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武大華科哲學博士生論壇”遴選活動圓滿舉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0-12-18
2020年12月10日下午2點,“第四屆武大華科哲學博士生論壇”遴選活動在振華樓B214舉行。來自beat365体育官网的11位博士生參加了此次遴選活動,會議邀請了儲昭華教授、翟志宏教授、趙士發教授、潘磊副教授出席活動并對博士生的報告依次進行了點評。遴選活動由研究生兼職輔導員李晶主持。
陳晨同學就《海德格爾“死亡”概念對安甯現象的遮蔽——從儒家的視角看》一文作了報告,他從“‘死亡’概念對安甯現象的遮蔽”以及“一體化的連續性安甯現象”對論文進行了闡釋。随後,各位老師對其文章的規範性問題提出了建議,認為參考文獻和标點符号應該符合學術規範。潘磊老師指出,報告應該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進行論述,讓外行人也能讀懂。趙士發老師對文章的亮點體現在何處的問題與陳晨同學進行了探讨。儲昭華老師表示,文章創新之處還是很多的,但有些論證不太充足,可以繼續深化一下。
(陳晨同學進行學術報告)
陳翠婷同學對《從舜之大孝談“仁”與儒家人倫》一文進行了報告,她從“舜的單向性與人倫之至”、“孝親、仁愛與公理”、“大孝與為仁由己的必然性”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四位老師對其提出了建議,認為報告應該把握好時間,不要過多贅述無關的背景,要快速進入主題,邏輯結構要清晰明了,文章的寫作要規範,要突出問題意識。
趙景晨同學對《朱熹仁學生态内涵之于生态倫理學的适應性及啟發性》一文作了報告,他從“朱熹仁學生态内涵與整體主義生态倫理學的相容性”、“朱熹仁學生态内涵别于西方生态倫理學的獨特性”、“朱熹仁學生态内涵之于當代生态倫理學的适應程度以及啟發”三個方面對論文進行了闡釋。潘磊老師提出,題目的拟定要注意技巧、不要太拗口,從朱熹的視角出發對于處理全球生态問題是否具有獨創性、要把亮點表明出來。趙士發老師和潘磊老師指出,文章的題目要簡潔一些,文章的邏輯關系需要再明确些,文章的撰寫要符合學術規範。翟志宏老師認為,要把文章的關鍵詞簡潔表述出來,給自己留有空間。
劉飛同學對《<壇經>中的唯識學思想》一文展開了論述,他從“《壇經》與唯識學有着共同的思想淵源”、“《壇經》中的三身四智”、“《壇經》中的八識轉四智偈”、“《壇經》中的三科法門”對文章作了報告。翟志宏老師認為,文章的文本支撐很到位,然後又對文章的寫作目的、唯識學涉及到的核心問題、《壇經》中的思想與唯識學的核心思想的關聯具體表現在何處進行了提問。潘磊老師提問道,《壇經》中如果沒有唯識學思想會怎樣?文章如此選題是因為之前的學者沒有注意到此問題還是怎樣?趙士發老師對佛教的中國化如何處理普遍化與特殊化的問題進行了提問。劉飛回應道,《壇經》如果包含唯識學思想就與印度佛教有了關聯,不論佛教在何處傳播,它都有其共通的東西,然後再與本土思想相契合。
洪明超同學對《信靠與委心:心學思想的宗教精神——兼與基督教比較》一文作了報告,他從“港台新儒家論儒學的宗教性”、“陸王心學對程朱理學的批判”、“基督教中的‘委心’”、“心學的‘委心’”對論文進行了闡述,說明了通過對照基督教與心學中的“委心”,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心學乃至儒家思想中人與超越者的關系,以及修身成聖的途徑。翟志宏老師認為,文章的思路很好,并提出把心學與佛教做對比或許更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更多地關注基督教的“委心”與“心學”的相同之處而不是區别。潘磊老師認為,文章的結論比較樸實,并對文章中論述的“委心”的具體意義以及詹姆士的思想有沒有代表性提出了疑問。趙士發老師認為,詹姆士所講的宗教經驗與該篇文章中所講的宗教精神有沒有貫通之處還需要認真思考。
(老師進行點評)
