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心語】第一期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4-10-28
讀書的智慧
徐 濤
彭富春老師是我在武大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他和他的智慧,尤其是他的“三書”:讀書、教書和寫書,深刻地影響了我,因此我由衷地敬畏他、感謝他。
彭老師讀書的經曆激勵我不斷努力。彭老師首先愛讀書,從小對書有種饑餓感,一本《新華字典》常伴左右。在武大求學期間,他博覽群書,從文學到美學,從美學再到哲學。酷熱的暑假,他獨自留在學校,日日與書為伴。去中國社科院讀碩士時,他主要讀西方著作,尤其是德國現代哲學,特别是海德格爾,同時翻譯了一些外文書。後來去了德國讀博士,這時的他抛棄了中文書,隻讀德文書,他認為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接受德國思想,曆經七年,研究海德格爾的德文版博士論文終于完成。但是回武大任教之後,他并沒有專于海德格爾研究,而是将重心放到了中國傳統思想,尤其是儒道禅。
彭老師不僅愛讀書,而且很講究讀書方法。他經常告訴我們有些書不值得讀,有些書值得一讀,有些書值得深讀,而對于值得深讀的書一定要多讀、讀懂、讀透,另外讀書時一定要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和把握作者的思路。彭老師不僅書讀得特别多,而且讀出了作者的思想,讀進了自己的思想,這也許就是他讀書的智慧之處。
彭老師教書的課堂令我受益匪淺。彭老師的課堂很有特點。每學期他給研究生開兩門課,一門經典研讀課,一門論文報告課。他說德國的大學就是這樣上課的,學好中西哲學和美學史是上好這兩門課的前提和基礎。經典研讀課每學期會選擇一篇經典,對其進行一句一句地講解,一段一段地思考,最終得出這個文本的思路以及他對這個文本的重構。論文報告課是由學生寫論文報告,然後其他同學點評,指出這篇文章的亮點和不足。這樣既能讓報告的同學認真寫作,又讓能點評的同學認真思考,還能讓同學們互相學習和進步。最後彭老師點評,既有對學生論文的建議和意見,也有對學生點評的總結。他的點評很全面,很簡潔,更重要的是很有洞見力。他的點評值得學習,讓我們敬佩。報告課和研讀課有個共同的要求:文本一定要關乎經典,他說要登就登最高的山,要讀就讀最好的書。彭老師的課堂很有吸引力,對學生幫助很大。因為每堂課都有旁聽的學生,因為很多畢業生都會講述在他的課堂上的收獲,因為他是在用自己的智慧教書。如果你是武大的學生,如果你有機會,一定要去聽聽彭老師的課。
彭老師的作品讓我收獲頗多。迄今為止,彭老師出的著作主要有譯著《哲學人類學》和《詩•語言•思》,這兩部書是他在社科院讀書時翻譯的。在此期間,他還寫了第一部闡述自己觀點的學術專著《生命之詩》。博士論文《無之無化—論海德格爾思想道路的核心問題》(原文德文,後有中文)不僅成為了研究海德格爾的必讀書目,而且為哲學博士寫作博士論文提供了一種很好的範式。自傳《漫遊者說》叙述了他35歲之前的經曆,讓我們能夠了解這位學人前半生的艱辛求學之路,同時對于我們也是一本勵志書。《哲學美學導論》創造性地提出了影響巨大的欲技道的遊戲說這一美學觀點。《論中國的智慧》指出中國傳統的智慧根本上是一種自然性的智慧。《論老子》在論述“道”這一根本主題的過程中呈現了老子的智慧。當然他還有許多學術論文和非學術文章,如論文《無原則的批判》就很好地展現了他的治學思路和方法。彭老師每一本都是好書。彭老師的作品總是閃耀着智慧之光,散發着思想的魅力。
彭老師愛書,因為愛智。他的工作和生活處處有他的智慧。有人認為彭老師既是學者,又是官員,因為他曾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武漢市政協副主席。但他認為自己并非從政,而是參政,而且學者參政于己于國都有好處:“學者參政議政,一方面推動了我國政治文明的進展,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學者自身的視野,提高了自身理論境界。”他有時也會給學生講些時政以及他的觀點,總能一語中的,深入淺出。
(轉自《BEAT365唯一官网報》13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