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黨群工作  >  黨建工作  >  正文

青春共建美麗長江經濟帶·beat365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研究生黨支部赴湖北省武漢市暑期調研紀實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9-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種類繁多、燦爛輝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遺産資源,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曆程,是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寶。在當前和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更好的保護和利用長江流域的文化遺産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深耕社會、勇擔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2024年8月26日,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研究生黨支部的五位黨員同志作為beat365体育官网赴湖北省武漢市、荊州市實踐隊的成員,以“長江流域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利用”為主題分别前往武漢市江欣苑社區、昙華林進行調研,對目前非遺文化賦能文化社區建設的現狀進行研究,在近距離體會非遺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發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深入探索文旅融合視野下長江流域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的實踐路徑。

為深入了解“非遺在社區”工作對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充分把握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對加強社區治理、增進社區凝聚力、維系鄰裡和睦關系方面的重要作用,8月26日上午,實踐隊員抵達武漢市江欣苑社區,對非遺賦能文化社區建設的發展現狀進行調研。

圖片  圖片

探訪江欣苑社區 

江欣苑社區以高龍文化為基礎,先後引進了54個國家級、省市級非遺項目入駐園區,建成了“一坊兩館一街”:即武漢高龍城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園百工坊和高龍博物館、漢繡博物館、楚香漢味一條街,是全國首家建在社區的非遺傳承園。其中,作為湖北省民間傳統美術,漢繡始于漢、興于唐、盛于清,并于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漢繡博物館作為湖北省第一家民辦漢繡專題博物館,也成為了解漢繡發展曆史與現狀的重要窗口。

在參觀漢繡博物館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們欣賞到了琳琅滿目的漢繡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構思精巧、技法獨特、色彩濃豔、紋樣精美,體現出強烈的傳統與現代融合之感。而漢繡線上數字展館更讓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數字化時代漢繡非遺文化迸發的強大生機與活力。

圖片  圖片

參觀漢繡博物館

在江欣苑漢繡工作室,隊員們現場觀摩了漢繡繡娘的精緻刺繡手法,深刻體會了漢繡獨特的審美文化。在與漢繡非遺傳承人的交談中,隊員們了解到漢繡因其精湛的技藝和濃厚的文化價值備受青睐,江欣苑社區通過統一規劃、定期培訓、義務宣講等措施将漢繡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弘揚與社區居民的生活密切聯系在了一起,不僅緩解了漢繡技藝日漸式微的局面,還儲備了一批專職“繡娘”,有效拉動了社區居民的就業,提高了社區的整體治理水平。

随後,社會實踐隊員來到高龍博物館展開調研,了解了漢陽高龍的起源傳說、曆史沿革、高龍軋制和表演實景過程,同時也借助館内的弧幕帶水投影和3D科技,模拟參與了高龍的制作,獲得了直觀的舞龍遊戲體驗。在與博物館工作人員的交流過程中,實踐團隊了解到近些年江欣苑的非遺傳承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周邊居民參與高龍文化保護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高龍這一湖北特有的龍燈藝術也逐漸變得火熱了起來。

圖片  圖片

參觀高龍博物館

下午,實踐隊員們來到了古香古色的昙華林文化街,探訪昙華林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館。在體驗館内,隊員們欣賞了以“黃鶴樓”建築為原型雕刻的黃木工藝品,參觀了魯班鎖、剪紙、京劇臉譜、漢繡等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作品。在與現場工作人員和遊客的采訪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目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視程度普遍提升,收藏選購非遺作品及其衍生品的意願也在不斷加強,文旅融合勢頭正好;但也普遍存在着非遺傳承人持續流失,非遺作品更新滞後于市場發展等問題。

圖片  圖片

參觀昙華林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館


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本次實地調研的過程中,實踐團隊深入實踐地,通過躬身實踐、訪談交流、學習體驗,實踐團隊深入了解了漢繡文化、高龍文化等長江流域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現狀,切身體會到了何為“一方人文一方魂”,深刻感受到了非遺社區對大衆文化建設、傳統文化轉型、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實踐隊員将以此為契機,持續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賦能文化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的美好生活需要,為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理論支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聚合文化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