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黨群工作  >  黨建工作  >  正文

【戰疫故事彙】beat365体育官网2017級博士研究生第二黨支部“戰疫故事彙”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07-13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不便,而身邊一個個投身一線的普通人,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着一份力量。

社區防疫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我的媽媽正是主動請纓,奮戰一線的一員。我們所在的小區位于城市的老城區,居住人口以租戶和老年人為主,還有一些特殊人員,社區情況較為複雜,我的媽媽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每天對“三無”小區進行巡查,巡查時事無巨細,時刻警惕,對進出小區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信息登記等,勸導居民盡量不外出,做到不串門、不聚集,外出必須戴口罩、勤洗手等。同時也向小區居民認真、仔細介紹疫情及相關政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耐心勸導遛彎、聚集聊天的居民盡快返回,減少出門次數,降低感染風險。每天看到媽媽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堅守崗位,不畏嚴寒,心無旁骛的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都讓我深深感受到共産黨員頑強拼搏、連續作戰的精神。疫情期間,正是千千萬萬的黨員同志“沖鋒在前做在先”,舍小我成大我,才使得社區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得感染的風險有效的降低,正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共同努力才帶來了我們家家戶戶的平平安安。

受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都還沒有複學,我們博士生大多數都是在家裡進行科研活動,武大的黃敏學老師利用自己的學術專長來進行學術抗疫,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黃老師的學術抗疫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通過公益直播,賦能社群抗疫。受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會的邀請,黃敏學老師推出了線上公益直播課《疫情下的社群賦能營銷新模式:從顧客交易到用戶交互》。該公益直播課累計觀看人數超過1.6萬人,受到了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與好評。不少企業邀請黃老師進行深度交流,希望将理論付諸于實踐,助推企業的轉型升級。

通過遠程課程,引導學生抗疫。疫情期間,黃老師一直堅持線上教授《網絡營銷》課程。黃老師不僅根據網絡教學的要求靈活調整了授課方式,而且結合疫情的影響靈活調整授課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授課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以及企業應如何面對環境帶來的影響。在黃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們針對現實企業尤其是網絡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進行了深入思考,獲得了經濟與管理學院公衆号的深度報道,得到武大校友的一緻好評。

通過雲端學術會議進行科研交流活動。第四屆營銷科學與創新國際研讨會BEAT365唯一官网召開,由于武漢當時是疫情最嚴重的城市,而後,疫情在國際上也越演越烈,為了減少聚集,黃老師全面協調會議各主辦方和參會人員,将會議通過網絡方式召開。

疫情遠未過去,後疫情時期的經濟發展更是任重道遠。黃老師堅持服務社會的學術理念,全力發揮學術擔當,用自己的所學、所知和所研為戰疫助力。在家學習科研多有不便,黃老師的戰役故事也啟發我們疫情期間更要合理安排時間,因地制宜地展開學習,創造條件跟進科研進度,疫情期間,學院各專業的老師同學有很多基于疫情的思考,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即使是身在校園,也時刻保持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時刻謹記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戰争中,每個人都在盡己所能的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有的人主動居家隔離,有的人奮戰堅守在一線,也有的人主動成為志願者,義無反顧投身抗疫前線。

我所在的小區就有這樣一位90後志願者,大家都喜歡叫他小李。由于小區老年人居多,大部分人對疫情信息的了解比較少,對防控措施的掌握也不夠完全,很多居民缺少防範意識,聚衆聊天的現象很多。小李了解了小區的基本情況後,時常頂着風雪耐心勸導老人居家隔離,向他們仔細講解新冠病毒的危害,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随着小李熱心的宣傳,很多人逐漸對國家的防疫政策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對于居家也不再持抵觸情緒,為了更好的服務人民,小李主動幫忙代收快遞,得到了很多居民的認可。正是這樣用愛心、熱心來幫助他人的實際行動,使得人民在疫情面前也不會退縮,增強了戰勝疫情的信心與力量。

疫情期間,同學們的聯系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聽到同門的師妹積極響應組織号召,主動請纓到社區去支援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對我的觸動非常大。

師妹服務的小區居民多達15000餘人,重點監控的居民也多達幾百人,防疫情況十分複雜。師妹每天穿着厚重的防護服,一層樓一層樓的逐家逐戶宣傳關于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相關知識,增強群衆防控意識。宣傳的過程中,也時有矛盾發生,針對不聽勸阻的部分居民,師妹及時的給居委會建議,發動樓長、家裡的晚輩等與他們熟悉的人員進行勸說,隔離的争吵明顯的減少了很多。在小區入口查驗通行證的過程中,居民經常與保安産生沖突,排查的工作量也十分大,師妹就此問題向居委會建議在出口增加查驗,提高通行的效率,得到了居委會的采納,減少了矛盾沖突。

正是向師門這些社區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者所做的每件小事,彙聚了團結一心,共抗疫情的巨大力量,溫暖着我們的心靈,也讓我們感受到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扛起自己的責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身邊許多黨員同志都投身到社區疫情的防控工作之中。

一個社區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小區中有很多老黨員都自願加入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防控期間的天氣一直陰冷,寒風肆虐,雨雪交加,但他們仍然不忘初心,時時刻刻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盤查外來人員、測體溫、查證件、登記信息,一樣不落,嚴格執行防控任務,充分體現了黨員同志沖鋒在前、勇挑重擔、擔當作為的精神風貌。

看到風雪中仍然堅守在崗位的黨員志願者,許多居民都深受感動,為他們送熱水,暖寶寶,讓身處嚴寒中的人們感受到了溫暖和信心,更加鼓舞了黨員志願者們的鬥志和激情,使得人們更加堅信我們可以打赢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我的家鄉在荊州,寒假開始之後我便從武漢返鄉。疫情爆發期間,聽到了一位90後老鄉的故事讓我很感動。

甘如意是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心醫院的一名醫生,武漢封城後,她和大家一樣返回荊州老家休假。随着疫情的逐漸嚴峻,她逐漸的意識到自己不想也不能缺席這場戰疫。于是她成為了最美的逆行者,騎着自行車一路踏上了返回武漢的征途。

1月31日,帶上幹糧,騎行了11公裡的甘如意在鎮政府開具了鄉鎮一級的通行證明,逆行而上,她有一種使命感,這種使命感讓她不懼艱難,因為前方有着她要守護的病人,有着需要她替換的同事。她出發的時候荊州長江大橋已經開始了交通管制,自行車無法通行,便步行,從下午的兩點一直走到天黑。到了荊州市區,甘如意騎上了共享單車重新上路,瓢潑大雨不能阻擋她前進的腳步,因為她心中隻有一個信念:快點到醫院,快點投入戰鬥。經過了四個日夜的奔波,甘如意終于到達了武漢,出現在了她化驗室的崗位上。就是這樣一個90後女孩,為了心中的信念,為了不辱使命,輾轉了300多公裡,逆行而上投身到武漢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正是有千千萬萬像甘如意一樣的逆行者,支撐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強壁壘,也正是身邊這一個個溫暖感人的故事,給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