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段德智教授著作《萊布尼茨自然哲學文集》出版發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8-12-18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文集》(中間)
本網訊:由我院段德智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萊布尼茨文集》翻譯與研究”(項目編号14ZDB020),于2018年7月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階段性成果《萊布尼茨自然哲學文集》。該著是項目組繼《神正論》(第8卷)和《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第1卷)之後推出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如所周知,萊布尼茨不僅為二進位制的發明家(因此被視為現代計算機的先驅),且與牛頓同為微積分的發明家,而且還是一位思想深邃、自成一家的自然哲學家。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理論架構不僅涵蓋理論自然科學層面,而且還涵蓋形而上學層面。這兩個層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可以說是“一體兩面”。他的自然哲學的宏觀架構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則在于追求真、善、美、聖的統一。萊布尼茨不僅強調自然科學的“功用”和“價值”,“形而上學的頂峰和倫理學頂峰”的“合二而一”以及“物質的必要性和形式的美”的“有機結合”,而且還發出了“使哲學神聖化”的呼籲。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内容極其豐富,動力學、物性論和有形實體學說都可以說是它的基本構件,而這些構件本身又都有各自的概念系統。例如,他的動力學就包含有“能動的力”與“受動的力”以及“原初的力”與“派生的力”等概念;而這些概念又都各自包含一些子概念,例如,“能動的力”又進一步包含“死力”與“活力”,而“受動的力”則又進一步包含“不可入性”和“自然惰性”。再如,他的物質觀(物性論)不僅包含“原初物質”,而且還包含“次級物質”;而他的有形實體學說不僅包含“實體形式”,而且還包含“實體質料”。而所有這些概念又都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從而使他的整個自然哲學形成了一個層次分明又相當嚴密的概念系統。
該文集收錄了萊布尼茨1671—1716年間著述的20篇闡述其自然哲學思想的著作和書信。除一篇外,其餘全是由譯者據英文本、法文本和拉丁文本首次譯出。此外,譯者還寫了一篇長序,不僅勾勒了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概貌,而且還對其理論框架作了較為全面、系統和深刻的說明。該文集的出版對促進我國萊布尼茨自然哲學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