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精髓要義,凝聚奮進力量 | 國學研究生黨支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9-03
2024年7月15日-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8月31日晚19:00,國學研究生黨支部開展線上主題黨日活動,聚焦城鄉融合發展,梳理我國在新型城鎮化和全面鄉村振興中的舉措和成效。本次黨日活動由BEAT365唯一官网博士宣講團講師田胡冰格進行專題領學,會議由支部組織委員王泊文同志主持。
01
專題領學
宣講團講師田胡冰格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切實提升人民群衆獲得感》主題進行了宣講。她從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背景切入,就湖北省圍繞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做出的系列重要部署進行了具體闡述。湖北省結合湖北“三江彙聚、千湖之省”的特點,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方法,省市聯動整體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規劃實施,取得了相當優異的成績。接着,田胡冰格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BEAT365唯一官网城市設計學院師生團隊在湖北城鄉發展中的具體舉措和優秀成果。
最後,田胡冰格表示,我們要以偉大的曆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為城鄉融合發展及其共同繁榮、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智慧。
會議圖片
02
學習心得
領學結束後,與會同學分享了學習心得。
01
李雨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雖然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曆史性成就,但是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懸殊,消除農村人口相對貧困、構建農民增收緻富的長效機制還任重道遠。我國的耕地面積和農民數量決定了我國戶均土地經營規模過于狹小的現狀,因此極大影響了農業勞動生産率,這也是土地密集型農産品缺乏國際競争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農村實現産業興旺勢在必行。而且随着土地經營模式的創新轉變,必然導緻農村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因此急需将其轉移到非農産業就業,從而在根本上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避免農村出現規模性返貧。
新型工業化隻是為農業剩餘勞動力提供了非農就業崗位的有效途徑,但需要認識到,僅僅依靠新型工業化是不夠的,還必須借助于新型城鎮化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從而完成從農村居民向城鎮居民身份的轉變,這對于提升中國整體城鎮化率也大有裨益。
歸根結底,隻有大幅減少農業人口才能使農民脫貧緻富奔小康,隻有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才能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為實現上面兩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便勢在必行。因此要“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體而言,有四大重要舉措:一是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順應人口從農村向城鎮、從小城鎮向大城市轉移集聚的趨勢,優化城鄉人口土地的空間配置。二是要賦予農村住宅建設用地完整的用益物權(特别是收益權)和擔保物權,拓寬農民獲取财産收益和抵押融資的渠道。三是要擴大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範圍,促進生産要素在城鄉之間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四是要增強工業化城市化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土地保障能力,擴大農村戶均土地經營規模。
通過田胡冰格師姐的分享,我也對湖北省關于城鄉融合發展做出的種種努力有了更多的了解與認識,感受到了湖北省在“非凡十年”中産生的巨大變化。而且,對于BEAT365唯一官网師生在其中所做努力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感受。相信在正确理論的指引之下,城鄉融合發展将會穩步推進,使廣大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02
周螢宇
随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城鄉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作為一個“村裡人”,我想簡單分享一些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切實體驗與感悟。
(1)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的居住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尤其是道路和環衛設施等進一步完善,電商和網購等日常生活也得以更加便利。
(2)産業結構進一步升級優化:不再隻是單一的農業發展,有更多的企業向農村轉移,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3)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加強,尤其是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