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購書籍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3-03-26
序号 | ISBN | 品名 | 版别 | 作者 |
1 | 978-7-01-011064-6 | 比較美學原理 | 人民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陳偉 |
2 | 978-7-5097-3704-0 | 當代美國宗教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劉澎 |
3 | 978-7-300-16327-7 | 敷教在寬:康有為孔教思想申論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唐文明 |
4 | 978-7-5161-1249-6 | 人生美學研究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鐘仕倫 |
5 | 978-7-5407-5773-1 | 中國哲學與文化 第十輯 | 漓江出版社 | 劉笑敢 |
6 | 978-7-208-10723-6 | 智的直覺與審美直覺:牟宗三美學批判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陳迎年 |
7 | 978-7-301-18424-0 | 生命與死亡:中國生死智慧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鄭曉江 |
8 | 978-7-301-18518-6 | 理解梅洛-龐蒂:梅洛-龐蒂在當代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杜小真 |
9 | 978-7-108-03111-2 | 追憶王國維(增訂本)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陳平原 |
10 | 978-7-5426-3316-3 | 黑格爾悲劇理論研究 | 上海三聯出版社 | 孫雲寬 |
11 | 978-7-100-09300-2 | 莊子美學與中國古代畫論 | 商務印書館 | 鄭笠 |
12 | 978-7-5426-3819-9 | 天朝的天窗 晚清最後十年報刊風暴 | 上海三聯出版社 | 劉青松 |
13 | 978-7-301-21361-2 | 審美幻象研究:現代美學導論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王傑 |
14 | 978-7-301-17130-1 | 一體萬化:陽明心學的美學智慧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潘立勇 |
15 | 978-7-301-21040-6 |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韋伯 |
16 | 978-7-301-18778-4 | 成已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具體的形上學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楊國榮 |
17 | 978-7-5161-0448-4 | 哲學家的雅典 基督徒的羅馬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梅謙立 |
18 | 978-7-5097-3401-8 | 宗教信仰:自由與限制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闫莉 |
19 | 978-7-5097-3206-9 | 宗教與哲學.第1輯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金澤 |
20 | 978-7-01-011422-4 | 馮契“智慧”說探析 | 人民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王向清 |
21 | 978-7-5633-5694-2 | 新編中國哲學史 (三卷共四冊)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勞思光 |
22 | 978-7-5520-0006-1 | 禅的源頭 達摩大師《血脈論》講記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樸憨法師 |
23 | 978-7-5104-3499-0 | 心與禅 | 新世界出版社 | 胡适 |
24 | 978-7-300-15732-0 | 明代哲學史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張學智 |
25 | 978-7-5097-3176-5 | 亞洲價值與人權:儒家社群主義的視角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尹钛 |
26 | 978-7-300-16850-0 | 公共哲學 政治中的道德問題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桑德爾 |
27 | 978-7-5097-3355-4 | 宗教人類學.第3輯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金澤 |
28 | 978-7-301-17650-4 |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湯用彤 |
29 | 978-7-300-14784-0 | 诠釋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利科 |
30 | 978-7-108-04330-6 | 宗教情感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美)喬納森・愛德華茲 |
31 | 978-7-02-009575-9 | 紅狐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賈平凹 |
32 | 978-7-5426-4006-2 | 緻命的美學:海德格爾的美學思想 | 上海三聯出版社 | 趙曉芳 |
33 | 978-7-02-009153-9 | 美的五次沉思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法)程抱一 |
34 | 978-7-02-009508-7 | 八大時間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麥家 |
35 | 978-7-01-011111-7 | 被遮蔽的馬克思 | 人民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俞吾金 |
36 | 978-7-301-17097-7 | 中國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學的路徑/民俗學論叢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高丙中 |
