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來教授帶來主題講座“文科做學術的體會”——“博士生導師論壇”第一場順利結束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6-12-13
10月20日下午,李佃來教授就“文科做學術的體會”,在beat365体育官网大報告廳開講“博士生導師論壇”暨“武大哲學學科重建60周年”系列活動,講座互動熱烈,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首先,李佃來教授以自身的學術曆程進行分享,一些經曆引起了同學們的共鳴。李佃來教授分享了他本科期間寫出小論文時感到的喜悅和成就感,至今堅持每年發表十多篇文章,正是踏實做學問的結果,他已将哲學作為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學術是個内在的東西,需要體驗,與社會、時代相融合,從哲學關系到思想、實在,甚至整個中華民族。”
其次,李佃來教授針對文科做學術的特殊性進行了講解,不僅有時限的不同,也有方法上的不同。文科要在方法上實現突破,使文科具有不同于理科的屬于自己的特點。為此李佃來教授提出了文科做學術的三個要點:讀、想和寫。
第一,既要讀原著也要讀文章。讀原著,過去哲學家探讨的問題對今天仍有啟發意義,依賴過去對問題的思考來支撐、指導我們進行研究。“書與對象之間有思想史的聯系,在研究一個哲學家或其思想時要學會把‘他’放在思想發展的曆程之中來理解和把握。”讀文章,學使用文獻的要領,學别人怎麼思考問題。研究一個哲學家的思想,不能僅僅醉心于這個哲學家的著作,固步自封,還要與時俱進了解前沿性的信息及熱點問題。
第二,以文本為依據進行廣闊的思考。讀一個哲學家的思想,要以文本為依據但不完全遵從文本解釋,要同時進行跨越文本的思考。如黑格爾所講的邏輯不能隻從文本的意義上解釋為形式邏輯,黑格爾的所講的邏輯是内容,是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是規定事物之存在的本體,這個問題就需要思考。“我喜歡走路上下班,一來可以鍛煉身體,二來可以觀察社會,三來可以進行不斷的思考,根據現實思考理論,會獲得豁然開朗的視角。”
第三,在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下進行不斷地練習。李佃來教授就其自身的經驗而言,經常把腦海中突然出現的靈感記錄下來,然後想一個宏大的好題目,再對論文框架進行構思,通過不斷地寫,才能有效地提高學術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從事學術研究要善于從思想史、文獻和現實出發,梳理思想史上的關系不宜引用過多,應該做到“六經注我”而不僅僅是“我注六經”,結合現實的支點,寫出一篇既有現實感也有理論性的好文章。
第四,李佃來教授強調學術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性,即使以後不從事研究,現在的學術訓練對每個人往後的其他工作也是極有幫助的。因為學術研究與個人所從事的其他活動具有一貫性和内推性,從事其他行業需要基本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說到底也是學術研究的能力。理論與實踐并不是相互分離的,實踐在某種意義上,是理論創制的結果,有了理論的高度,實踐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最後,李佃來教授還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解答了同學們在學習和研究中的許多疑問。講座在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