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信息發布

beat365体育官网孫勁松教授給研究生做“禅宗的叢林制度”講座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6-12-14

    2016年11月15日下午六點半,孫勁松教授在beat365体育官网小報告廳開講 “禅宗的叢林制度”講座。正值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學科重建六十周年,禅學社成立兩周年,特舉辦此次講座作為第二期“博士生導師論壇”系列活動。在講座中,孫老師妙語連珠,活躍氣氛之餘也讓同學們獲益匪淺。

    孫老師開篇介紹了講座主題的曆史緣起,着重解釋了“叢林”的起源。“叢林”是從梵語意譯過來的,在《大智度論》中有過記載:“僧伽秦言衆。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 “叢林”本義為茂密的樹林,其引申義指僧侶聚集、修道之處,通常特指禅宗寺院。

    首先,孫老師透過講解唐代的宗教管理制度的特點,帶我們感性地了解佛教興盛時期的狀況。

第一個特點是“政主教從”,表現為政治對宗教進行限制。魏晉南北朝佛教傳入中國,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是出家人不需要傜役,導緻國家兵力流失;二是民衆樂善好施導緻部分僧人腐化;三是出家沒有限制,僧人魚龍混雜。古代皇權至上,對宗教開始進行限制,唐高祖就頒诏要求京城留寺三所、觀二所,其餘天下諸州各留一所,餘皆廢除。

    第二個特點是“試經度僧”,表現為政府對僧人進行管理。僧人隻有通過對佛教經典的考核後,才能合法剃度出家。這一制度揀選了深谙禅學義理的出家人,解決了宗教“魚龍混雜”的情況。“試經度僧”幫助了宗教團體清理門戶,建立規矩;同時也導緻六祖慧能大師被拒之門外,真正有悟性卻不識字的,導緻無法被授予“度牒”,合法出家。

    第三個特點是“度牒戒牒”,表現為管理制度的變化。通過“試經”考核後由政府授予“度牒”,而出家受戒時授予“戒牒”,隻有同時具備度牒和戒牒才是合法的僧人。而一些無法通過“試經”的人,要麼無法成為合法僧人,要麼勾結官府、購買“度牒”,“合法”出家,金錢介入以後魚龍混雜的問題沒有解決,對有悟性的僧人多加限制,導緻了佛教發展出現了瓶頸。

    佛教出現了這些問題後,并沒有停滞不前,而是建設具有禅宗特色的叢林制度,即“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

    馬祖道一是唐代著名的禅師,憑借膽略和遠見,突破了唐代僵化的寺院管理制度。第一步是寄居的南嶽般若寺遷移到福建建陽、江西臨川,跳出必須依附官辦寺院的舊制,獨立建設有禅宗特色的叢林,但屢受限制。第二步是遷至贛州,得到地方官員的支持,建立非官方禅宗道場并長期傳法。第三步是入住洪州的官辦寺院,依禅宗教育主旨改革并建立多處不同規模的弘法道場。

    百丈懷海則是馬祖的弟子,他在馬祖道一開創的叢林制度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嚴密的寺院管理體系,史稱“百丈清規”。包括一是共同勞動的“普請”制度,強調農禅并重,以身作則“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二是财務公開的“日單、旬單”與“歲計”制度,召集相關人員核算财務收支情況。三是主持離任與去世的财務審計制度,離任清點公私财物,辭世則将私人财物可“估唱”等處理。四是懲前毖後的“肅衆”制度,設“維那”一職,當僧人發生不合律法行為時候,輕則罰錢、罰香、罰油,重則捶擯、體罰、開除。這套嚴密的寺院管理制度,起到了“不污清衆,不毀僧形,不擾公門,不洩于外”的效果。

    最後,在講座結束後的觀衆提問、互動環節中,孫老師就同學們所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詳細的解答。整場講座因為老師幽默的話語和生動的例子,我們大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益良多,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結束了這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beat365体育官网 王光潔、黃婷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