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踐】青春共建美麗長江經濟帶·beat365体育官网 赴湖北省武漢市、荊州市暑期調研紀實(一)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08-27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從傳承文化根脈、弘揚民族之魂的高度出發,強調“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平”,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的美好生活需要。
湖北省荊州市是“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中國三國文化之鄉”,曆史悠久,文化遺産豐富,主要包括荊州古城牆、張居正故居、荊州關帝廟、萬壽寶塔、章華寺等。近年來,荊州市充分發揮楚文化、三國文化、長江文化等獨特資源優勢,大力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2024年8月23日-24日,哲院學子前往荊州古城、荊州博物館、開元觀、萬壽園、章華寺等地進行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實踐調研活動。實踐團隊成員從荊州曆史文化遺産保護與改造、文化遺産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等方面展開實地走訪、人物訪談,調研長江經濟帶文化遺産保護與改造、曆史文化遺産與旅遊深度融合的具體案例。
23日下午,實踐隊依次前往荊州博物館、荊州古城牆展開實踐調研活動。首先,在博物館陳列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參觀荊州博物館,了解荊州博物館在文物收藏與保護、宣傳教育、考古發掘與研究等方面所做工作。參觀結束後,團隊成員與帶隊工作人員就荊州市文化遺産的保護現狀、文化遺産的活化應用展開了深入交流。經了解,近年來,荊州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産的保護與開發工作,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意識日漸深入人心,荊州市曆史文化遺産保護成效顯著。同時荊州市政府大力推動荊州市文旅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注重發掘文化遺産的現代價值,使得荊州曆史文化遺産得到了較充分的開發。但總的來說,荊州市的文旅融合事業還有待進一步推進,文化遺産的活化利用工作仍有一定的開展空間。
接着,團隊成員赴荊州古城牆,依次參觀朝宗樓、賓陽樓。荊州古城牆有2800多年曆史,是我國穿越時間最長、跨越朝代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牆,被譽為“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1978年以來,在國家文物局、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物局)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荊州市文物部門組織荊州城牆管理機構,對荊州古城牆先後進行了多次修繕工作。目前荊州古城牆已成為荊州的文化象征,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旅遊資源,對于展示荊州的曆史文化底蘊和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荊州文旅部門推出古城光影秀,通過光影與音樂的交織,将肅穆的荊州古城牆帶入生動的畫卷,為這座曆史名城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活力。同時,沿古城東門一帶形成綠化公園,成為荊州居民的休憩場所,為古城賦予了濃重的生活氣息。
24日上午,實踐隊赴萬壽園、章華寺、大賽巷進行參觀。萬壽園位于荊州市沙市區荊州大堤觀音矶碼頭。觀音矶始建于南宋年間,為荊江防汛抗洪的險工段,為保衛江漢平原化解荊江危險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萬壽寶塔即坐落于觀音矶之上。萬壽寶塔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建設,塔高七層,由于450多年曆史的變遷,荊江河床不斷擡高,使寶塔底層陷于地面7米多之下,因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地下寶塔,是我國寶塔中少有的奇塔。距萬壽園不遠處,即為章華寺。章華寺始建于元代,據說是在章華台遺址上修建的。章華寺廟宇建築宏偉、裝飾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寺内暮鼓晨鐘,恬靜肅穆。寺院還有距今2000多年的古梅樹、沉香古井、唐代銀杏樹等古迹。章華寺與歸元寺、玉泉寺并列為湖北三大叢林。據實踐隊觀察,章華寺和萬壽寶塔都得到很充分的保護,但兩地客流量稀少。
随後實踐隊前往大賽巷進行調研。大賽巷是沙市著名的小吃街,有着地道的風味小吃和濃濃的煙火氣,近年來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成為沙市的一張靓麗名片。為了讓流量變留量,荊州政府緻力于提升經營環境、開展精細化治理,讓大寨巷煥發新的生命力。團隊成員與大賽巷經營商戶進行了交流,經了解,大賽巷之所以能夠吸引不少外地遊客,與其升騰的煙火氣和本地居民的高口碑密不可分。荊州市政府近年來打造了不少品牌商業街,但這些商業街如果想要火出圈,首先要獲得本地居民的認可、積攢一定的人氣。
下午實踐隊前往荊州展開調研。荊街毗鄰長江大學,是荊州市政府打造的一條以三國文化為基礎的旅遊街區,近年來被認定為省級夜間消費集聚區。團隊成員與荊街經營商戶、荊州居民進行了交流,經了解,荊街的客流量主要以長江大學的師生為主,本地居民、外地遊客相對較少。據本地居民透露,荊州消費水平相對較高,缺乏本地特色和煙火氣,很難積聚更多的人氣。荊街想要火出圈,還是要先從赢得本地居民的充分認可入手,隻有升起煙火,積聚更多的人氣,才能點燃文旅消費的熱度,啟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在這次荊州曆史文化遺産的深刻探索之旅中,我們看到了荊州市政府在文化遺産保護方面所做工作的卓著成效,同時也看到文化遺産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對旅遊事業的推動作用,也切實感受到了荊州文化遺産之美,感受到了荊州文旅事業發展的巨大潛力。未來,推進荊州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對文化遺産的深度挖掘和活化運用。隻有充分發掘文化遺産的現代價值,做好傳統文化的現代演繹,讓傳統文化走進大衆的生活,才能讓文化遺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激發文旅融合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