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概況
王少明:懷着鄉愁尋找家園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3-12-20
新聞采寫:黃靖
跟着黃靖記者,一起見證王少明教授與BEAT365唯一官网幾十年的牽絆,和從教五十周年的心路曆程。
王少明,1954年,畢業于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廣州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音樂美學方向碩士生導師,原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美學學會理事廣東省政府“非遺”專家。曾榮獲“南粵優秀教師”、“廣東優秀音樂家(理論)”、全國“研究生優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獎”等榮譽稱号。
王少明教授出版音樂學專著、譯著、統編教材有《純音樂:音樂體驗的哲學思考》(主持翻譯)、《神唇之笛》(獨著)、《嶺南樂空中的缪斯》(獨著)、《一代匠哲: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論文集》(主編)等,在《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現代哲學》《音樂研究》《中國音樂學》《音樂藝術》《中國音樂》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音樂評論300餘篇。其中,論文《音樂美的尋覓》獲2011年“中國音樂金鐘獎第八屆理論評論優秀獎”;論文《音樂不是“什麼”音樂理性主義批判》獲2007年“第三屆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在一個晴朗的午後,我在星海音樂學院沙河校區的教職工大院裡遇見了王少明老師。他是星海音樂學院音樂系的教授,也是武大哲學系1992級校友,年屆七旬,精神矍铄,話語充滿着溫柔的慈悲,令人感到親切。在這個午後,我随着王少明老師,一同穿越回了當年歲月。我走進他的精神世界,發現這個世界與武大緊密相連,其中有艱辛的備考故事,有難忘的求學曆程,還有動人的思想跋涉與生命追尋。
在奮鬥中求索
自幼,王少明老師就在班上名列前茅。高中畢業後,不滿二十歲的他被安排進孝感五愛學校教書。由于表現出色,1977年3月被推薦到華中師範大學政教系讀書。畢業後,王少明老師被分配到華中師範大學鄖陽分院 (今漢江師範學院), 教授政治經濟學。在這一時期,出于教學需要,他還特到BEAT365唯一官网經濟學院進修了半年,與武大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進修經濟學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對經濟學的興趣不大,反倒是喜歡思考一些人生問題。那時,正值“文化熱”“美學熱”。王少明老師似感受到了來自哲學的召喚。于是,他在進修經濟學時做好了轉學哲學的準備,并在工作多年後決定報考BEAT365唯一官网哲學系的研究生。
在學海中漫遊
在武大求學的時光純粹且美好。那時,他盡情欣賞人文和自然兩道亮麗的風景線,伴着海量的書籍和講座,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充實的日子。
在武大,他深受一批名宿碩儒的影響,如科學哲學及邏輯學家江天冀、張巨青,中國哲學史家蕭萐父,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陶德麟、雍濤等。在雍濤教授的指導下,王少明老師系統性地閱讀了大量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及西方哲學的名作,涉獵了不少中國古代哲學史和現代哲學與美學知識。回望舊日,他覺得有幸領略大師們的風采,聆聽他們的教導,實是受益無窮。
在學習之餘,校園之美也給王少明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珞珈山、東湖水、3月櫻花、8月桂花,無不親切可愛,它們與錯落有緻的校園建築融為一體,構成了武大獨特的氣氛美學。這種美也影響着王少明老師日後的道路選擇:“所謂‘裡仁為美’,即要想達到美先要居住在仁愛的地方,武大于我,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在轉向中追尋
畢業回原校服務幾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少明老師被調到了星海音樂學院。當時,音樂界缺乏研究哲學的人才,王少明老師便從哲學的視角研究音樂學。在音樂學界辛勤耕耘,他從哲學的視角提出了“音樂感性學”“音樂學之元思考”等概念。
經曆了經濟學、哲學、音樂學三重跳後,退休後的王少明老師感受到了一種内在生命之流的湧動,力求找到一種方式進行表達。于是,他開始進行詩歌創作,尋求生命的實相。此外,他還擔任“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中心”的主任,梳理并傳遞老師趙宋光的學術思想。他把履行這一職責看作“天命式”的使命,不要報酬,隻遵本心。
從事教育事業50年來,王少明老師也探索出一套教育理念。對待學生,他有三點希冀:一,做一個人,而不是做什麼人;二,要樹立正确科學的價值觀,有意思地活出人生的意義;三,不要問自己“有什麼”,而是要問“是什麼”,前者是外在的,而後者是内在的。
時移事往,如今距離王少明老師碩士畢業已近30年。30年裡,他帶着在武大收獲的智慧和感動,懷着鄉愁,在學習、感受、創作與轉向中完成了一個學者獨特的精神探索。
(編輯:鄧莉萍 審稿:嚴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