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發現學科美,激活創新力”活動作品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4-28
“發現學科美,激活創新力”活動開展以來,beat365体育官网同學踴躍報名、積極參與。經學術部初評,拟将以下作品推薦至學校。現将本次活動作品展示如下。
一、文字類作品
1号作品 《哲學的贊歌:穿越時空的智者對話》 作者:賀智妮
在曆史的長河中,
思想家們靜靜地坐着,
他們的目光穿越千年,
對話着每一個追尋智慧的靈魂。
柏拉圖低聲訴說,
“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總不會放棄愛智之學”;
這是對哲學的深情告白,每一次探索,每一次發現,
都是心靈與宇宙之間,最純粹的對話。
亞裡士多德堅定回應,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這不僅是對師承的尊重,
更是對探索真理無盡渴望的表達。
笛卡爾冷靜宣言,
“我思,故我在”;
此言如一束明光,照耀理智之路,
以懷疑鋪開探尋真理的征途,
在知識的海洋中尋覓不動搖的島嶼。
康德嚴肅宣告,
“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
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在這宏大與内省之間,哲學構築了道德的宇宙,
引領我們在星辰與内心之間,找尋意義的軌迹。
黑格爾莊重闡述,
“真理是整體,曆史是理性的展現”;
在哲學的廣闊天地中,每個部分都反映出整體的深意,
穿梭于宏大的曆史長河,我們不斷探尋絕對精神的蹤迹。
海德格爾啟示我們,
“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
通過對終極境遇的深刻反思,揭示存在的真谛與價值,
在生與死的邊緣,引導我們勇敢地審視自我,探求生命的本質。
薩特高聲呐喊,
“存在先于本質,自由塑造我們的實存”;
在無盡的可能性與必須承擔的責任中,
塑造我們自身的存在,織就生命的意義。
哲學,是這些智者們手中的鑰匙,
開啟了理解世界的大門;
它不斷地自我更新,
卻永遠保持着對真、善、美的追求。
他們用邏格斯搭建起階梯,
邀請後來者一步步攀登;
在每一個時代,都有新的聲音響起,
那些思考的瞬間,如同絢麗的煙花,刹那卻永恒。
2号作品 《探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美:智慧之光,實踐之路》 作者:賈怡昕
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門深邃而博大的學科,猶如一座燈塔,在人類思想的海洋中照亮前行的道路。它不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更是時代的精華,凝聚着人類對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對社會的獨特理解。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殿堂裡,我們得以窺見曆史發展的規律,理解社會變革的動因,它不僅教會我們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實踐的觀點指導行動,也教會我們如何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如何在變革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實現進步。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美,美在其批判性。它敢于直面現實,勇于揭露社會矛盾,不斷推動社會進步。這種批判精神是對舊有觀念的批判和挑戰,也是對新生思想的探索和追求。在批判中,我們得以更加清晰地認識世界,更加有效地改造世界,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同時,這種批判性也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種自我超越的力量,使其能夠不斷适應時代的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美,美在其深刻性。它深入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它告訴我們,隻有順應曆史潮流,推動社會進步,才能實現人類的解放和自由。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美,美在其實踐性。它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認為理論隻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真正發揮其指導作用。這種實踐性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哲學體系,更是一種指導我們行動的科學方法。在實踐中,我們得以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轉化為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美,美在其開放性。它不斷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論體系。它鼓勵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敢于挑戰傳統觀念。這種開放性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與時俱進,汲取着時代的養分,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在當今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它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也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引下,不斷探索、不斷前進,為實現人類社會的更加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
3号作品 《哲學的星空》 作者:王璐瑤
星空,是無數恒星投射在宇宙的幕布上,充滿未知的神秘。
哲學裡的星空,在一開始,是一切的起源,是和道德定律一般的崇高,是密涅瓦的貓頭鷹起飛的注視者,抑或是神的創造。
