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在線論文  >  正文

神權政治與民主政體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8-11-20

beat365体育官网 郝長墀

摘要:本文讨論如何走出專制與民主的對立,特别是走出對于民主政體的盲目迷信和崇拜。對于一個社會制度的評判标準是正義。民主政體是不是等于正義的社會,或者接近正義的社會呢?西方的蘇格拉底與中國的墨子對此持懷疑态度,并給出了他們的理由。

一、 問題

凡是受過現代教育的人,無論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都會認為專制政權(個人或者少數人)在道德上是邪惡的,在政治上是非正義的。同時,他們認為,民主政治,作為多數人意志在政權上的體現,是唯一正确和正義的政府形式。批判專制,弘揚民主,是人們所認為的現代政治的共識。專制和民主被理解為在實踐上不共戴天,在理論上是互相對立的範疇。在政治上最基本的是非問題,因而,就是:一個政府是代表個人或少數人的意志呢,還是代表社會最大多少人的意志?對于民主的任何異議,都被認為是一種瘋狂。民主社會似乎被理解為人類的最高理想和最神聖的東西。

我2007年在美國貝勒大學教課的時候,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假如現在有人對于民主進行懷疑,他将被如何看待?一個研究生馬上說,他會被看作瘋子。在美國,民主、自由等字眼是神聖的,是不容任何人懷疑的。在美國,一個選舉産生的政府官員被認為是他的選區的代表。他代表的是他的選區多數人的利益的和觀點。換句話說,政府官員代表自己選區人民的意志。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假如選舉體制完全透明,一個被選舉出來的政府是不是最好的政府呢?民主政體是人類社會最好的選擇嗎?這是本文要讨論的問題。在讨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舉幾個例子。

2008年10月,美國阿拉斯加州的一位85歲的資深共和黨參議員被華盛頓特區的一個法庭判為隐瞞受賄罪成立。阿拉斯加有很多地下資源,是企業家和資本家眼中的寶地。很多石油大王都把眼光盯在那裡。這位共和黨之所以能在美國參議員任職40年以上,就是因為他給阿拉斯加帶來了不少資金。盡管他被判為有罪,阿拉斯加的選民并不這麼看。在他們眼中,這位參議員是父母,是救命恩人。即使他受賄,也隻是小事一樁。在08年的改選中,他以微弱多數勝出。阿拉斯加州長(08年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說,這位參議員是否應該辭職,要看人民的意志如何說話;選舉結果說出了人民的心聲。[1]

今年美國總統選舉日期11月4日。美國總統競選中,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之間互相攻擊,都在試圖向選民表明,他們代表了大多數人即中産階級的利益。為了吸引選票,候選人必須把自己的觀點和政策說成是代表大衆的心聲的。他們必須小心翼翼,不能說選民不愛聽的話。那麼一個選民,在決定投誰的票時,是如何想的呢?根據我的觀察,我覺得一個選民,無論他持有什麼觀點,大概會作如下的考慮:(1)誰當總統後,能夠保護我的利益和安全?誰能使得我過得更好?1980年美國進行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裡根和時任總統民主黨卡特進行唯一一次電視辯論中,問了選民這麼一個著名的問題,從而改變了整個競選的方向:“你目前的生活比4年前更好嗎?(“ Are you better off now than you were four years ago?”)2008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Obama,采取裡根的策略。美國正在遭遇8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蕭條。Obama問了選民一個問題:你想4年以後比現在過得好嗎?他的問題背後的意思是:正是共和黨8年的執政,使得我們陷入目前的經濟困難時期。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改變白宮主人,讓民主黨執政。在這次選舉中,經濟問題成了壓倒一切的問題。(2)國家安全問題:誰更能保護我們美國人的安全?誰更能打擊敵人?(3)他是基督徒嗎?在美國基督徒人數最多。非基督徒候選人很難成功。為了攻擊Obama,有人就說他是穆斯林信徒,甚至暗示他不是美國人。(4)他在堕胎和槍支管制上和我的觀點一樣嗎?(5)我能容忍一個黑人成為美國總統嗎?還有其他很多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選民在做出選票決定時,總是問自己:他和我想的一樣嗎?

很顯然,民主政體,即使在其理想的形式下,也是各種利益平衡的産物。民主政體的核心政治問題是:誰更能代表我或者我們的利益?基于這種思考建立起來的民主政體不可能是最理想的人類社會。最理想的人類社會是把正義(justice)而不是公平(fairness)作為核心價值的。正義,其根源不是社會大多數民衆,而是超越于任何人的意志和理性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将讨論墨子和蘇格拉底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盡管墨子和蘇格拉底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對于民主政體都是持懷疑态度的,更準确的說,他們懷疑正義的社會是建立在人類的理性和意志上的。對于墨子而言,社會的準則和法律不是起源于下,而是來自上面,即天。社會的正義是兼愛,而兼愛是天意。社會的政治和道德基礎是天意,是宗教。蘇格拉底認為,首先,我們不能忘記最基本的區分,神的智慧和人的智慧的區分。相對于神的智慧,人的智慧是無知。其次,社會大多數人的意見和真理不能劃等号。法律和城邦應該體現真理,而不是多數人的意志和意見。