37 | 978-7-5097-2909-0 | 信仰的内在超越與多元統一:史密斯宗教學思想研究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李林 |
38 | 978-7-01-010318-1 | 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比較研究 | 人民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林濱 |
39 | 978-7-5443-4131-8 | 鈴木大拙禅學入門 | 海南出版社 | (日)鈴木大拙 |
40 | 978-7-100-09589-1 | 心的現象――耿甯心性現象學研究文集 | 商務印書館 | (瑞士)耿甯 |
41 | 978-7-301-21358-2 | 繪事後素 經典解釋與哲學研究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方旭東 |
42 | 978-7-5617-5885-4 | 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一):家族.家禮與教育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高明士 |
43 | 978-7-5080-6763-6 | 宗教經驗種種 | 華夏出版社 | 詹姆斯 |
44 | 978-7-5097-2868-0 | 宗教與國家:當代伊斯蘭教什葉派研究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王宇潔 |
45 | 978-7-5161-0499-6 | 古典時代猶太教導論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美)科亨 |
46 | 978-7-5161-0034-9 | 視覺主義:基于圖象和身體的現象學科學哲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陶建文 |
47 | 978-7-301-21023-9 | 人類知識的默會維度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郁振華 |
48 | 978-7-01-011235-0 | 妙語“聯”珠 中國古代哲學研究 | 人民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魏義霞 |
49 | 978-7-113-15494-3 | 哈佛哲學課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哈佛公開課研究會 |
50 | 978-7-113-15343-4 | 哈佛心理課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哈佛公開課研究會 |
51 | 978-7-5447-3422-6 | 美學珍玩 | 譯林出版社 | 波德萊爾 |
52 | 978-7-5426-3490-0 | 哲人之美:論叔本華 | 上海三聯出版社 | 莫诒謀 |
53 | 978-7-5426-3641-6 | 身體美學與消費語境 | 上海三聯出版社 | 廖述務 |
54 | 978-7-308-08378-2 | 西藏生死書 | 浙江大學出版社(杭州大學出版社) | 索甲仁波切 |
55 | 978-7-5426-3492-4 | 對象化和人的生存矛盾 | 上海三聯出版社 | 張立達 |
56 | 978-7-108-04061-9 | 存在與時間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德)海德格爾 |
57 | 978-7-5161-0535-1 | 奧古斯丁論善惡與命定:摩尼教的影子作用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加)李錦綸 |
58 | 978-7-02-009470-7 | 寒夜生花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遲子建 |
59 | 978-7-02-009465-3 | 我那風姿綽約的夜晚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張潔 |
60 | 978-7-02-009471-4 | 唐朝的天空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李國文 |
61 | 978-7-5161-1427-8 | 基督教的柏拉圖主義 亞曆山大裡亞學派的邏各斯基督論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章雪富 |
62 | 978-7-5325-5693-9 | 王國維詩詞箋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王國維 |
63 | 978-7-5618-4400-7 | 城市美學漫談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周小兵 |
64 | 978-7-301-18887-3 | 萬物本原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法)米歇爾・塞爾 |
65 | 978-7-5325-6268-8 | 明清士人與男旦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程宇昂 |
66 | 978-7-5339-3293-0 | 鐵器時代 | 浙江文藝出版社 | (南非)J.M.庫切 |
67 | 978-7-5339-3288-6 | 魔桶 | 浙江文藝出版社 | (美)伯納德.馬拉默德 |
68 | 978-7-5339-3289-3 | 羅生門 | 浙江文藝出版社 | (日)芥川龍之介 |
69 | 978-7-100-09572-3 | 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 | 商務印書館 | 聶振斌 |
70 | 978-7-100-09569-3 | 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 | 商務印書館 | 宛小平 |
71 | 978-7-108-03076-4 | 追憶蔡元培 | 三聯書店 | 陳平原,鄭勇 |
72 | 978-7-100-09570-9 | 宗白華美學思想研究 | 商務印書館 | 王德勝 |
73 | 978-7-100-09595-2 | 梁啟超美學思想研究 | 商務印書館 | 金雅 |
74 | 978-7-100-06872-7 | 生态美學導論 | 商務印書館 | 曾繁仁 |
75 | 978-7-100-08317-1 | 美學譜系學 | 商務印書館 | 法阿斯 |
76 | 978-7-100-05087-1 | 莊子審美生存思想研究 | 商務印書館 | 時曉麗 |
77 | 978-7-5110-1063-6 | 歐洲風化史:風流世紀 | 海豚出版社 | 傅克斯 |
78 | 978-7-100-08664-6 | 儒學・書院・社會:社會文化史視野中的書院 | 商務印書館 | 肖永明 |
79 | 978-7-108-03070-2 |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陳來 |