範根生同學對《“癡情”與“絕情”:張岱情欲思想之探讨》一文進行了論述,他從“‘癡情’:以情之真破假道學及‘禮法世界’之僞”、“‘絕情’:澡身浴德,制欲歸理以還性命之初”、“‘癡情’與‘絕情’的内在統一”三個方面作了報告。儲昭華老師和潘磊老師認為,文章可以對張岱的哲學思想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不要隻做文學上的描述。翟志宏老師認為,文章本身不夠貼切和具體化,可以更細緻一些,這樣有利于我們認識的豐富。趙士發老師認為,文章要有問題意識,要搞清楚為什麼而作,研究要凸顯曆史感,表明其與現實的關系。
黃丹陽同學對《論馬克思人學思想中的“現實的個人”概念》一文作了報告,她從“馬克思人學思想中‘現實的個人’概念的理論内涵——現實的個人作為個體存在具有何種規定性?”、“馬克思人學思想中‘現實的個人’概念的内在邏輯——現實的個人通過什麼方式存在?”、“馬克思人學思想中‘現實的個人’概念的價值旨趣——現實的個人在發展道路上應具有怎樣的價值追求?”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趙士發老師首先肯定了文章的規範性很好,然後指出,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關注現實的個人,現實的個人和全面發展的個人之間沒有高低之分。儲昭華老師認為,文章引用文獻時要注意合理性,避免遭受質疑。潘磊老師認為,文章的邏輯結構清晰、報告内容明确,随後對“直觀上的個體是存在的,但他是實在的嗎”這一問題進行了辨析。翟志宏老師認為,參考文獻可以适量增添些現當代學者的研究。
趙歡同學對《關于概念辯證法的一點思考》一文進行了論述,他從“概念的辯證運動”、“概念辯證法的兩個特征”、“叙述方法之于概念辯證法”三個方面對文章進行了闡釋。潘磊老師對辯證邏輯如何進行定位的問題進行了讨論。趙士發老師和翟志宏老師認為,文章的标題太大要進行進一步修改,做到清晰明了。儲昭華老師認為,文章很多表述需要商議、對一些概念的解釋存在問題。
劉奕文同學對《馬克思的正義觀與普遍價值觀念》一文作了報告,她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文章進行了闡述:“從‘價值與價值觀念’之别看‘正義與正義觀’之分”、“從‘普遍價值與普遍價值觀念’之别看‘正義的普遍性與正義觀的普遍性’之分”、“馬克思的正義觀:更具普遍性的正義觀”。趙士發老師對“西方認為馬克思的正義觀是不普遍的,如何為馬克思的正義觀辯護”進行了探讨。翟志宏老師認為,文章對正義的定義略顯單一。儲昭華老師對“如何理解馬克思有形而上學的追求”進行了讨論。潘磊老師認為,對“觀念”與“觀”的語詞區分能否推導出文章最終的結論有待探讨。
馮雪雪同學對《“跨越卡夫丁峽谷”與中國道路的建立——對<給維·伊·查蘇利奇的複信>的解讀》一文進行了論述,她從“馬克思給查蘇利奇的複信”、“‘跨越論’的具體内容”、“建立中國式的發展道路”、“後疫情時代的一個反思”四個方面作了報告。趙士發老師對“跨越”的條件是什麼這一問題進行了讨論。
樂旭順同學對《得魚忘筌之言說:論莊子的“吊詭”之為“釣詭”》一文作了報告,他從“五種已有理解及其問題”、“将吊詭理解為‘釣’詭”、“‘釣’詭,作為莊子哲學的方法”、“‘釣’詭,作為莊子哲學的本質”四個方面對文章進行了論述。儲昭華老師認為,文章對莊子的思想做了很好的闡釋,并提出莊子本身的思想與我們研究莊子的思想時要注意其貫通性。潘磊老師認為可以從語言分析的診療式方法發掘更多的内容。翟志宏老師認為,論述莊子的言說方式時應該有一個目标,例如,它對後來的中國文化有何推進?趙士發老師對啟發性思維方式的現實意義進行了探讨。
十一位同學均表示,此次遴選活動受益頗多,非常感謝各位老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之後會對論文内容将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補充,将更高質量的文章呈現在大家面前。
(老師宣布遴選結果)
最終,經過商讨,四位老師決定參加遴選活動的十一位博士生全都予以通過,并對他們表示了更加深厚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不斷完善自身,提高學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