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圖書分館  >  讀者服務  >  正文

【珞珈哲聲】之四 以哲學創新引領時代發展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22-03-03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與方法》評介

劉同舫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不僅從批判性與實踐性的認識論視角自覺把握時代演進的基本脈絡,而且以主體性和建構性的方法論角度引領理論創新和文明形态重塑的前進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萃取了中國智慧,凝聚了中國力量,提供了中國方案,開創了新的現代化發展範式與新的文明形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踐催生出與之相匹配、相适應的現代哲學範式,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建構開拓了理論創新的可能性空間,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多元現代化提供了新的價值選擇與路徑示範。beat365体育官网汪信硯教授所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與方法》(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立足基礎理論和綜合實踐的雙重需要,以方法論問題為切入點和線索,把理論與方法相結合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現實研究的平台,并從曆史與現實、理論與方法以及問題與體系等多重維度予以重新審視,在發掘理論限度和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構方案,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從基本範疇研究向實踐方法探索的成功嘗試與範式引領。

1.系統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特色範式和嶄新叙事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文化以及中國實踐不斷互動和融合發展的曆史産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與體系建構的過程中,不同曆史階段和具有不同主題的時代之間都呈現出差異性的理論形态與實踐内容,展現出多樣性的價值訴求與路徑方法,表現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的話語樣式與話語體系。該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現代文明發展成就的内在關聯性為宏大視野,系統總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特色研究範式和嶄新話語表達,從中國化的“源流”“傳統”和“範式”層面凸顯出其理論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民族發展關系的認識上,該書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民族化”的重要形式,揭示出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以及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一脈相承又各具特色的民族化理論體系。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體系構建與叙事話語的解讀上,該書審思“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範式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範式”密切連接的過程,發掘“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相互轉換的内在機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認識和理解有着富于曆史延展性和思想穿透力的理論洞見。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曆史視野看,對人類未來發展道路的探索和文明形态的塑造必定超越相互博弈的模式,從而構築一種彰顯合作共赢的意識和命運共同體思維。該書明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形成的自身特色,厘清了反對種種教條主義的立場并有力地回應了西方的質疑之聲,指出未來文明發展需要立足自身文化傳統和共同理想追求,當代中國哲學發展也必須為思想解放和實踐創新夯實理論基礎。

2.全面勾畫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體系的曆史科學形态和實踐理性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認識和改造中國社會現狀并促進曆史發展的實踐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曆史思維和實踐觀點已經成為當代中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貫通中西方哲學思維的理論中介,也構成中國重新審視并構建實踐哲學範式的思想資源。該書從對“西學東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曆史進程的考察到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之中國特性的合法性”的闡釋與辯護,逐步呈現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中國傳統實踐觀點的形塑和改造,實現了從實體性理念向曆史生成性和建構性思維的轉變。正如作者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統和中國哲學的現代傳統或新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傳統逐漸擺脫西方資産階級主導的現代哲學的束縛,而将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思想資源,訴諸從闡釋世界到改變世界的思維轉變的基本視域,全面勾畫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曆史科學形态和實踐理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史是否具有獨特的真理性和價值性的問題,是曆史科學和實踐理性所要追尋的課題。該書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念,發掘其思維方式的基本特質與中國特定的社會結構、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之間彼此分化、相互整合的密切聯系,促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體系在曆史科學和實踐理性的互動中日益凸顯出“建構性哲學”的當代形态。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曆史科學維度要将體系建構凝結成具有理性高度的知識或科學,其實踐理性維度則要在普遍真理的語境中達到對中國曆史傳統在現實意義上存在的合理性辯護。該書将傳統的中國哲學分析框架引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實踐進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整體趨勢下,從哲學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念、價值和本體論基礎不斷生成的曆史科學性質與實踐理性的邏輯,進而揭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體系作為曆史科學同實踐理性的本質性關聯,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對曆史動力與發展趨勢的認識和把握,根本上源于實踐又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實現理論本身的自我突破和超越,其曆史科學的真理性價值以實踐創造的嶄新體系為中介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思想精髓和文明意蘊的深化與升華。

3.深邃洞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發展的問題導向和方法創新

哲學思想的現實作用以一種整體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和方法論來指導理論體系和現實道路的構建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發展對曆史規律的把握、對實踐過程和結果的價值評判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能夠指認理論發展與實踐在現實中的不相适應性和不合理性問題,指認并深化人們對理論發展的科學認識,進而轉化為改造世界的具體實踐方法。該書在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史演進中以撥開理論發展問題的層次為基本導向,結合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需要,從現實問題中開掘實踐方法創新的源泉。立足中國的曆史實踐展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發展的多樣化路徑的反思,包括對“回到文本”發展思路、關注現實的探索路徑、從基本原理創新出發的構思理路等進行深入耕犁和系統闡釋,不僅彰顯了問題導向的開放性,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本身的發展始終與客觀世界及人們實踐活動中生成的問題相關聯,而且突出了方法創新的時代性,即中國化進程中的時代問題呈現的合理選擇、準确研判以及新時代的理論創新,始終保持理論研究的學術性與現實性的必要張力,不斷探尋理論發展的科學性與政治性之間的平衡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與方法是中國實踐的産物,又對未來實踐道路的發展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展示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創造性方法的追求和自我超越的意向。該書以獨樹一幟的理論視野,對各種理論問題透辟的真知灼見以及對未來發展藍圖的構思和擘畫,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與理論創新提供了嶄新思路。該書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專著,秉持高度凝練的批判精神和實踐意識,拓展了當代中國哲學未來發展的思維向度和探索路徑。

原文見《光明日報》2022-02-28


書作者簡介】汪信硯1961年生,湖北麻城人,BEAT365唯一官网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beat365体育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唯一官网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副秘書長、國家教材委員會思政專委會委員、中國價值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應用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哲學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雜志社編委會委員等職。入選教育部、中宣部、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多項高層次人才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本文作者簡介】劉同舫,男,1966年生,法學博士,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