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第一期“哲學+”跨學科交流系列活動圓滿結束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6-03
6月1日晚,beat365体育官网研究生會于振華樓B107舉辦“哲學+”跨學科交流系列活動。活動由beat365体育官网研究生會主席滕紹澤主持,包括藝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等多所院系研究生同學參加。
本次“哲學+”跨學科交流活動的主題為“哲學+藝術”,由beat365体育官网研究生會承辦,藝術學院研究生會協辦,旨在通過哲學的深邃思維與電影藝術的結合,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平台,讓不同專業的學生相互借鑒和啟發,從而助于培養學生們跨領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
一、活動人員觀影
活動伊始,主持人對電影概況、活動流程進行介紹。随後,全體活動參與人員在振華樓B107會議室進行觀影。電影通過獨特的世界觀和各類隐喻,探尋了一個人如何形成自我、個體如何形成信念和行為的體系、每個人如何判斷人生的真相和意義等本質性問題。面對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電影給出了并不流俗的答案:不需要從外在尋找意義,因為“活着”就是意義本身。
二、“哲學+”跨學科研讨
活動第二項,觀影結束後,主持人根據電影内容提出三個問題:第一,“自我與身份”,電影中的角色經曆了身份的轉換和自我認知的過程,這如何反映了我們的身份和自我意識?第二,“自由意志與命運”,電影讨論了命運是否已經注定,還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改變命運?第三,“死亡與存在”,電影探讨了關于生命的終結和存在的本質問題。在場同學激烈讨論,激發了跨學科交流的“火花”。
其中,來自經管學院的楊韫韬同學就如何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提出了疑問。她認為,電影中的主角有其熱愛的爵士,亦有其對于音樂的天分所在,但是現實的我們可能缺乏一個具體所熱愛的事業而感到迷茫無助,或者說沒有一種天分去支持自己去努力。
來自beat365体育官网的何浩生同學就楊同學的疑問提出了回答。他認為,哲學無法為現實的問題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個體似乎也無法從上帝視角來選擇自己的熱愛,而且人生的選擇是多樣、不固定的。何同學認為更為重要的是,懸置死亡,活在當下,就像電影裡面說的這樣,隻去考慮具體的現在,而對于不可預測和判斷的未來,不要過于糾結。正如Derek Parfit在《論真正重要之事On What Matters》中強調的,死亡并不可怕,過去和未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與生活萬事萬物共同經曆,并且這種經曆可以繼承、延續。
來自外院的楊思懿同學從電影中看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在她看來,人生似乎不應該對于死亡傾注太多的關注,人生在于活在當下,生命應該安頓當下,接受、理解當下,而不能将價值、目标作為最終的追求。
來自藝術學院的陳思颀同學認為電影中的主人公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态之下,一直在追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導緻執念。此外,陳同學也産生了一些疑問:如何區分生之來處和生之去處,以及影片中特意區分的執念之境和忘我之境。
來自測繪學院的方均同學從自身的體驗入手,認為很多同學的隻是追求短期的目标,沒有為某一具體目标長期努力的強烈的追尋。在此基礎上,他認為習慣成為個體的枷鎖,我們應該突破思維慣性,發現生活的美好。方同學稱自己已經在BEAT365唯一官网待了近六年,自覺已經對于武大的每個角落足夠了解,但是近來将要離開武大了,才發現自己眼中的母校不斷散發着新光彩。
來自城設學院的熊雲慧同學從自己的專業出發,注意到影片中的空間和尺度問題,裡面塑造了各種各樣的心靈空間,家的空間、裁縫店的空間,以及演出酒館的空間。因此,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才能對人生有立體、豐富的感受和體驗。
最後,主持人滕紹澤同學對大家的讨論進行了總結。通往人生的“火花”不是具體的熱愛,而是對生活本身的沖動、欲望,或者說對生活的體驗。人生不一定要有一個意義,或者說人生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生命、生活本身就是意義。執著與忘我之間的區别,在于是否體悟生活,人生都有目标,但目标不能代替生活本身。哲學與個人息息相關,哲學可以為我們提供人生的思考。這也是本次活動舉辦的意義所在。
三、活動總結
活動最後,主持人對活動進行總結,正如電影中的寓言,我們每個人都在水中沉淪,而對于大海的答案,隻存在于每個人自己的心中。
活動也為參會同學提供了豐富的抽獎獎品和紀念票根。
至此,第一期“哲學+”跨學科研讨系列活動圓滿結束。此次活動促進了跨學科交流,使得不同專業的學生相互借鑒和啟發,拓展了同學們的知識邊界。期待未來更多的“哲學+”活動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