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晚年的思想轉向及其文化意蘊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07-05-09
殷海光先生(1919—1969)是本世紀中國不可多得的自由主義鬥士,風骨嶙峋的知識分子,一位充滿着道德熱情和道德勇氣的理想主義者。他不畏強權,不避橫逆,為弘揚五四精神和在中國實現自由、民主奮鬥了一生,終因六十年代台灣國民黨政府的政治迫害,抑郁患癌,過早謝世。
殷先生說他自己是“五四後期人物”[①],沒有機緣享受五四人物的聲華,卻遭受着寂寞、凄涼和困厄。他一生沿着五四啟蒙主義的道路,對中國傳統積弊與現實負面作無情的鞭笞和批判,晚年尤能以今是而昨非的精神,勇敢地否定自己,修正與檢讨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片面理解,轉而認同民族文化的優長與價值,批評西方現代化的弊病。他在臨終前說:“我的思想剛剛成熟,就在跑道的起跑點上倒下來,對于青年,我的責任未了,對于苦難的中國,我沒有交待!”[②]“我現在才發現,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希望能再活十五年,為中國文化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