了國家的類型、實質和職能,分析了國家的消亡等問題,而且還着重考察和研究了資産階級國家的本質、特征和形式,闡明了它的曆史地位,科學地評價了它推行議會民主和普選制的意義。1895年5月,恩格斯在《〈法蘭西階級鬥争〉導言》中又具體地說明了使用普選權的積極作用,一再闡明無産階級可以利用或批判地繼承資産階級民主制的一些東西。

其次,我們分析一下恩格斯對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變化的新認識和提出的新思想。資本主義的新發展也帶來了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當時,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緊密地結合起來,提出了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面對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提出的這一新問題,恩格斯提出了三個新觀點:第一,馬克思主義者要向無産者和革命者灌輸社會主義意識,不能隻是直接面向廣大工人群衆,更重要的是面向工人運動骨幹的領導層。第二,以生産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一樣,因其自身基本矛盾的作用,是處于經常變化和不斷發展着的社會。恩格斯還認為,要使“經常變化和改革”着的社會主義社會日益發展,除了堅持和發展生産資料公有制的基礎這個主體外,還必須積極扶持和發展小生産者私有制經濟和個體農民,因為真正的、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蹴而就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發展要經過允許小生産者在公有制為主體前提下得以發展的階段,特别是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經濟落後的國家中建設社會主義,更應如此。第三,在發展社會主義生産資料公有制這個基礎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加強無産階級政黨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恩格斯的這些觀點,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如果我們把恩格斯這一時期面對資本主義新發展、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新發展而提出的新觀點結合起來看,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恩格斯在這一時期雖然在思想上有了新變化,提出了新觀點,但是,他并沒有改變他的無産階級革命的立場,更沒有修改他與馬克思共同創立的無産階級革命的理論,而是豐富了他和馬克思共同創造的無産階級革命理論的真理性。

康曉靜:剛才您提到恩格斯晚年對于資本主義發展和工人運動、社會主義運動的新認識,使我們了解了晚年恩格斯所處時代的變化。您能不能進一步舉例談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恩格斯提出的新思考對馬克思哲學的發展。

朱傳棨: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哲學作出了很多創新發展,其中“合力論”的思想是重要的一部分。“合力論”是恩格斯在晚年的書信中提出來的,凝結了恩格斯晚年對于自然科學的新成就、他和馬克思創立的曆史唯物主義學說的新思考。

就自然科學的新成就而言,19世紀末的地理學、地質學、細胞學、達爾文進化論等科學的發展為人們認識自然界的運動和社會運動提供了一幅有機發展的複雜圖景;就曆史唯物主義學說的發展而言,19世紀末随着資本主義發生的新變化,國家和人的思想、觀念對于經濟發展的反作用日漸凸顯。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在研究自由資本主義時單單從經濟運動的角度來研究社會運動的規律已經顯得不夠了,必須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客觀規律與人的作用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加以思考。恩格斯将這兩個方面的研究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就提出了“合力論”。從這個角度看,“合力論”就是恩格斯的有關社會系統論的基本原理。

這個理論的基本點,是把曆史當作一個複雜、充滿各種矛盾而又互相聯系着的有機整體,這個有機整體又是有規律可循的統一過程,具有系統綜合性、目的性和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在系統綜合性的特點上,有三點體現:一是從曆史合力的産生看,它是由人的特殊生活條件決定的,不同的生活條件決定着不同的個人意志和願望的要求;二是從曆史合力的構成看,它是由人們的相互交錯的力量形成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的合力,每個單個意志的力量都融合在總的合力中,但其中處于曆史事變中心的領導人物的意志力量占據主導地位和起着關鍵性的作用;三是從曆史合力的運動趨勢看,單個意志力量交互作用的結果,就引出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的分力,并進而融合為一個總的合力,總的結果即社會曆史的向前發展或發生曆史事變。需要注意的是,曆史合力是衆多分力有序性的有機結合而成的合力系統。對于曆史合力和各個分力的作用,既要作具體的曆史分析,又要對各個分力綜合作用的系統性和規律性作深刻分析。第二,在目的性的特點上,曆史合力系統有且僅有一個目的,即推動人類社會曆史不斷地由初級形态向着更為進步和文明的高級形态發展,由不完全成熟性的形态向着成熟性的形态發展。第三,在自身的特殊性特點上,有三點體現:一是曆史合力系統具有整體性,其作用是綜合性的。曆史合力系統的整體性及其運行的方向制約着和規定着各個分力的作用及其所處的地位,每一個分力的大小及其活動方向又積極影響着總的合力的運動和發展。二是曆史合力系統具有多層次性。僅就作為社會發展動力的合力系統看,至少有四個基本層次面:基本動力、持續動力、必要動力以及最終動力。三是曆史合力系統具有可變性,它是一種動态性的合力系統,一方面構成合力系統的内部因素、各個分力随着時間和條件的變化,它們的力量的大小和變動的方向都影響着合力系統的可變性;另一方面合力系統内部各種分力的統一,是在彼此之間的協調和排斥的矛盾關系中實現的,因而就必然推動着合力系統呈現出不斷的變化和發展。

