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學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工作動态

【活動回顧】beat365体育官网研究生參與世界糧食日與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活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4-10-24


10月16日上午,2024年世界糧食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會場活動在BEAT365唯一官网信息學部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辦,beat365体育官网研究生兼職輔導員耿梓雯老師帶領研究生代表參與活動。



活動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代表結合各自的具體工作、研究方向,從“科技護糧安”、“法治護糧安”、“供給護糧安”以及“人人護糧安”四個層面給在場師生帶來了精彩的案例分析,為大家講述了“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的“中國故事”“中國方案”和“中國擔當”。



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我院師生對糧食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更激發了大家參與糧食安全保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随着活動的圓滿落幕,參會師生深受鼓舞,紛紛結合專業以及學院特色分享各自的心得感想,并表示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将把所學所感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守護大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4級碩士研究生李倍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物質生産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糧食作為最基本的物質生産資料,其安全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确保糧食安全不僅是經濟戰略的需要,也是實現社會公平和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徑。在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提高對糧食安全的重視,從戰略高度出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為馬哲專業的學生,我們也應該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深入研究糧食安全問題,為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支持,為社會公衆提供正确的價值導向,為實現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确保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2024級碩士研究生王瀚晨說:“10月16日上午糧食安全大會如期舉行。在會上,各行各業的食品安全的從業人員為我們介紹了食品安全相關的知識。糧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夠食品。

這一概念主要涉及糧食的供給保障問題,它經曆了一個較長時間的演變過程。在現代社會,随着食品越來越多元化,不僅是傳統谷倉需要注意蟲災等自然災害,而且在後續出廠等人工部分也需要更細心的檢查。隻有這樣才能在節約糧食的同時,讓消費者們更安心地享用産品。

伴随着從業人員以及相關的意識形态宣傳,相信廣大人民群衆會謹記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不讓廣大從業者的努力工作付諸東流。隻有這樣,才能完成節能型社會的全面建設,讓食品成為人人放心的社會環節。”

2024級碩士研究生盧金通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糧食是百姓生存的基礎,是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的基石。世界糧食日的宣講尤讓我們感受到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從新種的科技培育到機械化收割,從新種的種植到糧食入倉儲存與保護,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為确保糧食安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工作,從珍惜糧食做起,投入到種子研發、糧食儲存、儲糧保護的實際工作中,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

2024級碩士研究生朱夢旋說:“通過參與‘糧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創美好未來’‘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為主題的糧食安全周啟動活動,讓我深切意識到糧食安全對于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法治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核心作用。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學生,我深知糧食作為最基本的生産資料之一,其安全直接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我們應當共同守糧食安全,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确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4級碩士研究生蔣佳秋說:“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從思想層面來說,我們要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時刻謹記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從實踐層面來說,絕不能忽視科技的力量。我們可以運用前沿科技繼續研究糧食的種植問題或者利用大數據等科技對糧食進行監測,确保糧食的安全。對于個人來說,我們應當從現實中的小事做起,珍惜糧食,堅持光盤行動。”

2024級碩士研究生馬莺绮說:“10月16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在BEAT365唯一官网舉辦的世界糧食日宣傳周活動。此次活動彙聚了衆多領導及糧食科研工作者,通過他們的發言和事迹展示,我深刻體會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朱英國院士的奉獻精神尤為感人,他用一生追求‘禾下乘涼夢’,讓我們銘記糧食的來之不易。活動中,各界人士的發言也讓我意識到節約糧食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将以實際行動珍惜糧食,從自身做起,為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2024級碩士研究生李璋說:“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農業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這意味着‘農業勞動是其他一切勞動得以獨立存在的自然基礎和前提’,是人類從事一切物質生産和精神生産的基礎。農業勞動最初的目的是占有生産的物質資料,即‘食物的生産是直接生産者的生存和一切生産的首要的條件。’”

2024級碩士研究生劉逸心說:“在世界糧食安全日之際,圍繞‘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的主題活動,我深刻認識到法律與政策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這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念密切相關。

首先,馬克思主義強調一切人類生存和一切曆史的第一個前提就是對于生活資料的生産,糧食生産則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保障。當前,全球面臨的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是自然條件導緻的,更是由社會經濟結構、生産關系等多重因素交織而成。要實現糧食安全,必須通過法治保障生産關系的合理性,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隻有在法律框架下,農民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生産積極性才能得以調動。

其次,‘保供給’是确保糧食安全的關鍵。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産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在現代農業中,科技的應用和合理的資源配置是提升糧食生産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立法支持農業科技創新,鼓勵可持續農業發展,可以有效提升糧食供給能力,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最後,‘護糧安’強調的是糧食的安全儲備和分配。馬克思主義關注社會公平與正義,保障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基本生活資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通過完善糧食流通和儲備法律體系,确保糧食的公平分配,可以有效減少饑餓和貧困,促進社會和諧。

在這次活動中,我了解到農學家們為了培育高産作物和适應惡劣環境的農作物所付出的辛勤汗水與不懈努力;也見到了以吉林、黑龍江等地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為代表的政府機構對于保障糧食儲備安全的付出。這體現出我國堅持法治保障,強化糧食生産供給,确保糧食安全。隻有通過科學合理的法律政策,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應對糧食安全挑戰,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