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BEAT365唯一官网博士後第十一場學術論壇的點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8-06-30
謝謝主持人與各位!文碧方副教授《< 新民說>發表百年後的思考》的學術報告及博士後崔濤等三位同仁的提問與文博士的答辯,給人啟迪良多。
首先,我們需要以現代意識對“公德”與“私德”予以界定。梁任公是開風氣之先的人物,他在百多年前對儒家與中國傳統的公私觀、公私德的前後颠倒的評價,表明他試圖從福澤谕吉的窠臼中掙脫出來,重新省視東方傳統。這與他到歐美考察及目睹旅日革新派人士的失德敗行有關。但梁任公并沒有把公私德的内涵與外延講清楚。八、九十年後,另一位開風氣之先的人物李澤厚先生,以“宗教性道德”解釋“私德”,以“社會性道德”解釋“公德”,把“忠”“孝”“仁”“義”劃在兩邊,給人以啟發,但仍未說清楚。例如,在儒家“仁德”的思想資源中就既含有“公德”又含有“私德”的意蘊。有的專家以“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來講公私德,有的專家以“個體道德”與“社會道德”來講公私德,有的專家從理性、情感、利益的糾纏處讨論,有的專家則以法律與道德來劃分。總之,非常複雜。我的一位博士生陳喬見的博士論文《先秦公私觀念與儒家公共哲學試探》剛以全優獲得通過,讨論甚詳。建議文博士與諸君進一步從當今公民社會的建設的角度更深入研讨這一問題,包括公民如何在目常生活中應避免損害公衆的利益及他人的權益,及其所涉及的倫理原則等。
其次,文博士與諸君的讨論,特别涉及傳統民間社會空間很大的史實及鄉約的作用等,還涉及到儒家理念與古代制度的關系問題。後一問題,除了諸君說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曆史上儒學、儒家對專制制度的疏離、排拒、反抗之外,似乎還應當看到,儒學理念與儒家知識人在傳統社會的有人性的制度建構中的積極作用,這涉及到有益于民衆權益與百姓私人空間的保護等問題。對中華制度文明,我們還太陌生,認識極為膚淺,缺乏多學科交叉的深入研究,包括土地、賦稅與經田界,養老恤孤、救荒赈災等對社會貧弱者的關愛,教育考試與文官制度中給予農家與平民子弟受教育權與參與政治權的機會保證,中華倫理法系有關容隐制度對隐私權的保護,監察制度,契約文書中涉及的民商法律等,都有很多寶貴的曆史經驗與合理層面,可以成為現代制度的資源,予以創造性轉化。
最後,文博士有關人類凡是有傳統的文明與宗教,無不以“愛”立教,儒家以“仁愛”立教及其普世價值與當代意義的論述,深得吾心。梁啟超的“新民說”發表的時候,中國積貧積弱,歐風美雨,堅船利炮,列強宰割,中國社會解體,中國文化處于危機之中。開發民智的啟蒙無疑具有偉大意義。但随之而來,全盤西化成為主潮,中國百事不如人。“文化決定論”成為思維定勢,中國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成了替罪羊。清末民初以來,對自家文明傳統的非理性的踐踏、毀辱成為主潮。一百多年過去了,重新檢讨;改革開放三十年過去了,重新反思;感觸良多。中國崛起,文化自覺顯得更為重要。我們拿什麼走上世界,與别的文明對話?我們拿什麼建構自家的文明與精神家園?隻是拾人牙慧,隻是舶來品麼?現在,我們到了揚棄啟蒙,發掘自家文明精華的時代了!
以“仁愛”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的重建,以溫良恭儉讓為教養主調的禮樂文明的提倡,對健康法治社會的形成,對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與和諧社會的建構,對中國的長治久安,太重要了!孔子仁愛之道是正道。記載孔子與當時人的對話的《論語》等《四書》,寓意深長,給人以文明教養。養育心、性、情、才,對現代性與文明對話太有意義了!無論是過去的宣揚仇恨,從親情仇恨始,達至全社會人人自危;還是今天的放任利欲,徹上徹下的聲色犬馬及自我中心,不顧他人等;對國民性情、心理的危害太大了!如要真正接納西方的優良傳統與正價值等等,要真正走上健康的現代化,不可能沒有文化認同、倫理共識與終極關懷,而這主要在儒家文化的資源中,需要做調适工作!現在不少青年人熱衷于西方政治哲學,其實,從亞裡士多德到伯林,從哈耶克到羅爾斯,真正想吸取之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隻有通過真誠地了解儒家社會,真誠地學習儒家文化,才能實現。
不當之處,敬請批評。謝謝大家!
BEAT365唯一官网博士後第十一場學術論壇(2008年6月26日晚于beat365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