80 | 978-7-108-04177-7 | 考古學 關于其若幹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再思考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張光直 |
81 | 978-7-108-04175-3 | 考古人類學随筆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張光直 |
82 | 978-7-108-04218-7 | 美術 神話與祭祀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張光直 |
83 | 978-7-100-09573-0 | 蔡元培美學思想研究 | 商務印書館 | 聶振斌 |
84 | 978-7-100-07696-8 | 文化人類學 | 商務印書館 | 林惠祥 |
85 | 978-7-100-08478-9 | 從現象學到孔夫子(增訂版) | 商務印書館 | 張祥龍 |
86 | 978-7-100-09020-9 | 梁啟超論中國文化史 | 商務印書館 | 梁啟超 |
87 | 978-7-100-09019-3 | 梁啟超論先秦政治思想史 | 商務印書館 | 梁啟超 |
88 | 978-7-100-09063-6 | 梁啟超論儒家哲學 | 商務印書館 | 梁啟超 |
89 | 978-7-100-09060-5 | 梁啟超論中國法制史 | 商務印書館 | 梁啟超 |
90 | 978-7-100-09061-2 | 梁啟超論諸子百家 | 商務印書館 | 梁啟超 |
91 | 978-7-100-07457-5 | 法相唯識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 商務印書館 | 太虛 |
92 | 978-7-100-08968-5 | 道玄佛:曆史、思想與信仰 | 商務印書館 | 文史哲編輯部 |
93 | 978-7-5161-2080-4 | 比較哲學視野裡的中國哲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吳根友 |
94 | 978-7-5327-5955-2 | 李澤厚思想評析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趙士林 |
95 | 978-7-301-17482-1 | 鄉土中國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費孝通 |
96 | 978-7-5321-4092-3 | 完整的女人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澳)格裡爾 |
97 | 978-7-5161-1494-0 | 胡塞爾的意義理論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鄭辟瑞 |
98 | 978-7-208-10667-3 | 哲學與宗教 第6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申 |
99 | 978-7-5534-0125-6 | 康德:判斷力之批判(上下) | 吉林出版集團圖書出版公司 | 牟宗三 |
100 | 978-7-5463-9453-4 | 康德的道德哲學 | 吉林出版集團圖書出版公司 | 牟宗三 |
101 | 978-7-5617-5878-6 | 東亞視域中的近世儒學文獻與思想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鄭吉雄 |
102 | 978-7-5617-5883-0 | 東亞儒者的< <四書>>诠釋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黃俊傑 |
103 | 978-7-221-09994-5 | 莊子的快活 | 貴州人民出版社 | 王蒙 |
104 | 978-7-221-09986-0 | 莊子的享受 | 貴州人民出版社 | 王蒙 |
105 | 978-7-100-09571-6 | 豐了恺美學思想研究 | 商務印書館 | 餘連祥 |
106 | 978-7-5162-0079-7 | 自然的智慧--< 老子> |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雷原 |
107 | 978-7-221-09995-2 | 莊子的奔騰 | 貴州人民出版社 | 王蒙 |
108 | 978-7-01-010950-3 | 董仲舒研究 | 人民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周桂細 |
109 | 978-7-5161-1355-4 | 對話・诠釋 杜維明與成中英的美國儒學論說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鄭秋月 |
110 | 978-7-5463-1393-1 |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 | 吉林出版集團圖書出版公司 | 牟宗三 |
111 | 978-7-5133-0959-2 | 無餘與感通:源自中國經驗的世界哲學 | 新星出版社 | 夏可君 |
112 | 978-7-108-04102-9 | 《明儒學案》選講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朱鴻林 |
113 | 978-7-100-07339-4 | 自由與增長:1300-1750年歐洲國家與市場的興起 | 商務印書館 | 愛潑斯坦 |
114 | 978-7-5617-5847-2 |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政治法制篇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高明士 |
115 | 978-7-5640-6364-1 | 美與人生 |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宗白華 |
116 | 978-7-5133-0960-8 | 立命 究底 理政三道綜論集 | 新星出版社 | 單純 |
117 | 978-7-5161-0845-1 | 漢魏六朝道家美學思想研究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萬志全 |
118 | 978-7-5495-0821-1 | 故事照高未來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楊照 |
119 | 978-7-5617-5844-1 | 公私領域新探:東亞與西方觀點之比較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黃俊傑 |
120 | 978-7-5617-5717-8 | 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張昆将 |
121 | 978-7-5617-5894-6 | 東亞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黃俊傑 |
2013年3月 |