後來,人類憑借自己的智慧,企圖破解神秘,電燈将人連成比星空還神秘的社會。
哲學于是從一種未知走向另一種未知,人人都變成了恒星投射在社會的幕布上,哲學一次次嘗試将幕布扯開,我們于是才看到了自我、看到了他人、看到了社會。
4号作品 《哲學之崇高 智慧之壯美》 作者:張意琳
哲學,philosophy,意為追求智慧的學問。也許你會覺得它玄奧神秘,甚至帶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冷峻。可是我相信夜深人靜之時,偶爾失眠的你肯定輕聲叩問過自己的心靈:我這一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所做的一切又是為了什麼?因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人類正是由于有着超越現實的永恒沖動,注定被抛向了一個哲學的世界,注定承擔起思索思辨、追尋智慧的使命。
而要無限接近智慧,我們便需“為道日損”,像《老子》所言減損自己的欲望與執着,同莊子所雲舍去自己的偏見與成心,如蘇格拉底所說“自知其無知”。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平和地思考、更公允地質疑、更深刻地批判,以至于最終觸及一種常人所不見的崇高而壯美的境界。這種境界正是柏拉圖所說的“理性的迷狂”,即超越一切感性和理智後在一瞬間窺見了彼岸真理後的熱淚盈眶;或是佛教所謂的“法喜”,即悟到佛法(智慧)後産生的清靜而悠遠的喜悅;也是孔子所追求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即一種欲以自身有限思想觸及無限智慧而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悲壯。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在有意無意地接觸哲學,而哲學的智慧将指引客居紛繁世界的我們尋到心靈真正的容身之所,乃至帶領我們踏入一種經久不息的壯美。
5号作品 《哲學之旅:探尋概念之美與人生之真》 作者:何鴻翔
“什麼是自由意志?什麼是知識?什麼是辯護?什麼是正義?什麼是法則?什麼是證實?什麼是因果性?……”大衛·查爾莫斯的這一連串靈魂拷問,揭示了哲學的使命是探尋概念的本性。若你視概念之嚴肅性為至上,那麼哲學之海中,你将覓得那熠熠生輝的“美”。
也許可以這樣說:哲學之美,并非在于其“自身”之美,而在于它所激發的人對崇高價值的向往與追求。在哲學的洗禮下,人們得以在内心深處瞥見那些令人心馳神往的價值。
這裡說的價值是什麼?我的初步解答是:以超越的心态走向美好生活。這一觀點基于一個前提:人類天生便是價值感的追尋者,而我們所使用的概念,無形中影響并規範着我們對價值的認知。哲學告訴我們,某些對概念的深刻理解,能讓我們在雞飛狗跳的世俗生活之外,找到一片理想的淨土。康德曾說,人是一種有理性的存在者,這種存在者自己規定自己,并憑借道德的自我規定把自己提升至崇高之境。羅爾斯則以堅定的口吻向我們陳說真理和正義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對于我們思想的規範作用: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麼精緻和簡潔,隻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隻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
上面兩個例子中,對理性、正義和真理的描繪讓我們心向往之,激發出行動的激情。
但是,如果哲學的價值僅限于此,就會變得空洞和膚淺。因此,第二個答案浮出水面:真誠地面對人生。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個人做了善良的事情而沒有得到回報,甚至遭受他人的惡意傷害,便說:“人還是不能太好,應該壞一點。”?這種經曆往往會摧毀哲學所構築的超越價值,使哲學顯得無足輕重。然而,這是對哲學的誤解。除了直接闡述價值規範,哲學還涉及對各種相反證據的評估,以求得更為全面的結論。評估越充分,答案越謹慎,人心就因此越堅定、純淨。
尼采目睹了基督教的衰落,與此同時他洞察到一個深刻的事實:在上帝死去後,我們該如何真誠地面對基于基督教的道德體系?尼采問自己:“我是否能夠不加反思地生活在這樣的道德體系之下?”尼采以獨特的方式回應了這些問題。他對基督教道德進行了譜系學考察,指出基督教道德體系産生自人的殘忍的本能,隻不過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被僞裝起來;另一方面,尼采的譜系學考察預示出他關于人的理想:殘忍的本能必須被超越,從而達到人的道德的自主性。當理查德·羅蒂聲稱,根本就不存在真理,隻存在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協調一緻性(因而真理是為了執行某種功能的主觀虛構)時,伯納德·威廉姆森一方面指出,真理的确存在;另一方面,真理的内在價值建立在它的功能性的基礎上,而且恰恰正是真理的功能性使得真理的内在價值成為可能。在這兩個例子中,哲學家們最初的信念受到質疑,他們意識到不能坐視不理,而是需運用理性,對更多證據和因素進行深入考察,以求得真誠的理解。我們的錯誤判斷,并非源于理性的脆弱,而是證明我們的理性需要進一步的拓展,這種拓展幾乎是無止境的。參與哲學,便是通過不斷拓展理性,為我們真誠地面對人生而服務。
二、圖片類作品
1号作品 《光影·哲思》 作者:王玲瑞
2号作品 《徽州篁墩程氏支脈祖祠》 作者:王碩
3号作品 《哲學的痕迹》 作者:馮長澳
圖片說明:課堂結束,老師同學們都已離開,黑闆上散漫的闆書,洋溢着自由與惬意的氣息,暗示着就在剛剛,曾有一群心靈逃離了日常的沉淪與煩悶,徜徉在思想的海洋中。哲思的痕迹雖然隻能短暫的存在于黑闆上,但卻會永遠存在于我們的心靈中。
4号作品 《資料室之美》 作者:陸儀佳
圖片說明:在beat365体育官网學習的日子裡,我常常去學院三樓的資料室看書。一本本書籍記載着閃耀的智慧,而學習哲學是永無止境的遠航。閱讀、探究、表達,治學之樂無窮也。
三、視頻類作品
1号作品《古韻新風》作者:王燦
四、書法類作品
1号作品《道德經》選段 作者:王玲瑞
2号作品《庖丁解牛》 作者:張一三
作品說明:節錄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篇。在這篇文章中,莊子通過庖丁解剖牛的過程來探讨道技關系,涉及自然與人的關系,以及人對于世界的認識方式。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作品,能夠體現哲學學科的特征即學科之美。
五、活動獎勵
請以上同學于5月6日-5月10日到beat365体育官网學工辦420領取獎品。過時未領取獎品視為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