綜合以上特點,我們可以看到“合力論”對曆史唯物主義理論作出了多方面的發展:第一,“合力論”是最深刻的曆史辯證法,它科學地揭示了作為曆史主體的人的創造性和社會曆史規律客觀性相統一的關系;第二,“合力論”是對恩格斯早年關于社會曆史是人和人的活動的曆史思想的豐富和發展;第三,“合力論”更深刻、更具體地揭示了社會曆史規律不同于自然規律的根本特點在于社會曆史規律是主體活動系統的規律、是反映主客觀的全面關系的規律,是有人參與其中的規律。總之,“合力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思維,是對馬克思哲學、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康曉靜:在晚年恩格斯的研究中,您尤其重視恩格斯在開創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方面的貢獻,這項工作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此您能不能談談看法。

朱傳棨:恩格斯晚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叙述馬克思的思想史,這同樣也是馬克思本人的意願。這項工作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馬克思的親密戰友和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創始人,恩格斯自19世紀70年代開始,寫了許多有關馬克思思想史研究的論著,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我們可以将這些論著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叙述馬克思的思想和論著的文獻。1876—1886年間,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和《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著作中,深入地研究和系統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産生和發展的過程,以及它在哲學和其他各種科學領域中引起的變革。1888年,恩格斯在史料發掘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一是開創了發表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手稿的先例;二是具體說明了馬克思和他寫作《德意志意識形态》一書的經過、目的及其遭遇;三是說明黑格爾哲學解體過程中,費爾巴哈哲學思想對馬克思思想的影響。

第二類是叙述他和馬克思共同創立的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的文獻。19世紀70—90年代中期,恩格斯為他和馬克思的許多著作寫了序言、序言補充以及《關于共産主義者同盟的曆史》,闡述了《共産黨宣言》基本思想形成的過程,高度評價了《共産黨宣言》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恩格斯說:“當我們寫這個《宣言》時,我們不能把它叫‘社會主義’宣言。在1847年,所謂社會主義者,一方面是指各種空想社會主義體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會庸醫。”他還進一步說:“雖然……《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屬于馬克思的……我們兩人早在1845年前的幾年中就已經逐漸接近了這個思想。當時我個人獨自在這方面達到什麼程度,我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就是最好的說明。”恩格斯還進一步指明《哲學的貧困》“是1846年到1847年那個冬天寫成的,那時候,馬克思已經徹底明确了自己的新的曆史觀和經濟觀的基本點”。

第三類是書寫馬克思的思想傳記。1877年,恩格斯寫了《卡爾·馬克思》一文。這是恩格斯寫的第一部馬克思的思想傳記。在這篇傳記中,恩格斯概述了馬克思的兩個重大科學發現的曆史過程,論證了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的科學内容及其偉大意義。1893年3月,恩格斯應《政治科學手冊》出版人的請求,寫了第二部馬克思思想傳記——《馬克思·亨利希·卡爾》。這是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為馬克思寫的唯一的、也是最後的傳記。這部傳記與1877年寫的第一部傳記《卡爾·馬克思》有很大區别:不是着眼于馬克思的重大科學發現的研究,而是注重馬克思的生平事業的研究和說明,以便具體地澄清形成史中一些問題。該傳記還記述了他和馬克思從1845年以後的一系列政治活動和理論活動,特别是把馬克思已經發表的著作目錄詳盡地開列出來,其中對馬克思在《萊茵報》上發表的三篇文章較為重視。總之,恩格斯這部傳記是研究馬克思哲學思想觀點形成和發展曆程的最珍貴的著作。後來,恩格斯在1895年4月15日寫給費舍的信中說,他曾以《卡爾·馬克思的處女作》為書名,編輯出版馬克思在《萊茵報》上的三篇文章,并作了序。令人遺憾的是未等到這部書和計劃面世與實現,恩格斯就與世長辭了。

通讀上述三類文獻,我們可以看到,恩格斯在晚年并沒有改變自己的觀點,也沒有否定馬克思的思想,而是豐富和發展了他和馬克思共同創立的唯物史觀。我們還可以看到恩格斯的另一個身份: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發展史研究的首創者。這些證明,“差異論”者想用恩格斯晚年的思想來否定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是沒有根據的。

恩格斯的哲學思想極為豐富,除了上述講的宗教批判思想、理性哲學的創造、自然科學和曆史辯證法的研究、“合力論”、馬克思哲學思想史的研究等之外,恩格斯還在曆史哲學、人類學的研究、《資本論》的文獻整理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創新和發展。今天,我們從探讨恩格斯哲學的研究範式入手來破解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的難題,旨在解決當代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的方法論問題。這個方法論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要把恩格斯看作是富有個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研究恩格斯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獨特貢獻;二是從發展的觀點研究恩格斯的哲學思想,從恩格斯哲學思想的變化中把握曆史辯證法的精髓,從而發現恩格斯哲學思想的當代價值,正确認識恩格斯哲學對馬克思哲學的發展。如果我們能夠掌握這兩個方法,我們就能夠深化恩格斯哲學思想研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