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東方出版中心】吳根友主編:《珞珈中國哲學文存(第一輯)》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8-06

 

書名:珞珈中國哲學文存(第一輯)

主編:吳根友

副主編:秦平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2022年4月

序 言

作為學科意義上的狹義珞珈中國哲學而言,其思想主體是以蕭萐父、唐明邦、李德永、程靜宇、段啟鹹等人為第一代學人,而以蕭漢明、郭齊勇、田文軍、李維武、呂有祥、徐水生等人為第二代學人。在這兩代學人中,當以蕭萐父先生為靈魂性的人物。本輯收錄他們的代表性文章,以一個形式上的整體面貌向學界約略展示珞珈中國哲學的圖式,并且希望後來者将繼續以此約略的思想圖式向學界不斷地呈現珞珈哲學生生不息的精神傳統。

第一代學人當中,目前唯有程靜宇老師還在世,其他幾位先生均已先後作古。第二代學人當中,蕭漢明老師已經仙逝,其他幾位老師雖已經榮休,然都還在筆耕不辍,繼續從事哲學史的研究與寫作工作,目前郭齊勇、李維武老師還以BEAT365唯一官网駐院研究員的身份從事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出于學科建設的體制性考慮,我們編輯此文存,以約略的思想圖式客觀地展示珞珈中國哲學的整體形象輪廓。同時也希望以此約略的思想圖式向學界,特别是向我們的研究生們展示珞珈中國哲學“一多相即”的精神風貌。

作為現當代中國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珞珈中國哲學也分享着現當代中國哲學對于中西古今之争,中國哲學的現代诠釋與當代轉化等核心問題意識。但是,作為具有地方性特點的珞珈中國哲學,對于上述兩大核心問題的哲學诠釋有自己的特點與側重點。對于明清之際中國早期啟蒙哲學思潮的關注,特别是對于王夫之哲學的深度開掘,是珞珈中國哲學在古代哲學研究方面的鮮明特色。20世紀80年代後期,部分學人轉向對現代新儒家的研究,形成了大陸中國哲學研究中現代新儒家研究的重鎮之一。以蕭萐父先生為主持者而整理的《熊十力全集》、郭齊勇教授主持的《杜維明文集》、李維武教授主編的《徐複觀文集》等,對現代新儒家的文獻整理作出了重要貢獻。郭齊勇、田文軍、李維武三人對于現代新儒家的研究,使他們成為當代大陸中國新儒家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除此兩大突出特色之外,珞珈中國哲學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周易》的哲學思想研究、中國傳統科學、醫學與中國哲學之間的關系研究、佛教哲學研究、道家思想研究、中國哲學對于日本近現代哲學的影響諸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樹與開掘。至于因工作關系在不同的學術單位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的珞珈學人,可以視為珞珈中國哲學在不同地域的開花結果,暫時不納入此狹義的“珞珈哲學文存”之中。

由于篇幅的關系,本書還未能完整地展示珞珈哲學的精神風貌,蕭萐父先生提倡的“詩化哲學”理念,以及通過對“人文易”的闡釋而揭示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思考,均未能将相關的文章收入本輯之中。大家可以參閱《吹沙集》《吹沙二集》等。

本書以人物為經,以代表性文章為緯。《文存》中的作者,大多都有衆多著作、文章行于當世,讀者若想更加充分、深入地了解珞珈中國哲學,希望以此《文存》為圖示,按圖而索文。

本書初期編輯工作的一切繁雜事務,均由秦平博士承擔。在此表示感謝。是為序。

吳根友

2021年元月16日


内容簡介

 

《珞珈中國哲學文存》(第一輯)内容分為四部分: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中國哲學的當代闡釋;哲學問題與哲學家研究;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本書主要聚焦于BEAT365唯一官网中國哲學學科老一輩學人的哲學思索與時代書寫,展現了“珞珈中國哲學學派”的深厚學脈與整體精神風貌,以代表性學人的代表性作品的形式呈現出“珞珈中國哲學學派”的精神特質與哲思取向。


 

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

蕭萐父   中國哲學啟蒙的坎坷道路

唐明邦   《周易》與21世紀

程靜宇   中國古代生命整體觀及其現代價值

李維武   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與傳統更新——關于19—20世紀中國哲學史觀的思考

李維武   嚴複與中國哲學本體論的古今之變

中國哲學的當代闡釋

蕭萐父   道家·隐者·思想異端

蕭萐父   傳統·儒家·倫理異化

李德永   莊子超越精神賞析

李德永   百家争鳴與荀況“解蔽”

唐明邦   道家、道教注重直覺思維之真谛

程靜宇   中國傳統中和思想發凡

蕭漢明   陰陽五行學說的曆史反思

哲學問題與哲學家研究

田文軍   關于宋元哲學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田文軍   中國現代哲學主題刍議———關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哲學發展的一些回顧與思考

呂有祥   佛教的“真善美樂”觀

呂有祥   臨濟義玄禅學簡述

蕭漢明   王船山易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的終結

郭齊勇 熊馮金賀   合論

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

段啟鹹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方法初探

段啟鹹   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

郭齊勇   中國哲學史上的非實體思想

徐水生   老莊思想對諾貝爾獎獲得者湯川秀樹的影響

徐水生   中國古代哲學對日本近代文化的影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