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圖書分館  >  信息服務  >  新書通報

2019年新書推薦(二)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9-07-01

              序   言

                            彭富春


的博士論文《禅學與宋元文人畫》探讨了禅學對于宋元文人畫全方位的影響與塑造,是一部在當代繪畫美學研究領域内具有創造性的著作。

所謂文人畫就是文人所作之畫。誰是文人?文人是有文化之人。他相對于非文人。非文人并非隻是指那些沒有文化的人,而且也是指那些有文化但并非以文化規定自己存在的人。與此不同,文人不僅是有文化的人,而且是以文化規定自己存在的人。在這樣的意義上 ,中國繪畫曆史上的非人文畫家就包括了民間畫家和宮廷畫家,而文人畫家則指那些以文化灌注自己生命和創作的畫家。

但究竟什麼是文人畫中文的意義?文不是其他什麼東西,而就是道之文,也就是道的顯現和表達,且現實化為語言和文字。中國曆史上的文人不僅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而且是一個有大道的人。他們不傾聽和學習大道,而且思考和踐行大道。作為一個文人畫家,他也就是在繪畫中顯示大道。

大道雖一,但說道多元。在中國曆史上,最基本的關于大道的學說就是儒道兩家。儒家的社會之道主要言說家國的道理;道家的自然之道主要言說天地的道理。但在儒道之後,中國引入了印度的佛教。佛教的心靈之道主要言說覺悟的道理。儒道佛的大道在繪畫上都有各自相應的主題。同時,它們也規定了畫家的欲望和技法。

雖然佛教在漢代就引入中國,但隻有唐代慧能所開創的禅宗才是真正的中國化的智慧。禅宗獨特的智慧在于:心色如一,空有不二。它開啟了一個嶄新和偉大的心靈世界。它不僅認為心靈對于萬物是規定性的,而且認為心靈自身是自由的。這就為中國的文人建立了一個獨特的精神支柱。

在唐宋之後,大多中國的文人實際上是儒道禅合一。正如倪雲林所說:據于儒,依于道,逃于禅。作為一個人,他既生活在家國之間,也生活在天地之間,此外,他還有自己的心靈空間。因此,人可以行走于這三個不同的領域。曆史表明,唐宋之後的文人很難說有一個絕對的儒家、道家和禅家。不如說,他們綜合了儒道禅三家,但隻是凸顯一家而已。

毫無疑問,禅宗深刻影響和塑造了宋元的文人畫。就大道而言,宋元文人畫崇尚寫意。無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它們都是心靈所構築的世界。就技法而言,宋元文人畫直指人心,直指物性。筆法簡潔,墨色分明,構圖自然,意境平淡。就欲望而言,宋元文人畫杜絕表現個人的情欲,而是顯現對于存在的靜觀。如此等等。

宋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處于一個新的時代。雖然禅宗作為一個宗教傳統仍然延續着,但宋元的文人已壽終正寝了,宋元的文人畫也銷聲匿迹了。當代中國繪畫任何一種複古的行為隻是一種無意義的重複。這就要求我們直面當下的存在。我們需要一種什麼樣的新的繪畫?我們需要一種什麼樣的新的智慧?當代中國的繪畫不僅要有當代性的技術和欲望,而且要有當代性的大道。

這既需要藝術家的創作,也需要思想家的思考。也許這正是江瀾的著作給人們所帶來的意義。



                                                                          2018.12.25 于BEAT365唯一官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