二、 神、人之分;真理、意見之分

在西方哲學史上,蘇格拉底之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可以這麼說,蘇格拉底的哲學是圍繞着蘇格拉底之死而展開的。盡管蘇格拉底沒有留下文字,從他的學生柏拉圖的對話錄中《Apology》和《Crito》[2]可以看出,蘇格拉底哲學的中心問題和柏拉圖哲學的中心問題有着本質上的區分:在蘇格拉底看來,哲學的中心問題是認識到神和人在智慧上的鴻溝和區分,而在柏拉圖哲學中,這種區分成了人本身的區分,即理念世界與這個世界的區分、靈魂與肉體的區分、知識與意見的區分。[3]

在《Apology》中,70歲的蘇格拉底說,針對他有兩個指控:一個是比較具體的起訴,即指責他腐蝕青年和不信雅典城邦所信的神;他認為,這個指控比較好反駁。另外一個是人們長期以來對于他的各種诽謗。這個指控比較難以在短時間内澄清,因為人們從小耳濡目染,對于那些謠言信以為真。他首先反駁和解釋人為什麼诽謗他。隻有回答了這個問題,才能反駁那個具體的指控。蘇格拉底為什麼有很糟糕的名聲呢?這一切都源于他所具有的智慧。他的朋友得到一個神谕說,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了。這一點,讓蘇格拉底感到很疑惑,因為他明白自己沒有什麼智慧。所以,他想驗證神谕是錯的。如果有人比他更有智慧,那麼,神谕就是錯的。于是,他開始了他的驗證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他招緻诽謗和謠言的開始。他首先考驗著名的政治家們,然後是詩人,然後是工匠階層。他發現,他和這些人的區分是:“我比這個人有智慧,很可能是這樣的,我們倆所知道的都沒有什麼價值,但是,他覺得自己知道一些,而實際是他不知道。而我呢,當我不知道的時候,我不認為我知道。所以,僅僅是在這一點上我比他有智慧,即我不認為我知道我不知道的東西”(Apology, 26)。[4]“先生們,事實很可能是這樣的,神是有智慧的,神谕的所要說的是,人的智慧幾乎沒有價值。當他說,這個人,蘇格拉底,他是用我的名字作為一個例子,試圖表明:他是你們這些會死的人中的一員,如蘇格拉底一樣的人是最有智慧,因為他明白他的智慧是沒有價值的”(Apology, 27)。

蘇格拉底為什麼在人類中最有智慧呢?因為他知道,與神的智慧想比,他的智慧等于零。人和神之間在智慧上有着本質性的區分。這也許是因為人屬于會死的範疇(這一形而上學的本質)所決定的。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性,就是最有智慧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于蘇格拉底的審判和蘇格拉底之死,揭示了人另外一個根本的特性:傲慢。傲慢就是否認自己的無知。

蘇格拉底說,他之所以不放棄驗證神谕,是因為這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這是服務于神的職責(Apology,26)。正是因為他的這種不斷對于人們進行拷問,使得他得罪的人越來越多,因為他揭示了人不想看到的面紗: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說,“即使現在,我也将繼續從事神命令我做的調查任務。我将詢問任何人,無論是公民還是陌生人,隻要我覺得他是有智慧的。如果我不覺得他有智慧,我将求助于神的幫助,向他表明他不是有智慧的。正是因為這種職業,我沒有任何空閑時間從事公共服務,我也沒有為我自己掙錢。正是因為服務于神,我的生活極其貧窮”(Apology,27)。蘇格拉底所從事的是神的使命:神想通過他來昭示人類,人的智慧是極其有限的。

因此,對于蘇格拉底的審判是人類的傲慢對于神的審判,是對于神的反叛;蘇格拉底之死是人和神之間的區分的消失。控告蘇格拉底的人說他不信神,而經過蘇格拉底的诘問,恰恰表明,那些口頭上相信神的人是不相信神的。他們利用神的名義來處死完成神的任務的使者。

正是人的有限性和傲慢性,特别是傲慢性,使得人和神之間有着本質性的區分。這和後來基督教中有關人性的理論很相似。蘇格拉底之死與耶稣之死有很大相似性。蘇格拉底說,即使宣布他無罪釋放,他将繼續做他一直做得工作。他不會用沉默和流放來躲避死亡的。流亡對于他來說沒有意義,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人類都不會容忍他把關于人性的皇帝的新裝給揭破。他與雅典民主政體的沖突不是個人與不同社會制度的沖突,而是人和神之間的沖突(Apology 41)。

蘇格拉底對于死亡的态度也反映出了人和神之間的區分。蘇格拉底之死是他完成神的使命的一個部分:一方面,不懼怕死亡是因為要完成神的使命;另外一方面,我們對于死亡的無知反映了我們智慧的有限性。如果我們懼怕死亡,那就是自認為自己對于不知道的東西知道。蘇格拉底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