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學術成果  >  正文

【人民出版社】陳望衡著作: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上、下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4-12

書名: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上、下冊)

作者:陳望衡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開卷分類:社科>學術文化>哲學

出版日期:2018-04-01


内容簡介

曆史的劃分一般是以生産工具為代表的,史前人類主要的生産工具為石器,因此稱之為石器時代,文明史的開端則是以青銅器為代表的,稱之為青銅時代。

史前史一般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至少是一萬年以前,可以推到距今三百萬年前。中華民族的審美傳統或用文字(諸如詩歌)或用器物(諸如宮殿)存在着,發展着,形成自己的體系和自己的傳統。這種傳統主要是在文明史中形成的,但是,它可以溯源于史前的審美文化。中國美學的幾大傳統,即天人合一傳統、史筮合一傳統、陰陽和合傳統、禮樂和合傳統、意象合一傳統都可以在史前審美文化中找到源頭的。

史前可以說是文明前的“文明”,雖然是文明前的“文明”,卻不妨礙它也産生美,中華民族諸多的審美傳統均肇始于史前,這是由大量的考古材料得出來的必然結論。

《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意識研究(套裝上下冊)》分上下兩編。上編名“物化天地”主要論述物化了的審美意識,分别闡述石器、陶器、玉器和藝術中的審美意識。下編名“精神世界”,分别闡述史前神話與傳說中的審美意識,并選取史前有代表性的五種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做個案研究,闡述了原始宗教與審美意識的關系,并綜合性地論述史前文明的性質。


作者簡介

陳望衡,1944年10月生,湖南邵陽人。1962-1968,于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2008年5月獲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論文博士),現為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二級)、BEAT365唯一官网城市設計學院特聘教授、美學專業博士生導師、BEAT365唯一官网景觀文化研究暨規劃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作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優秀專家、國際應用美學研究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副主席、亞洲藝術學會副主席。主要從事美學研究。


目錄:

緒論 意識之母——史前審美意識的本原性

第壹章 史前石器的審美意識

第一節 材質——自然審美

第二節 形态——幾何審美

第三節 功利——因利得美

第四節 藝化——因巧取美

第貳章 史前陶器審美意識(上)

第一節 泥火藝術:文明之始

第二節 稚拙之美:早期陶器

第三節 詭異奇絕:中期陶器

第四節 素雅華麗:晚期陶器

第叁章 史前陶器審美意識(中)

第一節 造形的方式

第二節 造形的原則

第三節 造形的經典

第肆章 史前陶器審美意識(下)

第一節 抽象紋飾:譜天地節律

第二節 具象紋飾:頌生命之光華

第三節 營構法則:形式美的創立

第伍章 史前玉器審美意識(上)

第一節 石之美者

第二節 北系玉器

第三節 南系玉器

第陸章 史前玉器審美意識(下)

第一節 玉器與裝飾

第二節 玉器與神巫

第三節 玉器與禮制

第四節 玉器與審美

第柒章 史前藝術審美意識

第一節 史前音樂

第二節 史前舞蹈

第三節 史前雕塑

第四節 史前岩畫

第捌章 史前傳說與原始審美

第一節 三皇的傳說(上)

第二節 三皇的傳說(中)

第三節 三皇的傳說(下)

第四節 五帝的傳說(上)

第五節 五帝的傳說(下)

第玖章 史前神話與原始審美

第一節 開天辟地的神話

第二節 人類創造的神話

第三節 太陽月亮的神話

第四節 奇人異物的神話

第五節 山川河海的神話

第拾章 史前宗教與原始審美

第一節 祖先崇拜

第二節 自然崇拜

第三節 龍鳳崇拜

第四節 生殖崇拜

第五節 走出蒙昧

第拾壹章 史前審美意識例論

第一節 河姆渡文化:審美的濫觞

第二節 仰韶文化:華族的開始

第三節 馬家窯文化:彩陶藝術的巅峰

第四節 良渚文化:禮玉精神的代表

第五節 龍山文化:邁進文明的門檻

第拾貳章 史前審美與中華文明

第一節 人性的覺醒

第二節 以農耕為本

第三節 陰陽的萌生

第四節 禮樂的出現

第五節 民族的童年

結論:史前藝術與中華美學傳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